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2015-06-05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近代史史学范式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论,就“范式”竞争而言,形成交锋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中国近代史是“一场革命史”还是“一场现代化史”; 第二,应当以“革命包容现代化”还是以“现代化包括革命”。以此为主要坐标,双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发生重大分歧,在“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均曾引起激烈争论。

关于近代史“范式”的争论,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持续时间漫长而且关注度颇高的学术争论,这一争论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对于史学领域的拓展、史学内容的丰富、史学解释的多元,尤其是对于“现代化范式”的“脱敏”,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不能把新开拓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直接归功于现代化范式的采用,但现代化范式所起到的“破除”和“解放”作用,确实有助于这些成果的获得。而革命史范式,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新革命史”研究成果丰硕,对“革命”的关注重新返回近代史研究的中心视野。事实上,离开“革命”,便无法全面贯通地阐述中国近代史。还有学者注意到,“革命史范式”自身的内涵已经悄然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革命”叙事中的阶级观点、阶级分析事实上被弱化甚至被放弃,“阶级叙事”逐渐向“民族革命叙事”转移,而“民族革命”叙事对于统治阶级的种种“现代化”努力能予以理性看待,与“现代化”叙事并不排斥,甚而可以兼容互通。事实证明,这两种曾经相互对立的“范式”,具有通过彼此竞争相互扩展边界、相互接纳以丰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解释能力的弹性和空间,更有积极意义的是,融合两种范式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正在相继呈现。我们也应该注意,除了“革命”和“现代化”这两种范式,中国近代史还存在从更多的侧面解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近代史史学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新、旧史学的更替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