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15-06-07治,段庆,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泰尔市域板块

代 合 治,段 福 庆,周 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代 合 治,段 福 庆,周 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运用变异系数CV、泰尔系数T等指标,基于三大经济板块、17个市域、121个县域等不同空间程度,对19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空间尺度愈小,差异程度愈大,即县域间差异程度大于市域,市域大于板块,但从变化趋势看,板块间差异程度对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在提高。从三大板块内部看,鲁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大,鲁东和鲁南地区内部差异程度小。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空间尺度;山东省

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是地理学最为关心的问题[1],美国地理学家R·哈特向曾指出:“地理学是地区差异的研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空间差异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涌现了众多研究成果。从研究区域的尺度看,以全国作为研究区域,多以三大地带和省域作为基本地域单元[2-5],较少以地级政区或县域作为基本单元的成果[6];以省域作为研究区域,多数以地级政区或县域作为基本地域单元[7-11]。从选用指标看,有的使用人均GNP、人均GDP等单一指标,有的使用多因子综合指标。从研究方法看,多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从研究时段看,有的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跟踪研究,分析了差异变化的规律,有的选定某个时间断面对区域经济差异特征进行分析。上述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其演化规律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开展类似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由于选取的指标、应用的方法、研究的时段、划分的基本地域单元等不同,所得结论不尽一致,有的还存在相反的结论[4]。本文旨在以山东省作为研究样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指标,从不同尺度的区域层面探讨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希望能给该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1 研究区域与技术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其划分

研究区域选定山东省,不仅因为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而且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空间结构状况几乎成为全国的缩影,具有代表性。由于经济区域差异既有宏观性,又有微观性,为深入探讨区域差异特点,从不同尺度区域开展研究。为资料获取的方便,基本地域单元的划分以不打破县级政区为基本原则。

1.1.1 县域 本文中的县域是一个地理概念,县和县级市是县域的基本组成部分。另外,地级市的市区在我国是个难以界定的概念[12],它在空间规模上相当于县域,但在经济规模上又远大于县域,而且还包括若干性质不同的县级区。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将地级市的中心城区所在区作为一个县域,它的远郊区作为独立的县域。2011年山东省共有49个市辖区,其中13个远郊区作为独立县域,分别是长清区、周村区、临淄区、淄川区、博山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峄城区、河口区、牟平区、坊子区、寒亭区、岱岳区;36个中心城区所在的市辖区合并为17个县域,分别是济南(含市中区、天桥区、历下区、槐荫区、历城区)、青岛(含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淄博(张店区)、枣庄(含市中区、薛城区)、东营(东营区)、烟台(含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潍坊(含潍城区、奎文区)、济宁(含市中区、任城区)、泰安(泰山区)、威海(环翠区)、日照(含东港区、岚山区)、莱芜(含莱城区、钢城区)、临沂(含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德州(德城区)、聊城(东昌府区)、滨州(滨城区)、菏泽(牡丹区)。这样山东省共有县域121个,其中县60个,县级市31个,远郊区13个,中心城区17个。

1.1.2 市域 市域一般指城市行政管理的全部地域[13],在本文中仅指地级城市所辖区域,全省共有17个市域,分别是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

1.1.3 三大经济板块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板块划分几经变化,20世纪80-90年代总体上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区域,强调“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新世纪以来,先后提出“一群一圈一带”、“五大板块”、“一体两翼”、“蓝黄战略”等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并结合各市域发展实际,本文将全省经济发展划分为三大经济板块,即蓝黄战略区、省会都市圈和鲁南经济带。上述经济板块在地域上有交叉现象,为研究方便,本文界定蓝黄战略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6市域,省会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6市域,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济宁、枣庄、菏泽5市域。

1.2 研究时段

研究时段与时点选择对区域经济差异状况有重要影响[2],时段愈长,时点愈多,研究结论愈符合实际。但由于统计资料的可获取性及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影响,本文采用1990-2011年全部年份作为研究时点,并以5年、10年为研究时段逐段进行分析。

1.3 研究指标

已有研究成果关于指标选取有两种类型,一是单指标,选取一种最能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如人均国民收入、GDP、人均GDP等;二是选取多个指标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前者简单易行,但往往不能涵盖区域经济的全部内涵,后者包含的信息比较齐全,但指标选取、无量纲化处理、权重设定等技术方法多样,所得结论往往受到技术方法较大影响。统筹考虑,本文选定最能够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地均GDP(经济密度)作为研究指标。

1.4 研究方法

1.4.1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测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程度及变化趋势的指标,实质是反映一组数据在平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愈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程度愈大。计算公式为:

(1)

式中:CV为变异系数;Yi为第i区域的人均GDP;Y0为n个区域的平均人均GDP;n为区域个数。

1.4.2 泰尔系数 泰尔系数是测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指标,其最大优点在于可将总体差异分解为不同空间尺度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能够较好地测度它们对整体差异的影响和贡献率,取值范围为0~1。泰尔系数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若将研究区域(全省)分为三大经济板块(或者17个市域,或者121个县域),则计算公式为:

(2)

式中:T为泰尔系数,T值愈大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愈大;Yi为i板块GDP(或者i市域(县域)GDP);Y为全省GDP;在一些研究中,Si为i板块人口[4],但考虑到区域差异是相当于面积而言的,本文Si为i板块面积;S为全省面积。

若将研究区域(全省)分为三大经济板块,每个经济板块再分为市域,则计算公式为:

(3)

(4)

(5)

式中:T为泰尔系数,T值愈大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愈大;Yij为i板块j市域GDP;Y为全省GDP;Sij为i板块j市域面积;S为全省面积;TPi为板块内部经济差异;TBR为板块之间经济差异。

若将研究区域(全省)分为17个市域,每个市域再分为若干县域,则式(3)中Yij为i市域j县域GDP,Y为全省GDP,Sij为i市域j县域面积,S为全省面积,TPi为市域内部经济差异,TBR为市域之间经济差异。

2 基于三大经济板块的区域差异分析

三大板块客观反映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格局,蓝黄战略区(鲁东)经济发达,省会都市圈(鲁中)次之,鲁南经济带发展滞后。几十年来,这种格局非但没有改变,而且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以三大经济板块为基本地域单元,1990-2011年变异系数(CV)和泰尔系数(T)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波动中扩大,但目前差异趋势在缩小(表1)。“八五”(1991-1995年)时期差异扩大,1994年达到顶峰,变异系数(CV)创历年最高值;“九五”(1996-2000年)前期继续缩小,后期趋于提高;“十五”(2001-2005年)期间差异持续走高,“十一五”以来区域差异开始逐步缩小,但绝对差异程度仍高于“八五”时期。

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在全省区域总差异中的贡献度逐步提高,1990年代初贡献度为20%左右,目前在26%以上,与此相应,板块内部市地之间的经济区域差异的贡献度在缩小,表明山东省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存在宏观尺度在扩大、中观尺度在减小的现象(图1)。

表1 板块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化情况

Table 1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blocks

年份板块之间CVT板块内部T板块间差异贡献度(%)板块内差异贡献度(%)19900.26600.01690.067220.0879.9219910.26810.01570.065319.3480.6619920.30700.02070.093018.1781.8319930.32660.02690.102320.8479.1619940.35650.03060.096124.1475.8619950.34310.02560.094021.4278.5819960.32600.02400.092420.6579.3519970.33400.02720.092222.8077.2019980.32810.02830.096222.7477.2619990.32210.02850.104621.4178.5920000.32600.03110.101223.5076.5020010.34900.03140.101423.6776.3320020.34880.03140.102623.4376.5720030.34850.03140.102223.5376.4720040.34420.02980.098523.2176.7920050.31680.03200.094825.2374.7720060.32450.03370.090727.0772.9320070.31650.03180.086426.8873.1220080.31150.03090.082527.2872.7220090.31040.02990.080827.0273.0120100.30800.02930.080526.6873.3220110.29700.02720.077326.0473.96

图1 板块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化情况

Fig.1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blocks

三大经济板块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存在较大不同(图2)。省会都市圈经济板块内部差异程度最大,表明济南市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市地;历年泰尔系数始终保持高位状态,泰尔系数相当于其他板块2倍左右。蓝黄经济板块与鲁南经济板块内部差异程度较小,由于两大板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前者市地间属于高水平的相对平衡,后者市地间属于低水平的相对平衡。

图2 经济板块内部泰尔系数

Fig.2 Theil indexes of economic blocks

3 基于市域的区域差异分析

以市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扩大、缩小的波动中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的过程(表2、图3),1990s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波动较大,初期差异程度扩大,中期缩小,后期又趋于扩大,世纪之交达到了顶峰,2000年变异系数(CV)达到0.594,2002年泰尔系数(T)达到0.1341,之后差异程度开始减小,但当前的差异程度仍大于1990年代初期。总体上呈现了两端差异程度小、中间差异程度大的倒U形发展轨迹。

表2 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情况

Table 2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cities

年份市地CVT年份市地CVT19900.46600.084120010.58120.132919910.46450.080920020.56700.134119920.51100.113720030.58510.133719930.55380.129220040.58490.128319940.56630.126720050.60050.126719950.54480.119620060.58440.124419960.52960.116520070.55580.118219970.54450.119420080.54050.113419980.54520.124520090.51230.110719990.54310.133120100.49950.109820000.59410.132320110.48780.1045

图3 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情况

Fig.3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cities

山东省17个市域内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存在不平衡性,一般中心城市规模大的市域,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反之基本平衡。济南、青岛两个市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最大,泰尔系数在0.4以上,凸显了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域二元结构;淄博、烟台、潍坊、泰安4市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泰尔系数多在0.3左右,中心城市相对于外围县域拥有较大的发展优势;枣庄、济宁、日照、临沂、德州、滨州6市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泰尔系数多在0.1~0.2之间,中心城市相对于外围县域具有微弱优势;威海、聊城、菏泽3市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均衡,泰尔系数多在0.1以下,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域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另外,东营、莱芜两市域比较特殊,东营由于石油开采及石化产业的存在,市域内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莱芜因为只有一个县域,泰尔系数为0(表3)。

从2000-2011年发展的时序看,17个市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波动较大的市域4个,趋于增大的市域5个,趋于减小的市域5个,3个市域保持了相对稳定。济南市域前5年内部区域差异逐步增大,但2005年突然变小,之后又开始增大,但仍然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呈N形变化规律,这是济南中心城市向外围县域(长清、章丘)拓展的突出表现。青岛市域以2005年(或2004年)为拐点,内部差异程度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呈U形,但总体内部差异保持相对稳定,青岛周边县域经济发达,内部差异一度缩小在所难免,近些年中心市区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胶州湾西岸的开发更使中心城市地位凸显。枣庄、潍坊市域内部差异程度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呈倒U形,中心城市在市域经济发展中地位略有下降,外围县域发展势头强劲。烟台、日照、临沂、滨州、菏泽市域内部差异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些市域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外围县域相对滞后。淄博、东营、泰安、德州、聊城市域内部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济宁、威海、莱芜市域内部差异保持相对稳定,这些市域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域保持了均衡的发展。

表3 市域内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T)情况

Table 3 The disparities of coun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T)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济南市0.43490.46590.48240.47040.46430.42760.43680.43330.43120.46230.44510.4511青岛市0.51550.48940.46880.46310.46360.42940.44460.44410.46010.50010.51330.4923淄博市0.41960.35270.34130.34780.33980.31750.31730.31010.30540.29850.29430.293枣庄市0.1080.11460.11780.13050.15780.16410.16960.17280.17350.16380.15480.1513东营市1.17121.02680.9760.99280.96261.0190.93830.85860.84760.71830.6660.6422烟台市0.25060.26780.29170.29680.30790.3290.32070.32360.32610.39810.38910.402潍坊市0.26750.3220.33920.35850.33650.35620.30950.27360.330.31740.2920.2862济宁市0.18650.18690.18890.16060.15260.1580.16580.15620.22090.17010.17380.1787泰安市0.32810.34780.34840.32570.36330.31550.28340.27640.21290.19120.18650.1697威海市0.09580.09860.09730.09320.10560.09520.09460.09610.08630.08680.08670.0889日照市0.07320.07520.07470.09120.10920.17620.16480.17070.16450.21020.23620.2324莱芜市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临沂市0.16670.17740.18940.1980.1990.18530.17640.16540.1830.17290.28010.325德州市0.26960.16660.15940.12260.13460.06650.10730.13530.14420.11180.05310.0981聊城市0.0550.05290.05950.06330.06780.04780.03870.03380.03320.03020.03080.0399滨州市0.16280.17170.17780.17410.19730.23660.24140.24670.25490.28750.28520.2836菏泽市0.03730.03530.03850.02810.01570.02780.02770.03110.04550.03080.0670.0574

4 基于县域的区域差异分析

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2000年以来,山东省121个县域的变异系数(CV)在0.71~0.8之间,泰尔系数总体上在0.41~0.45之间,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相对稳定,波动不大,并有微弱减小的趋势。若剔除地级城市所在的17个中心城区(县域),104个县域(县、县级市、地级市郊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明显减小,变异系数平均下降15%左右,泰尔系数平均下降50%左右。若只计算17个中心城区的县域,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明显增大,变异系数相当于104个县域的1.17倍,泰尔系数相当于1.32倍,表明中心城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普通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表4、图4)。

表4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情况

Table 4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counties

年份全部县域不含中心城区的县域只有中心城区的县域CVTCVTCVT20000.86210.46000.60290.19500.86750.298820010.79330.45000.62700.19000.76360.296220020.75070.44980.64790.21370.69980.297520030.77730.44860.66610.22040.76780.294720040.77950.44320.66180.21790.80680.281620050.80530.43900.67840.22770.87390.284620060.80660.43220.68860.22450.87560.287620070.77120.41850.69010.22240.79960.272520080.80080.41860.68770.21740.94220.261920090.72790.41980.68810.21260.70430.275220100.72250.41700.70110.20920.68460.265020110.71980.41420.71900.20530.65890.2499

图4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情况

Fig.4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counties

5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上存在不同特点。从差异程度看,空间尺度愈大,差异程度愈小,2000-2011年,三大板块变异系数平均为0.3251,泰尔系数平均为0.0308,而17个市域分别为0.5578和0.1224,121个县域分别为0.7764和0.4342。这反映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复杂性,虽然总体上讲蓝黄战略区发展水平高于省会都市圈,省会都市圈发展水平高于鲁南经济带,但蓝黄战略区也存在低水平市域或县域,鲁南经济带也存在高水平市域或县域,山东省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于市域、县域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在市域和县域。

从发展进程看,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八五”时期区域差异尺度增大,“九五”时期下降并降到谷底,“十五”时期增大并达到顶峰,“十一五”以来差异程度趋于降低,但不同空间程度变化程度不同,三大板块区域差异增大的幅度大于市域,也就是说,虽然全省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市域和县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但板块间的差异对全省区域差异的贡献度在提高,1990s初期为20%左右,目前为26%左右。三大经济板块差异对全省区域差异贡献度的提高,提醒我们在实施“蓝黄战略”,重点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同时,要更加关注鲁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与经济板块和市域相比,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保持了相对稳定。

从三大板块内部看,鲁中地区(省会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大,鲁东(蓝黄战略区)和鲁南地区内部差异程度小。关于17个市域内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中心城市规模大的市域,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反之基本平衡。

[1] 林超.论地理学的性质[J].地理科学,1981,1(2):97-104.

[2]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28-33.

[3]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等.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393-400.

[4]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5]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1-7.

[6]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7] 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1):78-83.

[8] 胡良民.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时空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

[9] 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49-53.

[10] 赵莹雪.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68-471.

[11] 仇方道.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4):469-476.

[12] 段德罡,黄博燕.中心城区概念辨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10):20-24.

[13] 米文宝,杨茂胜,余晓霞.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经济地理,2009,29(8):1233-1238.

Study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DAI He-zhi,DUAN Fu-qing,ZHOU Qi

(SchoolofGeography&Tourism,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

Analyzing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s significant to both academic enquiry and government policy.The recent papers on economic geography imply that spatial scale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geographical processes.With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data,this paper employs Coefficient Variance and Theil Index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degre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since 1990s at diverse spatial scales,i.e.three major economic blocks,17 cities,121 counti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maller spatial scale,the greater difference degree there is——a decreasing sequence:counties,cities,blocks.But according to the trends,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ce degrees among blocks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ole province is increasing.For the three economic blocks,the middle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brings out the greater difference degre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n those of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egional disparity;spatial scales;Shandong Province

2014-08-06;

2014-10-1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DL03)

代合治(1964-),男,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研究。E-mail:dhzh@qfnu.edu.cn

10.3969/j.issn.1672-0504.2015.02.016

K902

A

1672-0504(2015)02-0076-05

猜你喜欢

泰尔市域板块
百忍寺
百忍寺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