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2015-06-06刘雪梅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职业

□文/刘雪梅(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文/刘雪梅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提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从全社会的角度构建一个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唤起行业企业主动关注职业教育、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共同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合作模式;职业教育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5日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具体模式下,深入调研国内职业教育校企运行成功的案例,分析提炼它们办学具体特征及主要经验,探索本土化、多样化校企运行机制,逐步汇聚、整合、形成、丰富、完善具有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比较系统、全面的校企运行的新机制,为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在工程船舶与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大学在所有专业中实施了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的形式也不断创新。此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国家从英、美等国发展到亚洲、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美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贯穿于社区学院办学的全过程,以“工学交替式”模式为主;英国实行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德国实行的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的“双元制”教育,即职业学校是“一元”,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另“一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产学研结合贯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加拿大的高校大多设有合作教育部;日本的高等教育阶段产学合作主要采取企业与高校在人员上互相交流,企业委托高等学校搞科研项目等方式;新加坡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创建了独特模式——教学工厂。比较上述几种校企结合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对校企双方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与约束,运作有规可循,由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校企结合教育模式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学生寻找培训企业以及学校与行业及企业培养环境,因而“双元制”模式的培养效果最好。“双元制”模式也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成功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从合作的形式上可分为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经营实训基地、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等;从合作的模式看,可分为政府推动型模式、学校主建型模式、企业主建型模式、校企共建型模式等。

三、我国校企合作现状与建议

按照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来分,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企校互动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校企双方都受益。把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结合点,找到使其不断运转的动力,使校企合作具有生命力且持续发展,使二者在互利、互惠、互补的条件下进入良性循环。高职院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性人才需求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为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改善提供帮助,企业自身也因借助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强了综合竞争能力,这样就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满足了各自的需要。

2、“企业配合式合作”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多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所以,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分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4、“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在行业或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中容易开展,行业或企业把在职高级应用性人才培训基地设在学院内,利用现成资源,开展在职培训教育,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是企业在合作中受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可以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员工培训费,直接投入举办的院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而学校在自主办学过程中又使学校有更充裕的发展资金,不但弥补了投入的不足,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锻炼师资,提高培训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对于合作双方,也可以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两全。

总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对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有效的教育模式,上述这些模式各有利弊,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各自特定的领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系统的组成要素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三者中,高职院校与企业是运行系统的主体部分,校企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而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则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本文在明确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促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1、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应该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约束的保障机制。

2、提高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效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驱动力形成有机合成,防止相互脱节,各为其主;或积极防范二者的合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有效消除双方驱动力合成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及其阻力。

3、高职院要系统地重新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防止监控机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4、合理解决价值取向、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三者之间冲突等问题。

5、解决校企合作运行中课程设置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或缺陷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结构失衡、课程评价机制简单、教材配置不当等。

6、克服“学而优则仕”等诸多因素对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的影响。

四、结论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易玉屏.高职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13.

G52

A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