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5-06-06朱滢桔宋淑华
朱滢桔 宋淑华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本文应用文献综述法,对不同运动员体脂率、瘦体重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对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文中显示,对于长距离项目和需要快速移动躯干的运动,体脂率与运动能力成负比;瘦体重的增加能提高无氧和有氧能力。
关键词 身体成分 体脂率 瘦体重 运动能力
一、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一)体脂率、瘦体重
体脂肪在人体中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来增加内脏缓冲,以减少受伤机率;在长时间耐力项目中,可以为运动员体能存储提供一定的帮助。一些学者[1]提出正常成人理想的体脂含量为:男性15%-20%,而许多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体脂含量往往低于此,而且存在项目差异,如马拉松、长跑、体操、跳高等项目男性为1.4%-9.9%,短跑、足球、游泳、垒球项目男性为8.2%-15.4%。有研究者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体脂率排序后,得出,男子体脂率:柔道>投掷>排球>篮球>短跑>中长跑项目运动员;女子体脂率:柔道>投掷>篮球>排球>短跑>中长跑项目运动员。
(二)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
沈勋章等通过对男子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特点分析的研究中,显示优秀水球运动员体脂率、体脂重量、瘦体重分别为14.8±4.1kg、14.4±4.3kg、78.1±8.3kg。我国优秀水球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均值为24.02%,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从事不同距离游泳的运动员体脂含量不同,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脂含量比长距离运动员少。但体脂百分比过高而偏于肥胖,就将降低运动速度,增加能量消耗,影响运动成绩。
(三)力量与爆发力
柔道、投掷运动员是需要绝对力量的项目,体重相对于其它项目运动员偏大,其原因可能是在平时的饮食中所摄人的蛋白质、糖和脂肪的量要高于其它项目,在平时的训练中总能耗低于其它项目,体内脂蛋白酶活性不高,体内多余脂肪不能及时分解造成堆积,因此柔道、投掷项目运动员体脂率较高。由于投掷、柔道运动员体脂率较高,所以肌肉比例相对体重就会较低。
对于跳远、跳高、短跑项目,因为运动员必须快速移动,完成复杂动作,需要有较高的相对力量,所以相对爆发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侯玉鹭、彭红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分析,显示,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其体脂率以健将组最低,按此排序,依次为健将、一级、二级、三级,进一步证实了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体脂率越小;而瘦体重则相反,二级运动员瘦体重为55.6kg,而健将级高达66.5kg,即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瘦体重逐渐增加,基础代谢率也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增高趋势。
二、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一)身体成分与无氧运动能力的关系
无氧代谢能力是指运动中人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ATP的极限能力,它表示肌肉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已有研究显示,优秀中国男、女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具有性别和运动等级差异。在其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中国优秀男、女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疲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男、女健将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一级运动员,体脂百分比是限制中国运动员最大做功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脂百分比越高,最大做功能力和运动能力越差,也就是说,运动员身体的瘦体重越高,其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就越强,即具有较高的无氧工作能力。
(二)身体成分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
黄兴等通过对国家赛艇队4名男轻量级队员冬训前后身体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4名男子轻量级队员6km测试成绩较冬训前均有所提高,并且4名队员的体质率经过两个多月的冬训后也有所下降,不难看出体脂的下降有助于有氧能力的提高。虽然不能说体脂下降,有氧能力一定提高,但是有研究发现身体脂肪过大会增加机体的氧耗,也就是说体脂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有助于减少机体的氧耗,这对于以有氧耐力为主对体能要求非常高的赛艇项目来说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一)对于从事快速移动躯干(如,跳远、跳高)项目的运动员来说,虽然通过训练课使肌肉增大,绝对肌力增加,爆发力得到提高,但是如果肌肉的体积太大,体质量过重会明显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惯性加大,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所以,对于该类运动项目,体脂率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性。
(二)对于从事无氧代谢为主运动的运动员,其体脂率越高,最大做功能力和运动能力越差;体脂在运动过程中并不能做功,做功只是瘦体重,也就是瘦体重的增加一般是可以增加机体的有氧能力。
(三)在游泳运动项目中,体脂率一般偏高,这是因为游泳運动员在水中游泳属于冷暴露,可以刺激脂肪的贮存。一定比例的身体脂肪含量可以减缓运动员身体热量与外界的交换,增加浮力,并且有助于保持体温,从而为保证运动员体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有效地防止体能过快地耗尽。
参考文献:
[1] 毛杉杉,王正珍,王蕴红,等.两种方法评价武术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