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及其制衡因素分析

2015-06-07郭宏焘申旭红党政军

关键词:保护意识问卷民众

郭宏焘,申旭红,党政军,宁 科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及其制衡因素分析

郭宏焘,申旭红,党政军,宁 科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视角,指出了陕西鼓舞保护意识文化研究的价值局限性与文化规范差异性,强调不同保护意识范式在其所处社会的约束意义。分析认为,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既要保证其差异性特质,又要促进共同理想信念的发展,致力于形成价值层面的保护意识共识。

陕北地区;文化相对主义;鼓舞传承;体育文化

陕北鼓舞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新形势下加强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让民众在文化研究等层面实现自我价值,是文化研究领域趋向一体化以及文化研究方式多元化要求的基本进路。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视角下,这种要求反映到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理念文化研究上,既要允许民众差异性发展,又有意识地促进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方法的灵活性,进而形成方法创新的共识。

1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下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必要性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根本特质在于包容异己方式、寻求理解和对话[1]。作为普遍主义文化研究观点反拨,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没有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而是转向具体方法的交流与操作。既肯定他种文化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认为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价值,也指出其局限性与差异性。基于此,对于保护意识文化研究而言,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规范,规范价值范式在其社会中具有约束意义,同时对于他种文化研究价值准则和价值实践持有宽容态度。

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建构保护意识机制,就是充分认识建构上述价值态度和认知姿态的必要性。第一,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是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瓶颈制约的重要路向。众所周知,科学推进普通民众保护意识刻不容缓,而其他诸如社会价值观、伦理思考等问题同样考验着文化研究工作者智慧,寻求某种能够切实缓解矛盾、消匿冲突的范式成为必然。保护意识能够在相对固定范围内实现民众价值的认可,形成普遍意义可度量的借鉴与遵循,从上述信条中找寻到实现主体价值的答案。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维度。中国文化社会进程囿于地域、群体文化独特性和认知模式,而造成了不同经济、文化、地缘政治意义上差异性,并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样态、思维路向、心理架构表现出来。这种差异性的存在造成文化发展迫切需要形成一种价值分享与共通的协调和对话机制[2]。而基于实证角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保护意识作为保护意识文化研究的题中之义,是文化知识传承与保护意识实践结合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民众在相关认识上的表征与分析,便于调研文化研究方式与理路的演进,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文化研究体系。

2 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及其制衡因素

2.1 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中生存环境现状

2.1.1 调研对象

本研究调研对象为陕北普通民众。民众样本共计2000余人,所在单位涵盖了全区各个街道城区居民。除去不合格的调查问卷,最后实际上的样本统计为1857人。如表1所示,从样本信度与效度的角度来说,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生活背景及其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成的影响水平。

表1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保护调查问卷居住地情况对比

2.1.2 调研方法

制约因素、地域异同表现作为切入点,采用了访问与问卷的实证方法,设计了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信度检验我们采用的重测信度的基本检验方法,分别计算了两组相关数据系数,说明本次问卷具有很高的可信性。3问卷从发放到回收,都普遍采用了现场进行方式,最大程度确保问卷真实和回收率。

(1)研究变量

①居民个性因素。具体调查问题见表2。

②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氛围、文化情绪和文化效率。见表3。

③居民与居民归属感。居民现在的含义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织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可行的薪酬和福利调整,除了保健因素,其他因素对居民保留产生影响。见表4。

④当地区域文化。具体调查量见表5。

⑤激励因素。具体调查量见表6。

(2)问卷确定。

表2 居民个性调查表

表3 文化氛围调查

表4 居民归属感调查量表

表5 当地区域文化调查量表

表6 激励因素调查量表

2.1.3 数据处理

基于居民个性特征、当地区域文化和居民归属感研究入手,从居民角度了解对于当地区域的管理和当地区域文化、激励因素的看法。通过访谈与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区域居民个性、当地区域文化、文化氛围、居民归属三者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F检验,利用方差分析进行。并且计算P值来分析显著性。

2.1.4 结果分析

1)效度结果分析

在资料收集中了解了陕北各地区域目前在居民个性特征、文化氛围、当地区域文化、居民归属感、激励因素的一些现状。从表7中我们可以详细看出,24岁以下的居民占7.85%,25-27岁的居民则达到了61.7%,27-39岁的居民人数也有27.14%,只有11.43%的居民是在40岁以上,被调查者年龄大多集中在25-29岁。居民的学历有4.28%是研究生,本科生也占据了37%左右,36.43%的是大专生,剩下的22.25%则是高中生或中职的学历。情况见如下表7。

表7 有效问卷样本的整体结构(N=170)

表8 效度检验结果(N=170)

2)信度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信度,检验结果见表9。

表9 信度检验结果(N=170)

3)各变量之间之间影响关系分析结果

①传承能力要素比较

我们把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研究要素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表10显示:

表10 各个街道民众保护意识文化研究要素判定结果同质检验

表10显示,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能力、保护意识文化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判定与反应。调查显示,除了横山反应出的全部的异质性之外,其他的单位的民众差异就越大。对于综合素质判定上,几乎全部的显示质同,对于保护知识的情境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对于保护知识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判定反应的基本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安塞的民众保护意识的比例高于民众,其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文化民众相比,均远远低于民众。米脂民众中各个单位组均有保护能力、保护意识的判定,宜川的民众则只有在安塞组中采用保护能力为保护意识。黄龙、横山民众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民众的基本保护意识文化研究接受程度比例显著低于民众。

②地域性因素比较

把上述几种不同街道的民众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表11显示。

调查显示,对于保护意识文化研究的情境判定上几乎全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P<0.001)安塞民众选择胸鼓的比例低于民众,其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文化民众相比,均远远低于民众[4]。米脂民众中各个单位多选择性观念原则判定,黄龙的民众则只有在安塞组中选择胸鼓,宜川以上选择腰鼓判定逐渐占据了优势[5]。民众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民众的胸鼓,其比例显著低于民众。

③传承制约因素比较

我们把上述几种不同街道的民众进行了同质性质的检验,结果如下表12显示。

表11 与其他街道民众判定同质性检查

表12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民众保护意识选择同质性检查

表12显示,不同质性的民众具有文化的差异。对于情境判定上,几乎全反应具有极强的差异性。此种观点的差异性进行了判定反应的基本差异比较,结果显示:横山的民众在意向性行为的判定上并无显著的差异,其余的都有明确的差异。榆林的判定的整体人数比例与其他文化民众相比,均远远低于黄龙民众。民众保护意识接受人数随着单位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安塞民众判定上与黄龙民众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到了宜川民众认为同龄安塞民众则做出了相反的判定。宜川、洛川民众在各个小组中表现,显示出了民众在意向性不同的情况下,其比例显著低于民众。

④结论

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选择差异较为显著,这种差异随着单位增长而逐步缩小。第一,保护意识文化研究方面,民众反应基本上是相同的。宜川、黄龙民众人数参半,民众认为公道的价值更为重要。第二,保护意识地域念方面,腰鼓比例亮于胸鼓。第三,保护意识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念,榆林街道民众保护意识伙伴特质与行业选择形成较早,洛川民众形成相对较晚,管理类民众行为意向性基本人数比例有提高倾向。

3 陕北鼓舞资源社会化开发传承路径创新

1)强化文化特色研究的顺延性质。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文化研究,文化中要有计划地对于文化类型知识和保护意识知识的习得。文化特色文化研究要通过街道人士的相关支持,来完善其价值体系,又要通过日常交流,促成对于保护意识的认知。其次,文化特色文化研究要完善成文化特色遗产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民众价值观文化研究的转化力度,就要完善文化特色的价值要素,强化文化研究层面的外部支撑,释放文化街道民众价值观文化研究发展活力。具体来说,既要对现存的文化文化研究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合理分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战略与具体实施方案。

2)完善文化研究模式与文化资本投入。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必然要强化外在影响进而实现文化研究模式的接轨。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投资前移,开展订单生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基本的导向,不断壮大订单文化的规模,发展绿色、高效的订单文化。一方面,要充分借鉴跨文化的文化研究模式,强化其对民众心理和行为影响和调节作用,尽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另一方面,要根据文化地区特点筛选相关的文化研究项目和产品分类,根据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制定相关的市场定位、运作模式等,逐步把文化投入推向市场。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代性挖掘。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在阐释个体和环境的作用关系时,注重文化及文化现象的塑造作用。保护意识能够在相对固定范围内实现民众价值的认可,形成普遍意义可度量的借鉴与遵循,从上述信条中找寻到实现主体价值的答案。我们应当挖掘价值观具体意识及文化根基,探索情感与价值架构,探析地域文化的共性,规避负面风险,塑成统摄人心的保护意识文化研究方法体系。总之,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反映到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的基本理路上,既要允许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鼓舞传承的差异性发展,又有意识地促进民众非遗保护,尤其是陕北鼓舞传承方法的灵活性,进而形成方法创新的共识。

[1]赵玉娇.论宗教文化与街道民众文化互动对文化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9(16):407.

[2]Eisenstadt S N.Comparative Civilization and Multiple modernities[M].Leiden:Brill,2003.

[3]Wilson PM,Rodgers W M,Carpenter P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itment and exercise behavior[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4,5(4):405-421.

[3]阿依失·肉孜.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关系的核心内容及现实基础[J].新疆师范大学(哲社版),2009(2):53-55.

[4]王长艳.论城西街道传统和谐文化及其现代价值观[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120.

[5]张晓蓓.论毕摩文化与法文化的联系[J].西南文化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43-47,5-47.

[责任编辑 贺小林]

G852.4

A

1004-602X(2015)03-0098-05

10.13876/J.cnki.ydnse.2015.03.098

2015 -06 -20

2014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14099);延安市社科联2014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4CWY36)

郭宏焘(1980—),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问卷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