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
2015-06-08
月读 2015年6期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文正公集》)
【解读】
在宋朝,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就已经非常高了。王安石说他是“一世之师”,苏轼说他“轶后空前”。他智谋过人,文武兼备,一生因批评朝政和推行庆历新政等原因多次被贬,但仍然坚持以天下为己任,从不因个人荣辱改变为国为民的志向。晚年他家无余资,居无定所,临终上书却仍不言私事,死后百姓为之恸哭举哀。
松江鲈鱼是范仲淹家乡(江苏苏州吴县)的一道名菜,味道之美,他物难及。人们愿意专心地享受它的美味及其带来的身份满足,至于捕捞制作的过程,可能只是佐酒谈资而已。渔人在大风大浪中驾一叶小舟捕鱼,其危险可想而知。有人把他人的危险当作奇观来欣赏,有人则感同身受,悲天悯人。
仁人之心都是相通的。范仲淹在绍兴做地方官时,见当地贫家子弟不能上学,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在州府所在地创办州学,聘请教师,教育这些孩子。他兴办学校、教养贫家子弟的义举带动了当地办学风气,当地大批学堂、私塾开始兴建,可谓教泽广被。他晚年捐献出大部分积蓄,在家乡购置良田,设立义庄。在他的影响下,范氏后人都在义庄慈善事业上不断投入钱财和精力,完善义庄规矩。直到清末宣统年间,义庄仍然有田产五千多亩。范仲淹生前乐善好施,但他去世时却没有新衣入殓。这样的人,能忘却自身的富贵利达,能放弃感官的享乐,但对仁义忠信的追求,永不泯灭。(张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