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德育理念下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框架

2015-06-08刘长海

中国德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核心

摘 要 以生活德育理念为指引建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该理念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能力。在指导过程中,学校生活符合核心价值观,学校声明、彰显学校生活的道德性,学校生活引导学生道德成长,是其三大支柱。生活德育指引的家庭、社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撑系统。

关 键 词 生活德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框架

作者简介 刘长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生活德育是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关键词之一,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前“德育新课程标准的研制,新教科书的编写,还有德育课堂教学活动”[1]都体现了生活德育论的基本立场。然而,生活德育论主张通过生活、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如果止步于在德育课上应用生活德育理念,显然又陷入了德育知识化、边缘化、外在化的误区[2]。要使生活德育理念真正成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1],我们有必要加强操作层面的研究。本文拟依据该理念,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框架,阐析通过每时每刻的生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教育机理。

一、培养有道德的公民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公民道德的高度概括,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让学生学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界定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这个目标是基本的、平实的、面向大众的,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的德育不追求把所有学生培养成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的圣贤,而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为社会做一定贡献又能享受人生幸福的“道德常人”[3]。

如果将学习理解为学生的职责,把学生时代的好好学习看作是成年人爱岗敬业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在学校教育中把握这二十四个字:学生要勤奋学习,掌握安身立命、服务社会的本领,对自己注重勤俭自强,对他人注重团结友善,懂礼貌,守诚信,同时这一切都要保持在爱国、守法、平等、公正的范围内。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框架

学校承担着系统培养新一代公民的责任,相比家庭和社会,学校德育有着系统性、计划性强的优势,构建学校核心价值观实施框架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研究者在阐发生活德育理念时主张德育要回到生活,这种“回到生活”并不是回到实存的生活,而是首先要给生活以教育,创造一种相比实存生活更好的生活。杜威也表达过类似的主张,认为学校有责任从现实环境中排除它所提供的那些坏东西,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东西,努力强化它们的力量,从而“建立一个净化的活动环境”[4]。笔者试将生活德育指引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框架概括为如下三点。

首先,学校生活符合核心价值观。完整的学校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组成的,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学校生活应该是由为人师表的教师和已经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学生的互动构成,但鉴于本文需要分析学校生活对尚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学生的影响,我们试将学生看作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仅分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符合核心价值观,意味着当学生走入校门时,一种合乎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正向他们招手:教师敬重和珍惜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敬业),愿意承担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新人的责任(奉献、爱国);依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扎实规划,准备好相应的学识、能力和态度(勤奋、自强),愿意和同事通力合作(团结、和谐);教师尊重学生,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学生很好地结合起来(公正、友善、民主),真诚地进行素质教育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素质,杜绝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敬业、守法)。从生活德育的视角来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呈现这样的美好生活,并通过持续的努力让学生成为这种美好生活的参与者或伙伴,在日积月累的学校生活中习得相应的良好品性。

其二,学校声明、彰显学校生活的道德性。尽管“润物细无声”是值得期待的教育境界,但为了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学校需要不断地声明和彰显学校生活的道德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习以为常而不加注意。学校要明确提出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课、德育课进行系统的讲解,对师生符合要求的言行以及古今中外人士与此相关的正面言行进行宣传表扬。学校可以印发本校的《学生手册》,将其要点印在本校的练习本、备课本、流动红旗上。学校要重视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活动所蕴含的教育机会,教师要重视班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堂上点滴的教育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表彰,提示学生注意到身边人的美好品质。这些宣传和声明可以不断地向学生提示成长、努力的方向,促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其三,学校生活引导学生道德成长,即教育者善于运用学校生活所蕴含的各种教育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践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认为,古今中外那些合乎正义原则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都可以在生活德育的框架内找到其合理的位置,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应有功能。生活德育并不否定既有德育方法的合理性,而是要在该理念指导下,重新组合各种方法,使之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笔者认为,以下方法或机制应该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得到重新阐释,并且在面向不同年段的学生时要有所侧重,进行相应的调整。

(1)生活体验。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观察、感知、体验、归因等心理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可能并没有引发个体言行的即时变化,但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个体的言行和内心世界不断受其影响。我们强调学校生活应该符合核心价值观,使个体能够生活在一个尊重、温暖、进取、负责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自信、友善、负责等积极品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对于优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担任学生干部、升旗手,参加志愿服务等),也有助于丰富其生活体验。

(2)行为强化。行为主义提示我们,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性的强化,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性的强化,就可以增加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奖励,表达欣赏,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必要的批评。强化的方式多样,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有不同的形式。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以及道德成熟,强化的形式可能会更加细微(如教师的微笑、操行分数等),强化的主体可能会更多地变成同伴或同伴群体中的道德较成熟者。

(3)榜样示范。学生是富有灵性、善于观察的,会依据周围人的行为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而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是社会学习论者所揭示的道德学习规律。学校褒奖、表彰师生的良好行为,批评、处分师生的不良行为,就是一种示范。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看重较正式的奖惩,在学校大会上校长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表扬,教师之间相互的赞美,教师对班上一些同学的表扬,往往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模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重视受同伴欢迎的情况,于是,那些得到同学赞赏、拥护的同龄人或者偶像人物成为重要的榜样。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表彰力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向优秀者学习。

(4)虚拟情境体验。并非所有事件学生都能亲历,并且很难要求教师在某个学生做出积极或不良行为时准时出现进行反馈。因而,基于故事、游戏的虚拟情境体验及指导成为必要的德育方法。教师可以出示或者讲述在游戏时常见的问题,如强壮者欺负弱小者,引导学生思考当事人会有怎样的感受以及这种情况会带来什么后果,由此学生可以领悟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注意。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一些非日常事件的指导,比如如何面对重大疾病、灾难等变故。当前中小学德育课努力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属于虚拟情境体验。不过,虚拟情境体验不应成为德育的主要方法,因为学生面对虚拟情境时的表态,只有和其在面对真实问题时的行为相符,才能表明其品德发展情况。教师如果陶醉于学生在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忽视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互动,就会陷入“知性德育”的老路。

(5)说理布道。尽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表态被看作是一种不恰当、低效的方法,但是,在合理的学校生活中,学校不断通过故事、名言等方式向学生传输核心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的内心世界成长很有助益。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和毕业典礼等进行的说理教育,语文课、德育课对美好社会的反复描绘,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世界观。当然,已有研究也提示我们,社会生活的持续改善应该与对核心价值观的讲解相伴,否则这种讲解就会沦为一种愚民式的洗脑。

(6)讨论法。即使是幼儿,也会对为什么要早睡早起、为什么不能打人等提出质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儿童渴望尊重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的想法需要得到表达。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对话的重要性,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深化和修正认识。即使在对儿童进行行为强化、树立榜样时,教育者也要做好相应的讲理、讨论工作,使儿童知道规则背后的道理,这样更有助于儿童的道德成长。

(7)自主实践法。“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主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观。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逐步学会放手,留心观察学生的自主实践,仅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提醒和引导,直到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主体。

三、家庭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框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港湾,在家庭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父母亲有机会发现孩子细微的良好或不良表现,及时进行教育。家庭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意如下的机制:(1)家庭生活要合乎核心价值观,父母亲要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相互尊重和支持,愿意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孩子,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2)家庭要彰显其道德属性,父母亲要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有形的活动引导孩子注意到家庭生活所具有的道德属性,通过节日庆祝、家庭会议、睡前谈心等提醒孩子注意到父母亲的勤劳、友善、服务社会、尊重他人等品质。(3)父母亲要善用家庭教育的各种机制。客观来说,“最贤明的父母所希望于自己孩子的一定是社会所希望于一切儿童的”[5],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种机制同样适用于家庭。父母亲在时间、精力、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应当尽可能地反思、运用各种机制,促进子女更好地成长成才。

我国基层社区设有文教管理人员,他们的重要职责就是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区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应重视的机制与学校相似,如果经营得当,社区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较为纯洁、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校、家庭、社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都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我国社会目前存在一些缺陷,如诚信危机、贪污腐败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来优化社会环境。就社会德育的各种机制而言,政府正在努力做好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对品德高尚者的褒奖,加强主流媒体的道德引导力度,而最为基础的机制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化改造,目前改造力度正在加强,速度正在提高,社会生活有望全面支持公民道德成长。

四、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要对学校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加以道德化改造,使生活成为合理的、具有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生活,并非易事。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阻力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德育与教育的关系来看,学校生活的道德化改造需要克服学校管理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抗拒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在理论层面,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建立一种比校外更净化的成长环境。然而,现实往往无情地否定理论的推演。研究者强调教师要注重礼仪,对学生多一些赏识[6],但做到这些并不能确保学校生活的德性,因为应试教育背后有强大的推手,使我国学校教育面临诚信危机。学校宣称会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然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给分数低的学生贴上“差生”标签,显然不符合尊重学生的理念;学校只注重眼前的考试分数,不分析学生在终身发展方面还缺少哪些必要的素质,显然不符合对学生和社会发展负责的要求。

其二,就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看,转型期不尽合理的社会状况对学校生活造成了挟持和侵扰,给生活德育带来了困难。迄今为止的生活德育研究倾向于在理论的世界里构建美好的学校生活,然而,学校并不是超然于社会现实之外的圣地,现存教育与现存社会“完全同一、高度同构的现实”[1],往往使生活德育的设想成为泡影。一方面,学校为了所谓的办学成绩,以各种方式抢夺优质生源;而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之所以能够进入名校读书,拼的是家庭背景以及关系网,至于每天都要面对的排座位、每年都要进行的班干部和优秀学生评选,在很多地方也成为父母亲实力的较量。面对如此情势,我们一方面呼唤教师以道德自律来维护校园的纯净,另一方面也期望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因为校长和教师不是可以超然世外的高人。

其三,就德育创新与德育传统的关系来看,以往行之有效的德育思路仍然被普遍运用,削弱了教师依据生活德育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一线校长、教师在接触到生活德育的主张之后表示认同,然而,他们在工作中已经轻车熟路地使用德育领域的老办法,有极其强烈的工作惯性。在德育课、班会课上,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表态,陶醉于学生“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热情帮助别人”的豪言壮语,而无视同学相处过程中的各种小矛盾;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提出很严格的操行要求,利用扣分、小组荣誉等促使学生服从,自己却言行傲慢,对学生缺少尊重和信任;受班额较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全面了解、细心引导每一位学生,德育和学生管理往往仅关注如何把学生管住,对于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却用力较少。由此可见,生活德育既然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7],其落地生根和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实践者对于传统的德育范式有更深刻的批判和更果断的决裂。

参考文献:

[1]杜时忠.生活德育论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3):1-4.

[2]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12):11-14.

[3]余展洪.从“圣人道德”转向“常人道德”——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规范的哲学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5):10-14.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

[5]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

[6]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7]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9.

责任编辑/高艺菲

猜你喜欢

价值观道德核心
我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道德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