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

2015-06-07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8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利益主体

崔 海 波

(玉林师范学院 教务处, 广西 玉林 537000)



·处长论坛·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

崔 海 波

(玉林师范学院 教务处, 广西 玉林 537000)

由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管理者、共享者以及有关利益获得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致使高校的实验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是指个体主体通过管理和应用实验资源在实验室空间进行交互活动和交互过程的相关性,存在着管理主体、共享主体和利益主体等三种主体,表现出资源管理主体与共享主体、内部共享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资源管理主体与利益主体等主体间关系。在实验资源共享中,通过实验资源共享各主体间性的认知策略、机制策略和实践策略,强化管理者与共享者主体间互动交往、互相尊重、互利平等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资源的作用,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高校; 实验资源; 共享; 主体间性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校的实验资源配置水平迅速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资源基础。由于实验室分散建设、分散管理,实验设备经常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而院系间实验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又导致很多实验资源不能满负荷运转,教学科研仪器闲置浪费严重[1]。由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管理者、共享者以及有关利益获得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致使高校的实验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实验资源共享关系突显出一种互主体关系,“并通过各自的主体性和主体间的交互获致彼此的主体间性[2]。如何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避免重复建设、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使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是高等教育对实验室建设提出的新课题[3]。因此,研究高校实验资源的主体间性,在主观上形成互主体共识,在客观上尊重互主体关系,在行动中构建互主体机制,对解决高校实验资源共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实验资源共享的进程。

1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特征

实验资源一般指实验室所拥有的设备、仪器、低值易耗品和实验场所[4]。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相关性[5]。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是指个体主体通过管理和应用实验资源在实验室空间进行交互活动和交互过程的相关性。在实验资源共享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管理者、共享者和受益者等三种主体。

1.1 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

实验资源的管理主要功能是开发、管理、调度实验资源,包括虚拟实验环境开发、实验资源发布、实验资源调度、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档案维护等功能[6]。从资源配置的观点来看,实验资源的价值依赖适合、准确、相关的资源配置,而资源管理的主体往往是高校内部拥有资源的院系和有关实验中心,由于实验资源配置的有限性和差异性,使得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成为资源共享的主要方面。① 实验资源的配置是以院系和实验中心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进行的,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具有资源的管理权。② 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对实验资源的使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是为本部门服务,具有使用的优先权。另外,为了实现实验资源的最大效率,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要进行有效分配,具有资源分配权。由于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具有资源的管理权、优先权和分配权,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强势主体,成为资源共享的主要约束因素。

1.2 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

所谓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各个主体都对拥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同享用[7]。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是指实验资源的使用者,只有使用者才能发挥实验资源的作用,从而体现实验资源的价值。按照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的人员隶属关系,可分为内部共享主体和外部共享主体。内部共享一般是资源拥有单位的使用人员,而外部人员是指资源拥有单位以外的人员,可能是外院系或其他实验中心的人员,也可能是校外人员。从共享的观点来看,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主要是外部共享主体,这是一个缺乏相关实验资源的人群主体,具有强烈的共享需求。但由于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对资源分配的垄断性,以及对资源使用的优先性,使得外部共享主体往往成为实验资源共享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外部共享主体使用实验资源的难题,是实验资源共享中应用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实验资源的利益主体

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实验资源的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实验资源的使用,可取得较大的教学或科研成果,从而产生一定的利益,而在实验资源的使用中,资源的拥有主体作为实验资源的提供者,要付出一定人力和能源,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由于实验资源使用产生的利益和费用,构成了实验资源共享的利益关系。这种共享关系强调了资源共享是一种群体性行为,而在这种群体性行为背后,资源共享本质上是利益的共享[8]。由此可见,实验资源的利益主体主要由实验资源的管理者和共享者这两种主体构成,在实验资源的利益主体中,得到利益的是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而付出费用的是实验资源的管理主体,如何解决实验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和费用承担问题,是影响实验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2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关系

在主体间即多主体的关系中,主体所面对的既有传统哲学的主客体关系,也有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主体间性可以说是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中与他者的相关关系[9]。高校实验资源的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而实验资源的拥有和分布又具有分散性和差异性,使得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关系彰显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资源共享的涵义出发,高校实验资源共享存在着资源管理主体、资源共享主体和利益主体三者之间的主体间关系。

2.1 资源管理主体与共享主体间关系

单从字面上理解,资源共享即为资源的共同享用。但对任何享用主体而言,资源共享应包括两方面行为——资源贡献和资源获取,而且资源贡献是资源获取的前提,无人贡献便无处获取,则无法共享[10]。从主体间性视角来看,高校实验资源共享实际取决于实验资源管理主体和共享主体这两种主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实验资源可视为存在于高校环境中相对独立的系统,实验资源管理主体常是相关院系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实验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对实验资源的共享具有决定权。对于实验资源的共享主体而言,则有赖于管理主体的分配,在共享中没有主动权,处于被动状态。这从表面上看是实验资源使用权的分配问题,而实质上反映出对实验资源的垄断性,只有从根本上确立实验资源的共享意识,完善共享机制,才能处理好实验资源管理主体和共享主体之间的关系。

2.2 内部共享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间关系

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反映了实验资源多个共享主体的交互关系,各共享主体在实验资源共享活动中要面对其他共享群体,主要是实验资源管理单位的内部共享主体和外部共享主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乃至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对于内部共享主体来说,是本单位实验资源的优先使用者,一般不存在共享的问题。在高校中,由于实验资源相对缺少,共享机制不完美,对于一些贵重或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一般优先或只提供本单位人员使用,外院系或外校人员难以获得使用权。因此,在实验资源的共享中,主要的共享主体是对实验资源没有直接使用权的外部共享主体。内部共享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的这种关系反映了管理主体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是实验资源管理者和共享者之间的基础关系,直接影响着实验资源共享的理念以及共享的效果。

2.3 资源管理主体与利益主体间关系

在实验资源共享中,不仅包括了有形实验资源方面,如实验资源的购置、组合和维护,还包括了无形的方面,如通过使用实验资源产生的成果和效益,以及相关的利益分配等,使得资源管理主体与共享主体间产生利益分配的矛盾,而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这种利益分配的矛盾主要出现在管理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之间。在这种利益分配中,① 资源管理者提供资源的成本回报,② 通过实验资源使用获得的成果以及由成果获得的利益。一般来说,使用实验资源的成本可以通过收取适当的费用而解决,但通过使用实验资源而获得的成果,则难以计算具体的利益,难以共享。实际上,在实验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中,管理主体对实验资源利益分配的主体性,应通过尊重并确立共享主体的地位而确立,从中寻找解决利益分配的最佳方案,体现出实验资源共享中利益分配的主体间性。

3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策略

主体间性引导并影响着交互交往的主体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制约着其主体性的发挥[11]。高校实验资源主体间性的存在及其与其他主体间的关系,表明了资源共享中各主体间的需求和联系。在高校实验资源共享中,要充分利用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引导作用,通过认识策略、机制策略和实践策略来达到。

3.1 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认知策略

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认知策略是指各主体在建立共享过程中,能有意识地组织、计划、控制和评价共享活动的认知程度,主要表现在各主体的资源共享理念和思维方式上。资源共享理念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要正确认识资源共享各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正确处理不同共享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有效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各主体树立将共享作为实现实验资源最大价值的理念时,实验资源的共享才能成为现实。在思维方式上,应从主客体对立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性思维方式。人与人的关系不应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主体一主体”或者“主体一客体一主体”关系的统一,即主体间性[12]。高校实验资源共享应是“管理主体-共享主体”的关系,通过资源客体构建共享交往的过程,而在这种关系中,关键是管理主体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要将主动服务共享人员作为行动的标准,积极做好实验资源的共享工作。

3.2 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机制策略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运行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原理及其运行方式[13]。在实验资源共享各主体间性的机制策略中,要协调校内的实验资源管理主体、共享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以及其他社会共享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因此,构建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机制,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实验资源共享的理论,而且有利于指导资源共享的实践,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控,推动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进程。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运行机制主要立足于实验资源的共享,对资源整合、共享运行、利益平衡和共享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学校整体出发,整合原有的设备、人力资源,统一分工,共同为参与共享的各部门提供同质的服务[14]。

3.3 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实践策略

实验资源共享中主体间性的实践策略,应充分体现共享的实践性和成效性,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① 应设计科学的共享实践体系,制定实验资源共享的制度,在共享的资源、共享的方式、共享的费用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共享体系。② 应构建有效的共享实践模式,改变目前高校实行的分级管理的单一模式。在探索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方面,美国经历了从单一管理模式到主管-合作管理模式的演变;针对科学数据共享,美国采取公益性共享模式,而欧洲则采取市场化共享模式[15]。另外,构建一个合理的、功能完备的高校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是解决目前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的关键[16]。通过对实验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构建功能完善、方便共享的平台,提供实验资源的远程共享和远程服务。

4 结 语

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过程就是共享实验资源的各主体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实验资源的主体间性管理模式中,资源共享是管理者和共享者的交互活动,资源共享者是实验资源的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而不是资源管理者价值追求的管理客体。因此,高校实验资源共享就是在资源管理者和共享者主动自我建构的实践,是管理者与共享者主体间互动交往、互相尊重、互利平等的活动,是主体间交往的主观规律和客观规律的统一,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1] 李以明,曲守东,王 涛,等.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28-230.

[2] 朱祖林,陈 丽,冯晓英.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关键角色及其主体间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8(3):58-61.

[3] 姜燕宁,郝书池.校际“共享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42-146.

[4] 冯小燕.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及路径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89-193.

[5]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2):758-778.

[6] 刘夏鸥, 张艳丽, 李汉珍.高校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70-75.

[7] 马万顺,薄瑞蕾,马志强.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18-20.

[8] 冯云廷.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6(3):61-66.

[9] 宋雅萍.论主体间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刊):198-207.

[10] 熊秋娥,丁卫泽.基于成本收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条件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2):104-107.

[11] 曾 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34-139.

[12] 张 婷.论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D].广州:广州大学,2009.

[13] 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4] 肖红霞,陈美莲,陈惠卿.改革“传统”实验模式开放与共享实验室资源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01-404.

[15] 温 珂,宋 琦,张 敬.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享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717-725.

[16] 张 乐, 孙淑强, 杨永德,等.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方法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1024-1027.

Experiment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On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Shared

CUIHai-bo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China)

The complexity of relationship among managers, sharers and beneficial owners results in the urgent problem that experiment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are difficult to be shared.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shared experiment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refers to the relativity in the individual subjects' mutual activities of managing and applying experimental resources. This intersubjectivity, involving three subjects namely managers, sharers and beneficiaries, indicates the inter-subject relativity between resource managers and resources sharers, internal sharers and external sharers, resource managers and resource beneficiar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haring experiment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lleg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nagers and the sharers and achieve 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equality with the help of cognitive strategy, mechanism strategy and practice strategy on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shared experimental resources.

colleges; experimental resources; sharing; intersubjectivity

2014-10-19

2013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2013JGA208)

崔海波(1976-),男,宁夏中卫人,硕士,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Tel.:13877534201;E-mail:ylsychb2009@126.com

G 647

A

1006-7167(2015)08-0139-03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利益主体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