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2015-06-07姜小峰

关键词:延安大学校队教练员

姜小峰,张 楠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姜小峰,张 楠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分析,包括羽毛球场馆的状况,羽毛球校队队员的训练现状,教练员的现状,以及学校的支持和投资力度,对校队队员以及教练员的训练补助和参赛补助,以及校队获得的成果,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显著变化等,发现延安大学的羽毛球校队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延安大学;羽毛球;建设与管理

羽毛球运动一直以来是我国体育领域内的传统优势项目,是深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这些年我国羽毛球运动成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和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是和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分不开的,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直接决定了羽毛球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高低[1]。延安大学作为陕西省西部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振兴西部地区的伟大使命。通过调查和分析我校羽毛球校队建设的基本情况,来完善对羽毛球校队的管理。从而带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成员,包括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队员(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教练员、羽毛球校队的管理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要,本人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的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题目,为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对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成员进行调查。并对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进行了访谈。对论文写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了丰富、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本论文设计了运动员问卷,问卷的设计遵循了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充分体现研究内容的侧重点。问卷的发放采用了当面填写回收法。羽毛球校队队员每人一份,共发出66份,有效66份。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结果运用百分比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管理现状分析

2.1.1 校队的培养目标

校队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校队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创办校队管理体系的重要核心,关系到学校校队的招生、学习管理、经营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主要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3]。

2.1.2 羽毛球校队队员的训练现状

1)队员的基本情况

表1 延安大学羽毛球队队员分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训练的人数不断上升,从年限上看,由最初的15人到后来的20人到现在的29人,从年级上看,大一年级从开始的无人参加到现在的有3人参加,大四年级从开始的6人到现在的8人,可以看出羽毛球不仅影响着刚进校的学生,也影响着即将毕业的学生;而参加校队训练的大二大三的队员是逐年递增的,也是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队员分布最多的,这一现象有利地证明了,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队伍不断地壮大,同时也说明了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建设在不断地完善并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训练时间

表2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队员每周参加训练情况表单位:小时

从表2可以看出: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训练的时间在不断地变更,从最初的4小时每周到现在的12小时每周;从队员平均每周参与羽毛球训练的时间了解到,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训练的时间在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改善;也可看出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训练,从最初的2次每周递增到现在的6次每周,这种种现象也都说明了,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在校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羽毛球校队的训练已经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3)训练内容

表3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训练内容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训练内容有很大的变化,2013年校队训练是以专项训练为主技术训练为辅,而且每周的对抗也只有一次,这种训练模只是提高了队员的专项技术,而在某种单项技术上就显得比较薄弱;2014年校队训练只是在原来的训练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训练和对抗,并没有重视队员的体能训练,真正的对队员的体能、技术和专项技术同时训练是从2015年开始的,而且不仅完善了训练内容,还增加了队员的对抗训练,使校队的管理变得越来越有条理;通过对校队队员和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校队的训练是在较为宽松、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大家训练休息之际,互相谈心得并交流自己的亲身体会,在这样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能有效地促进队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对队员的球技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教练员的现状调查分析

表4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教练员基本情况表

2.2.1 教练员的从教年龄结构

在注浆前,应先开展压水试验,据此检查管路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管路的耐压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漏水等情况;并对注浆参数进行检验,确认是否合理,对岩层的吸水量进行测定,明确浆液指标,如初始浓度与凝胶时间;预先测定压力损失,并确定最终的注浆压力。通过注浆,使岩层裂隙当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作业范围之外。

从表4可以看出:延安大学从事羽毛球专业教学的教师有姜老师和刘老师两位,姜老师从教12年而从事羽毛球教育7年,刘老师从教6年而从事羽毛球教育2年。

2.2.2 教练员的学历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男教练员的学历是在职硕士研究生,女教练员的学历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2.3 教练员的专业水平

从表4可以看出:我校羽毛球校队的两位教练员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羽毛球,而且在从事教育行业以后经过几年其他专业的教学,转而从事羽毛球教学,在从事羽毛球教学期间外出进修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因此不能拥有更多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3 球队的后勤保障现状调查分析

表5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队员补助情况表

2.3.1 队员的训练补助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训练所用羽毛球均由延安大学体育学院负责发放,而且训练用球都会按时发放给校队训练的负责人;由表5可知,从2013年5月4日起延安大学校队队员在校期间的训练过程中没有补助,寒暑假训练每天只有10元的补助。

2.3.2 队员的参赛补助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外出参赛期间,参赛学生的补贴以最高每人每天不超过30元予以补助(按照竞赛文件要求缴纳会务费的,不予补助)《延安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修订)》;由表4可知,校队队员在校内的参赛补助每日不超过20元,校队队员外出参加比赛的补助每日最多不超过30元,通过对队员和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校队队员的参赛补助并不能满足队员每日餐饮的需求。

2.3.3 校队的经费来源

经费保障学校校队的正常运行,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校队的发展。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财政的投入,创立羽毛球校队也是为了提升学校名誉为目的,但是延安大学还只是把羽毛球校队的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一个辅助方面来看待的,还没有将其纳入到学校发展的主要方面,所以对羽毛球队的重视和加大经费投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4]。

2.3.4 训练场馆的状况

在对学校场地设施的调查中发现,延安大学虽然建有室内球场,但是场地还进行了综合运用,体育学院多种专业课都在馆内进行,其他专业课占用室内球场的时间比较长,羽毛球队训练时间很难得到保证。另外,羽毛球场地经常被学校其他活动占用,也是不能满足训练需要而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3 校队训练成果分析

表6 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队员参赛情况表

从表6可以看出:我校羽毛球校队经过教练员的带领以及队员的积极参与,参加过延安市举办的各种大、小型比赛,以及2014年由CCTV5主办的“谁是球王”延安赛区的比赛,荣获团体第二,女单第一、第二,男单、男双第二,其中,女单、女双、男单、男双均代表了延安赛区参加了西北赛区的晋级赛;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也分别参加过2013年陕西省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会暨校长杯,荣获团体第六名,2014年陕西省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会暨校长杯,荣获团体第六名,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会暨校长杯,荣获团体第四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队员主要是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没有高水平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羽毛球校队训练时场地仅有2小时可供训练,而且由于校队队员不断增加训练场地不足,不能满足校队训练的需求。

(2)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教练员只有两位,从事羽毛球教育事业仅有几年,而且教练员本身的专业并不是羽毛球,是从事教育事业以后开始接触羽毛球教育的,所以延安大学羽毛球领域师资力量缺乏,而且教练员外出进修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校队训练的需求。

(3)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经费少、来源单一;队员在校期间没有训练补助,而且参赛补助也不能满足队员每天的饮食需求,所以没有办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队训练中来;训练场地不仅不够用而且能够提供给校队训练的时间段也极其有限。

4.2 建议

(1)提高队员训练的积极性,激发队员进入高级别赛事打球的欲望,提供多级别、多层次的羽毛球赛,“以赛代练”提高羽毛球队整体水平。加强就业信息传递机制,提高队员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能力,创造与企事业单位联办羽毛球比赛的平台,扩大队员的就业面和就业渠道;适当的录取一些拥有专业水平或专业水平较高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2)重视教练员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培养,制定更能激发教练员训练激情的赛制机制,增加教练培训经费和扩大晋升平台。球队实行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应当对球员的训练、学习、日常生活实行全权管理,将队员的日常管理和学习都纳入教练员绩效考核。

(3)要大力推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办的球队管理制度,实现校企合作。吸收社会资金进行校队建设,缓解延安大学羽毛球校队的经费紧张局面,保证羽毛球队的训练器材和参赛经费,适当地增加校队队员的补助。

[1]钱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马定国.高校公共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7.

[3]胡爱本.体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4]程勇民.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0,5(3):31-34.

[责任编辑 贺小林]

G847

A

1004-602X(2015)03-0102-04

10.13876/J.cnki.ydnse.2015.03.102

2015 -05 -16

延安大学教改项目(YDJG14-17)

姜小峰(1980—),男,陕西渭南人,延安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校队教练员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高中女子排球校队组建与训练的探索
高职院校武术校队的组织和管理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成功需要冒险精神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