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归片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15-06-09沈颖
沈颖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应用三归片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沈颖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目的:探讨应用三归片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艾滋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归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x2=6.344,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归片治疗艾滋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艾滋病;三归片;临床效果;分析
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据相关医学数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多万人为艾滋病感染者,已造成2500多万人死亡,且感染群体正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抗病毒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常用方法,尤其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问世和应用,使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2]。为此我院针对三归片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的免疫缺陷病毒经白蛋白印迹法检查均呈阳性,且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将32例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9~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岁,病程在3个月至1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8个月。观察组1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8例,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岁,病程在4个月至1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8.2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均为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抗病毒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三归片(生产单位:北京三联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0.6g/片)治疗。抗病毒疗法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患者相同,三归片用温水口服,每次16片,每天服用3次。70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常规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病毒数量明显下降或检测无病毒显示。有效: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病毒数量有所下降。无效: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病毒数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减少或增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周期结束后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血常规情况比较
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艾滋病(ADI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及垂直传播[2]。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会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机体内的免疫细胞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导致人体消化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发生功能障碍。目前临床尚未成功研制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疫苗,高效抗反专利病毒疗法是临床治疗艾滋病的首选方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对患者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不适合长期使用[3]。
我院本次针对三归片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常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抗病毒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归片治疗艾滋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毒承载量,抑制病毒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攻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值得临床治疗深入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式。
[1]兰金初,李德益,阴忠起.三归片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01(03):11-12.
[2]方莲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7例艾滋病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12(15):1405-1407.
[3]谢桂芳,黎小平,潘玉勤.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3(12):292-293.
表2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情况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