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剪影成靓景
2015-06-08永彬薛品何文傑
永彬 薛品 何文傑
2015年4月20日,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安顺境内、全长1 004.2 m的姚官屯特大桥连续梁合龙,标志着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沪昆客专线贵州段8标线下主体工程圆满完工。战斗在大桥上的施工者,为合龙作出了伟大贡献,一举一动都被定格在了蓝天之下,成为一道最美丽动人的风景。
责任重千斤 成功是唯一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其中,贵州段东起铜仁市玉屏县,向西经过凯里、贵阳、安顺、盘县等地进入云南,在贵州境内正线全长559.473 km。贵阳至玉屏段已进入联调联试,预计今年6月开通运行。贵阳至盘县段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建成。
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第8标段线下主体工程,全长36.479 km,正线铺轨481.477 km,是全线建设条件最复杂、拆迁量最大的标段。
“这段工程桥隧密集,共拥有26座桥梁和22座隧道,占线路总长的66%。”中铁五局副总经济师、项目指挥长王振中告诉记者。
第8标段位于安顺境内,三跨贵昆铁路,两跨国道,三跨省道,并且有9处靠近石油管道施工,其中一处直接迁移石油管道,多处与国防光缆交叉,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据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常务副指挥长佘志清介绍,姚官屯特大桥是中铁五局全局高风险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贵阳至黄果树区段能否按期确保架梁通道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承担姚官屯特大桥施工的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项目部1 000多名技术人员和数万名工人,坚持因地制宜、科技创新、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成功克服了溶岩溶洞、陡坡高墩等施工困难,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艰难何所惧 创新勇向前
姚官屯特大桥全长1004.2m,是沪昆客专贵州段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安顺市西秀区门口村境内。姚官屯特大桥跨既有沪昆铁路和贵黄高速,安全隐患多、施工难度大。常规桥梁的施工,先做墩子,再由制梁场流水作业生产批量的梁,然后用大型运梁车和架吊机一片片地把梁架在墩子上。而姚官屯特大桥受场地限制,在靠近铁路、石油线和村庄的地方,大型机械进不去,并且还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具备施工条件,更不能直接把运梁机开到既有的沪昆铁路线和贵黄高速上施工,那样必定会影响其正常交通。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必须采用现浇模式,即在跨既有铁路施工时采用悬挂现浇。在浇筑梁体时,由大型金属板包围成全封闭的移动式防护挂栏作业施工,施工时连火星都不能落下一星半点,包括防护栏外观上不能有红色黄色这些警示性颜色,否则会影响正常的交通。在跨高速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受力要求,梁体施工采用大钢管立柱和贝雷支架的方法,对跨高速公路部分再在贝雷片上满铺3 mm钢板,形成全封闭的防护棚架,保证梁体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行车安全。
姚官屯特大桥不仅交通环境复杂严重影响施工,另外就是地质情况复杂,属于溶岩发育地区,因为山上没有路,项目部就得先修便道,让大型机械设备开进工地。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征地拆迁,由于工程地处城乡结合部,征地拆迁量很大,更令人头痛的是,好不容易协商好的房屋拆迁,一当拆迁完毕后发现是水田地质,不适宜做工程用地,需要再作土地硬化,耗时多花钱。尤其是在施工17号墩子时,遇到地下石油管道,只好暂停施工,需要向当地发改委申请石油管道迁移,而等待审批的过程,工人工资照发不误,无端地陡增了施工成本。
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部不断调整施工节奏,将各种损失降至最低,确保工期不误、质量不减。
技术胸中装 文明靓工地
由于姚官屯特大桥工艺复杂,所有参建人员都必须加强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在工程开始前先集中学习培训,再对施工方案进行定期培训,施工时技术人员主动到现场盯班指导。因为采用现浇,在施工前选定气候相对稳定的月份进行,一旦开工就得连续一个多月不能停工休息,否则水泥凝固后导致分层分段现象,其结果是不符合要求的。为此,项目部实行倒班制,工人三班倒,而技术人员由于人数有限只能实行两班倒,如此下来,技术人员往往每天工作要在12小时以上,导致精神压力极大。然而,为了大桥施工,他们顾不上休息,甚至也兼顾不上家庭。
为了维护沿路绿化及环境保护,项目部提出了把施工标段建成“景观道路”的目标。他们边施工路基,边绿化路基护坡,形成了一道亮丽景观。在这期间,项目部党工委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文明施工,他们在现场悬挂宣传标语,营造文明的施工环境;对内强化考评机制,实行节点工期奖励制度,并采取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加快工程进度,实现节点工期目标,以保证工程总工期如期兑现。
正是由于他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下半年,项目部获全线信用评价第二名;2013年下半年获全线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施工类第一名;2014年上半年再获全线信誉评价第一名。
荣誉证明了他们的付出,但荣誉仅仅代表过去,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扬“和谐诚信、知难而进、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开拓出隧道建设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