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酷职业之海洋底栖动物学家

2015-06-06

少年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竹节虫拖网动物学家

儿时常常去小区旁的河畔挖蟹摸虾,是刘文亮博士对底栖动物采集的最初记忆。因为向往广阔大海,后来他来到了青岛,学习生物分类学——一门与大自然沟通的语言。栖息于大海的小生灵,每每给底栖动物学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动。带着这种期盼,刘博士再一次出海考察了。

在海底怎么“挖蟹摸虾”?

底栖动物当然不止虾蟹,一生中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动物类群都被归为底栖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担负着传递营养物质,构建微地貌和指示环境质量等重要职责。

我们往往坐船去考察,底栖考察组的阵地是科考船的后甲板。采泥器、底栖拖网等是我们的工具。当采泥器和拖网缓缓浮出海面的一刹那,是心情最愉悦的时刻,没人知道会有哪些小生灵露面,也许其中一些还是第一次与人类相遇。

采集到的样品要经过清洗,初步分类,然后固定保存。航行结束,实际上是室内科学工作的开端。我们将大量的科学样品带入实验室,借助解剖镜、显微镜,有时还需电子显微镜,对它们一一细微观察。

海底有哪些动物“萌萌的”?

太阳海星酷似闪烁光芒的太阳。

海仙人掌以柄部插入沙泥中,如同海底生长的仙人掌一般,轻轻触碰还会发出闪烁的荧光。

海底的竹节虫和昆虫中的竹节虫不一样,属于多毛类环节动物,它们也有恰似竹节的体节。

奇异指纹蛤的壳面纹路如指纹一般。

鹰爪虾的肉味鲜美,人们常吃的金钩海米就是由它们干制而成的。

干练平壳蟹常把自己藏在贝壳下。

在渔市可以见到的绿鳍鱼,活着的时候非常艳丽,犹如海底飞舞的蝴蝶。

出海工作最辛苦和最快乐的体验是什么?

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风浪是海洋考察的最大威胁。有时,海面刚才还很平静,但不久便狂风大作。因此必须时时关注天气预报,还要根据现场海况做出判断,适时调整考察计划,必要时要靠岸避风,等天气恢复后再开始作业。晕船也是许多科考队员的痛苦回忆,虽然头晕、恶心、食欲不振,但仍要坚持工作。

通常在海上航行一个月左右,科考船便要返航了。晕船的队员不必再受折磨,有些老队员上岸后则会有些“晕地”。而我更愿意认为每次出海考察都是一次浪漫的旅程:在广阔的大海上对着阳光轻轻睁开眼睛,让海风吻在脸上,看追逐船尾的海鸥翩翩起舞,入夜时拥抱紫罗兰色的新月和满天的星斗,有时还能看到天上的繁星与海面的夜光虫交相辉映。

在海上工作可以吃到海鲜吧?

夜间,探照灯照亮海面,由于生物的趋光性,会引来许多不速之客,如飞鱼、鱿鱼、梭子蟹等。队员各显其能,有的用网抄,有的用钩钓,总能获得不少海鲜,然后便可白灼、刺身,上演“舌尖上的科考船”。

介绍一种以前没人见过的底栖动物吧。

虽然广阔的大海有着无数的秘密等待着人类去揭开,但是新种(在科学上未被描记的物种)有时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幸运就这样降临了:在我们第一个航次中采到的第一斗泥里,就跳出了一只素未谋面的小虾。这种虾在泥中掘洞,形态和习性有点像一种叫蝼蛄的昆虫,因而得了个蝼蛄虾的名号。回到实验室后,我们经过细心的观察、比对,确定其为一新种,再经过对其特征的描述、绘图,最终命名为单刺奥蝼蛄虾。这个发现我们发表在了新西兰的《动物分类》期刊上。

猜你喜欢

竹节虫拖网动物学家
拖网的人(外一首)
开渔
盲盒里拆出动物学家
竹节虫
犀牛摇头的启示
你不懂竹节虫
河北省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捕捞现状调查
好长的竹节虫!
犀牛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