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2015-06-07葛安新赵建民
陈 祺,葛安新,赵建民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82)
骊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陈 祺1,葛安新2,赵建民1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82)
通过对骊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森林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骊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森林风景资源是由森林生物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整体资源,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健康要求为宗旨,利用森林优美的风景资源、特有的气候环境,使游人的体能代谢在愉悦、爽目、多趣的最佳心态下,自然调节到良性循环状态,并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是正确评估公园森林风景资源价值、确立公园旅游业发展战略、指导公园制订科学合理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2]。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则是找出森林风景被感受的美感,根据视觉品质排定森林风景的等级,表达对不同风景的偏好。从中了解不同森林风景类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为森林风景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以及生态观光旅游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1 调查对象
西安临潼,骊山屹立于城南、渭河蜿蜒于城北,西有古都之新貌、东有秦佣之兵阵。森林景观独具特色、古迹遗址星罗棋布、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被赞为“关中绝胜”。
1.1 地理位置
骊山森林公园位于临潼区环城东路3号,东经109°11′46″~109°12′20″,北纬34°20′51″~34°21′55″。平面近似心脏形,南北最长3 km,东西最宽3.2 km。地跨-镇(骊山镇)一乡(仁宗乡),北与华清池相依,东以风王沟为界,西、南与盘山公路相接。经营面积355.8 hm2,其中景观林面积282.8 hm2,森林覆盖率83.5%。
1.2 自然地貌
骊山是秦岭北麓因地壳运动突起而形成的孤山,好像被切开的四方形豆腐块摆在了灞河与渭河之间,耸立在渭河平原上。山坡遗存有三级古老剥蚀面,海拔分别为700 、1 000、1 301.9 m。断层岩壁立如刀削,成为山地与平原的分界线。断层岩面上,保存着断层错动的构造特征,形成奇丽的景观。
1.3 地质土壤
公园属骊山浅山丘陵地层,由太古代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及第三纪砾石组成基底,其上伏第四红风积黄土层。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该区与秦岭属同一褶皱带,由于秦岭山脉强烈上升,形成高山峻岭,骊山也连续拗斜隆起,横岭遭受掀斜而倾伏,使秦岭、骊山与渭河地堑进一步分化,故使该地层中堆积了深厚的碎屑物。公园主要土壤为褐土、红土和石灰性紫色土。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条件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并伴生草灌植被形成的,有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二个亚类。
1.4 水文气候
骊山断层错落、沟壑遍布,如牡丹沟、老虎沟、石瓮谷等。这些河谷平时流量不大,雨季流量可观,滋润着骊山的山石、草木。在骊山西翼北麓孕育着一脉地下热水,即驰名中外的骊山温泉。公园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 ℃,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 154.7 h,全年平均无霜期是219 d,年平均降水量553.3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035.7 mm。全年以静风为最多,常年风速为3~4级。
2 调查与评价方法
2.1 调查方法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是在全面了解森林风景资源分布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区为研究对象,从其不同的功能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森林风景资源调查[4]。一般采用实地踏查结合资料查询的方法,所用资料有地形图、地貌图及调查报告、农业规划、土壤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以及有关森林公园的规划和文章、考古资料、县志、政府工作报告及各种统计资料等。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查,对已知景点进行核实,对未发掘景点进行补漏,并把所有景点标在地形图上[5]。
2.2 定性、定量评价法
(1)定性评价法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用审美观点评价其美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保护价值,用文学语言描述加以定量的区别,一般分为奇景、胜景、佳景、美景。这是普遍采用的常规评价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
(2)定量评价法是运用数学理论,建立数量化模型,采用电子计算技术进行科学评价。主要有资源要素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和综合评分法。方法科学、技术先进、实用性强,但常受条件限制,难度较大[6]。
2.3 定性定量结合百分评价法
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专家学派理论,结合我国森林公园的特点,力求量化条件较多,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百分制评价。其步骤包括确定评价要素、建立层次结构、制定分项评价标准和确定等级划分标准。此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若由多名富有经验的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7]。
3 风景资源特点
骊山自古景色优美,从西周王朝在西绣岭第一峰上建烽火台起,以后各个朝代,在骊山上都留有帝王的踪迹。特别是在唐代,修建了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的华清宫,举世闻名。然而,这座皇家园林随着唐王朝的兴衰而变化,只留下了遗址和废墟。建国以后,国有林场全面造林,昔日的骊山披上绿装。成立森林旅游开发公司以后的十多年,对部分古迹进行了恢复,旧貌换新颜,使被破坏了的皇家园林重展新姿。根据调查、访问、查阅资料,骊山森林公园共有景点、景物75处,其中主要景点、景物39处。其特色贵在一个“绣”字,故有“骊山天下绣”美名。
3.1 一绣在山水骨架上
骊山山势坳折、悬崖绝壁、泉壑幽雅、清泉飞泻、奇石嶙岣、石壁奇险。三座山峰、亭亭玉立、主宾相映,东、西绣岭蜿蜒连绵、脉络清晰。峰、岭、谷、林巧妙地组合,在晚霞西照下,使骊山呈现黛青色,酷似一匹美丽的骏马,扬鬃驰骋,故名骊山。登高远眺,清幽明媚、壮美辽阔,令贴申爽。如遇山顶白云缭绕、山中薄雾弥漫、朦朦胧胧,更增加一份秀气。整个公园的山色、石色、水色、天色和植物色彩融为一体,秀丽无比的骊山佳境,使人流连忘返。
3.2 二绣在多彩生物上
骊山有74科、235属、357种花草树木,主要有侧柏纯林,刺槐纯林,侧柏、油松、刺槐、五角枫、山桃等组成的混交林,以及石榴园、柿树林。各类风景林自成单元,块状交叉、互相陪衬、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美丽成趣。阳春,树叶嫩绿、槐花洁白、桃花粉红、百花娇艳、五彩缤纷,一片花的海洋;盛夏,绿荫满坡、石榴花红,雀舞鸟鸣、林涛阵阵、凉爽宜人,游人入内、暑气全消;金秋,霜林微染,红叶满坡、柏翠菊黄,柿子满树、石榴枝头,秋意浓浓;隆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松柏碧绿;春、夏、秋、冬显示出不同的季相景色。骊山动物有鹿、兔、獾以及鸟类三十余种,群鸟飞鸣林间,确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意境。
3.3 三绣在错落建筑上
在西绣岭前山面66.7 hm2的面积上,有洞府三处、宫殿寺庙五处、楼台三处,如果再加上十多处古建筑遗址,建筑之多、密度之大、时间之久,无愧“临潼文物甲天下”之称号。无论是峰顶、崖畔,还是山麓、谷坡,几乎都可以看到宫、殿、庙、洞、亭、台、楼、阁及其遗址,这些建筑随骊山走势,或孤立峰顶,或卧于山麓,或隐于林中,或藏于谷坡,布置得曲折起伏、错落有致、自然和谐。骊山建筑,有帝王行宫、有皇家佛刹,有民间庙祠、有道家群观,有古代军事设施、有现代天文设施,还有西安事变后留下的兵谏亭等。屋顶有硬山、歇山、悬山、庑殿、重檐、攒尖、圆球、拱顶等式样,风格淡雅、点缀林间、协调自然、相得益障、装点着森林公园。
3.4 四绣在丰富人文上
公园内的一山一水、一树-木、一堂一殿、处处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动听的历史轶事,有美妙的风物传说,综合构成森林公园观赏游览的独特内容。历史轶事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天下失”的典故;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情意缠绵的爱河;震憾中外的“双十二”事变蒋介石仓隍逃窜藏身之处。风物传说有:女娲创造人类和骊山炼石补天的故事;神仙与帝王通梦的故事;书生遇仙指点,金榜题名的故事;帝王斗智的故事,金鸡、金马、金佛被喇嘛盗窃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和传说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纯属幻想,它们和公园的风景融合一体,给游人以无穷的启迪和遐想。
表1 骊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表
远看骊山全貌,峰峦叠障、飞瀑高悬、楼台点缀,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走近石瓮谷,画境之美,犹如世外桃源。再看山上的建筑:院落完整、中轴对称、高低错落、尺度合理、色彩典雅,是一处处寺庙园林画。文人墨客、仙家道人齐赞骊山秀丽,故有东、西绣岭之称,东绣岭上独秀峰、独秀峰上独秀亭,西绣岭间晚照亭、骊山晚照绣关中。
4 定性定量结合的百分评价
骊山森林公园经营十多年,根据风景资源特色和对公园旅游条件分析,组织专家教授进行定量百分评价。根据冯书成等(2000)在对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研究中提出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百分评价方法,即森林旅游资源总体满分为100分,划分风景质量及开发条件两大类,然后按层次再分为十三个项目和二十子项目,进行逐类分析,分三级逐一打分,汇总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
按森林公园级别评定标准,总分在75分以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分在45~60分之间为省级森林公园,总分在45分以下为县级森林公园。按以上标准,骊山森林公园评价结果:总分为82分,其中风景质量52分,开发建设条件30分。骊山森林公园通过多年建设经营,完全符合国家森林公园标准。
5 结语
骊山森林公园因其优越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具观赏性、休闲性、娱乐性与教育性,使人、城市和自然三者和谐共存的绿色平台。根据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在以后开发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注重其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使用者的影响,营建具有骊山之“绣”景观,体现自然和人文特性的有效融合[8]。
(2)树立精品意识,注重独具特色的高起点旅游项目,将自然简朴与大唐风韵巧妙融合,风景建筑要“雅”、宗教建筑要“古”、服务设施要“宜”、村落民居要“美”,在体量上宜小不宜大、形式上有聚也有散、材料上就璞不求洋[9]。
(3)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是为了使森林公园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持续利用,开发则是为了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资源,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走以森林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道路[10],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1] 马剑英,孙学刚.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36(4):357-363.
[2] 吴协保,黄哲,杨楚藩.湖南桃花江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26(3):48-50.
[3] 欧阳勋志,廖为明,彭世揆.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与管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169-173.
[4] 邱尧荣.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的技术要点与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0(4):62-65.
[5] 吴小舟.甘肃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甘肃林业科技,2005,31(3):53-55.
[6] 陈君帜.河北都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与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65-70.
[7] 冯书成,武永照,冯嵘,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0(1):23-26,40.
[8] 曾毅晶,胡希军,史蓉蓉.基于乡土意境的夷陵森林公园景观营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00-103.
[9] 邱尧荣.福建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0(2):31-33.
[10] 王小德,张万荣,方金凤.森林公园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1):88-92.
Scenic Resources Survey and Evaluation for Lishan Forest Park
CHEN Qi1,GE An-xin2,ZHAO Jian-min1
(1Yangl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2.ForestInventor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ShaanxiProvince,Xi'an,Shaanxi710082)
Lishan Forest Park scenic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ere fully investigated.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forest park scenic resource. The result i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Lishan Forest Park; scenic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2015-02-03
陈 祺(1964-),男,陕西泾阳人,经济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实训工作。
S759.91
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5)03-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