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5-06-09

关键词:转型期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余 强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经济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余 强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文章从经济转型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基本架构和运行保障体系。

经济转型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合作

所谓经济转型期是指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1]。我国将逐步淡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转向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市场机制在对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主导作用。这一时期人才的培养,也要逐渐过渡到由市场调节,合理调配的阶段。而在经济转型期建立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 经济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

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实施。

2 经济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构建原则

经济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坚持的原则如下: ①坚持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② 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③ 突出社会岗位需求性和针对性;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⑤ 贯彻工学结合思想。

2.2 基本架构

目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出现了比较冷的局面,专业改造可能性比较大,就业形势不好等问题,通过设计企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调查统计表和学生成才需求调查表,在收集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与我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合理性、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方法、教材的合理性、实践性教学、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经济转型期面向市场需求,专业对口率高的新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其架构如图1所示:

具体内容通过3个架构来解决:①教学改革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点;②学校、企业、社会合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③素质教育为高职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保证。

(1)教学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整合模块化、教法改进多样化、师资队伍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化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应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将知识点贯穿于每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2)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共赢合作。实施学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3方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合作教育协议、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3方共赢机制、建立互动协商机制等来实现合作教育模式。三方合作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

目前我系计算机专业已经建成与科大讯飞公司教育培训机构、合肥易格网络公司等单位的教育合作培养模式。

(3)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3要素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素质是知识、能力实现价值的保证。经济转型期,尤其重点是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有意识有重点的安排一些创新课程和人文课程,二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多种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兴趣参与中学会竞争、体验合作,在潜移默化中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3 运行保障体系

通过学校、企业、社会3方面合作建立人才培养联动反馈机制,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合理评价机制共同组成的运行保障体系。合作3方共同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规范文件,从而建立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按照转型期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从合作3方面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建立起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组成的评价机制。

3 结束语

经济转型期社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改变,促使院校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合作,达到互利互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1] 沈智祥.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6):23-26.

[2]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五轮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Z].2009.

[3] 陈建华.面向人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为例[D].合肥工业大学,2010.

(责任编辑 胡 进)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building

YU Qiang

(Anhui Technical Coll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Hefei 231603,China)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social deman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security system .

economy transformation perio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ducation cooperation

2015-10-10;

2015-10-15

余 强(1973-),男,安徽岳西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

10.3969/j.issn.1671-6221.2015.04.022

G648.2

A

1671-6221(2015)04-0070-03

猜你喜欢

转型期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改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