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科学开发中的军事战略学思想

2015-06-08徐学成杨俊万益

企业文明 2015年5期
关键词:动用作业区水驱

徐学成 杨俊 万益

军事战略学是研究战争全局和全局性战争指导规律的一门学科,以逻辑推理、系统分析、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探寻战争本质及基本规律。由于其侧重于对战争进行宏观上、本质上的把握,因而其研究手段和思想理论往往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本文以陆梁油田作业区(以下简称作业区)实施“九项工程”保持油田高效开发为例,就如何运用军事战略学思想指导油田科学开发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科学开展战略制订 确保油藏治理有的放矢

战略学应用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制订系统科学且具体详尽的战略计划。《史记》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赞扬张良用兵如神,可见充分细致的战前筹划和战略准备对于实现战略意图何等重要。作业区下辖陆梁和石南21两个百万吨整装沙漠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亿吨,产油气2 440万吨;创产值623亿元,上缴利润253.1亿元;操作成本始终控制在5美元/桶以内,人均产值约1 560万元/年。2009年来,作业区两大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含水快速上升阶段,绝对油量递减呈增大趋势,调整开发策略已势在必行。通过深入调研,作业区将油田面临的主要困难归纳为四个方面:

1.作业区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存在。经过10余年的高效开发,主力油藏剖面上层内指进、平面上水线推进不均的现象严重,导致油井注水见效差异较大,能量和含水分布不均,水驱波及效率下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2.陆梁油田是典型的低幅度、薄互层、边底水型油藏,纵向上含油层系多、跨度大,单油层厚度薄(平均3~5m)呈上油下水形态;直井开发效率较低、水平井开发又易引起含水快速上升,且随着注水开发时间增长,底水和注入水的双重影响使水淹油层现象日趋严重,剩余油在平面和剖面上分布得均十分零散且复杂。

3.石南21油田具有低渗透、高饱和度的特点,油层仅在J2t2段发育,其内部可细分为3个小层,目前主要动用的是下部J2t23层,上部J2t21、J2t22层产吸能力被抑制,储层剖面矛盾突出,产吸动用差异较大。

4.由于作业区一直坚持低成本开发,各类设备、设施及管线老化问题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日益凸显,其中尤以注水管线腐蚀、注水井管外窜等问题最为棘手,不仅影响到了注水系统能力,也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基于此,作业区提出了油藏综合治理“九项工程”:按照“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的总体思路,以增注、分注、提注、洗井为主要进攻手段,通过强化注水提高油藏动用程度;以治窜、调剖为主要防御手段,重点解决单井注水受效问题,提升油藏水驱效果;精研水平井开发技术和注采配套工艺,实现对剩余油和难采储量的经济高效动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基础管理,保障措施效果最大化。

精细组织战略实施 提高“九项工程”稳产效力

强化注水为战略主攻方向,打好老区稳产进攻仗

战略进攻是以敌方核心区域为打击目标,旨在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或占领战略要地的战略行动,是体现本方战略意图、获取战争主动权的最主要方式。法国军事家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战略的核心问题在于抓住全部战争的锁钥,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人的一翼或一点”。储量是油田稳产的基石,在现有区块内找寻大规模后备接替储量难度较大时,通过加强注水提高现有储量的动用程度就成了油田稳产的根本途径。因此,作业区以强化注水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实施增注工程、分注工程、提注工程和洗井工程,使油藏动用程度显著提高,对应井组油量递减明显减缓,从而为持续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注工程

为解决注水需求增长与系统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作业区一方面改扩建注水系统,增强注水能力,新建注水泵房3座,注水干线7条,日注能力由1.5万方提升至2.2万方。另一方面实施单井增注,对储层物性差或遭污染的井实施挤液、酸化等措施降压增注;对距处理站较远,系统管损大的井安装单井增压泵实施提压增注。共实施单井增注155井次,有效率85.2%,措施后日注能力提高2 992方,增注井组油量递减减缓15.2%。

提注工程

2008年后,陆梁油田主力层系先后进入中高含水期,水油比的提高导致生产相同原油采出的水量增多,为保持地层压力,注水强度也必须相应加大。2011年后,作业区在陆9井区优选8口注水井开展了提注试验,应用“注水压锥”控水稳油方式提高注水强度,扩大水驱波及面积。经过6个月的提注,试验井日注能力累计增加220方,对应井组供液能力增强,能量、含水保持稳定,累积增油1 971吨。

分注工程

为解决石南21油田3个小层产吸动用差异较大的问题,作业区通过细分层注水提高剖面动用程度:先运用分级控制、旋回对比等方法开展精细地层划分,详细描述隔夹层分布状况及厚度。再根据层内注采对应研究开展细分注水试验,确定分注井相关技术参数。自2011年起,累计在石南21井区实施细分层注水61井次,油藏地质需求分注率由26.7%提高到69.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65.3%提高至85.0%。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洗井工程

受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及水质二次污染影响,作业区注水水质未能完全达标,加剧了注水井管柱腐蚀、结垢,造成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和分注井水嘴堵塞、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定期清洗井筒内及配水器上的杂质以清除污染和堵塞。2011—2014年作业区累计实施洗井作业1 467井次,有效率90.7%,洗井后平均悬浮物含量由1 130mg/L降为16mg/L,井口平均压力下降0.7MPa,注水量累计增加26 700方。

注水受效为战略防御支点,激发低产区块新活力

关于战略防御,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进攻和防御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交错的”;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战略防御应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不仅要在战略防御全过程中积极采取攻势行动,而且应在适当时机举行战略反攻,使战略防御具有活力。”就作业区而言,以强化注水为主的进攻策略虽大幅提升了油田注水能力,但受制于储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水井管外窜等不利因素,如不能有效控制注入水走向,势必会使部分区块或层系的水驱控制程度偏低,出现“死油”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治窜工程和调剖工程,提升低产区块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强化注水工作效果。

治窜工程

注水井管外窜是长期制约陆梁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一个棘手问题。作业区一方面加强动态分析及管外窜验证,对所有注水井进行拉网筛查。另一方面对窜槽判定、堵剂选择、封窜工艺等技术细节进行反复论证,综合考量措施效果、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等因素,选取最适宜的堵剂类型和工艺管柱等,大大提高了封窜成功率。四年来累计“治窜”38井次,措施注水井剖面动用程度由59.4%升至80.0%,对应井组油量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分别下降10.9和2.2个百分点。

调剖工程

为解决油藏剖面上层内指进、平面上水线推进不均问题,作业区对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西山窑组油藏剖面上层内指进井实施浅调,封堵近井带优势渗流通道。对平面上水线推进不均的井组实施调堵一体化,封堵优势注水通道和水窜通道。并分别采用黏土冻胶双液体系和聚合物冻胶体系以满足各井区的储层物性差异。2011—2014年累计实施调剖67井次,有效率77.6%,对应井组增油3.6万吨,使水驱“短路”造成的低产油井重获生机。

科技创新为战略突袭手段,攻坚难采储量梗阻点

相比于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战略突袭的使用范围较小,其规模通常只是战役或是战术级别,但其目标选择的针对性极强,往往是在关键区域对关键之敌实施打击,从而改变战争全局的走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利用自身的海空优势实施的“霸王行动”便是战略突袭的经典范例。基于这一思路,作业区针对油藏现有问题,集中科研力量攻坚超薄层水平井开发技术、井筒综合治理技术、注采配套工艺等油田亟须的稳产关键技术,将“科技兴油”落到了实处。

注采完善工程

水平井技术在超薄层、小面积单砂体油藏开发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等问题。为此,作业区实施了水平井注采结构调整。先通过单砂体精细解剖,逐一落实800m跨度内40个单砂体的油层展布;再运用数模技术刻画水平井与穿层注水井注采连通状况,确定合理井网井距。最后根据单砂体规模、形态、油层类型,优选储层连通,井距合适的井点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水驱控制储量。2010—2014年累计补钻注水井6口、补层分注94口。实施后地质需求分注率达100%,水驱可采储量增加100.8万吨,采收率提高6.7个百分点。

注采工艺配套工程

在抽油井综合治理方面,通过分析不同油藏深度下的结蜡及腐蚀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杆管组合;应用固体防腐防垢药剂、防腐阻垢管等技术延长油井防腐防垢周期。开展抽油井防腐、防垢、防蜡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使井筒中铁、钙离子含量降幅均达到50%以上。

在水平井配套技术方面,开展选择性完井和全程固井完井两项工艺试验,引进ACP找水、中心管控水等先进技术,采用环保隔漏热洗管柱和低温固体防蜡管解决热洗漏失和泵下结蜡问题。目前作业区应用水平井动用地质储量1 958万吨,产量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工作质效为战略保障核心,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

任何优秀的战略部署,都必须配合完善的保障体系和精准的细节把握才能发挥最大效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盟军之所以能在前期失利的局面下逐渐站稳脚跟,最终击败强大的“沙漠之狐”,靠的正是己方在交通运输、物资供给、卫勤保障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同样,科学的油田开发技术政策也离不开日常工作中的精细管理和全员的有力执行。2011年来,作业区坚持“吨油必争,向管理要产量”的工作理念,通过开展管理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油田稳产基础。

一是加强异常井管理,提高油井有效生产时率。为提高对异常井的“反应”速度,作业区建立了分类管理制度,将异常井按降产程度和正常期产量水平分为A、B、C三类,配合油井功图、载荷等信息,大大加快了异常井从发现、落实到跟踪处理的整个流程。仅2013年就处理异常井6 800井次,使单井平均有效工作时率增加1.8天,增油约2万吨。

二是统筹安排措施,实现增油效果最大化。坚持“年有计划、季有调整、月有落实、周有反馈”,按照增产量高低和措施难易程度,统筹安排各类增产和小修措施,力争在每年上半年完成70%以上的增产措施工作量,以提高措施井贡献率。2011—2014年累计实施上返补层、四项增产措施及侧钻水平井456井次,增油20.26万吨。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责任编辑:胡 正)

猜你喜欢

动用作业区水驱
满语动词的使动用法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煤矿锚喷作业区喷浆粉尘数值模拟与新型湿喷一体机研制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危险区域的界定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