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探析
2015-06-05周素娜
周素娜
摘要:为有效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本文从创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结构;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师范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自身的能力发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47-2117(2015)05-0110-03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1]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注重现代教育基本观念和理论的学习,更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和媒体操作技能的学习。据笔者调查了解,师范生普遍认为很有必要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且学习兴趣较高。对于课程学习期望,多于半数的学生期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相关技能;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组织,97.14%的学生认为教师要结合师范生能力培养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按照模块讲解,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及增加实践操作环节的建议;对于课程学习活动开展,学生对案例评析和课堂讨论的认可度较高。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并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目标出发,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
● 创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能熟练地操作与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获取教学相关资料,熟练地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加工、设计,并能创造性地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能以整合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创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及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对传统以集体讲授为主的大班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为指导,营建师生学习共同体。[2]考虑到师生互动交流的可行性,通过“好看簿”平台建立班级学习小组,按照内容组织灵活开展教学、导学活动,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的认知。依照教学内容特点,采取“课堂讲授—网络自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帮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新要求,熟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从而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教材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课程概述、理论基础、教学媒体与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创作五个教学模块。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创作应用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协作、模拟课堂等方法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将“网络教育应用”部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适当地与教学资源的检索与呈现、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构(博客、好看簿、del.icio.us)及师生课下的交流互动相整合。同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贯穿到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加强师范生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课程概述”主要讲解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课程开设目的、教学内容计划、考核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含义及与相关术语的区别等。并借助“麻雀和红襟鸟”的故事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开放、创新、交流与协作的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理论基础”模块主要讲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重点讲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教学理论部分,先比较分析传统教学结构和新型教学结构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法、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传播理论部分,以日常教学为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教学传播过程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讲解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论、拉斯维尔的“7W”、香农-韦弗的双向传播理论和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3][4]由于该模块内容多,而且抽象,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图片形式向学生直观呈现学习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整体、系统地把握学习内容。
◇“教学媒体与环境”模块包括教学媒体、现代教育系统与环境两部分。基于媒体分类的多样性,在课程教学时,按照媒体对感官刺激的不同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即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教学时,先简单介绍媒体硬件,然后,重点讲解图片/图形、音频和视频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其教学应用。在选取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时遵循简单、易用原则,以达到在有限课时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目的,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情况,内容讲解时各有侧重。
视觉素材有图片、图形等。首先,讲解了利用百度的图片分类获取视觉素材的方法,然后,介绍常用的处理软件。常用视觉素材处理软件主要有Windows附件的画图、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和Photoshop,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部分学生已接触过美图秀秀,简单讲解美图秀秀的美化和拼图,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利用画图工具、光影魔术手、Photoshop处理视觉媒体素材的方法,并对三种处理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听觉媒体硬件有收音机、录音机等。首先,介绍了利用Windows录音机进行录音和利用酷狗等获取音频素材的方法,然后,重点借助实例演示讲解了音频素材的处理方法,详细讲解Cooedit的安装与基本应用(录音及音频的分割、合成和左右声道的处理),即采集与处理音频的方法。考虑到Cooedit程序安装的复杂性,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情况,介绍绿色小软件mp3cutter分割与合并音频的使用方法,以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音频的基本处理。
视听媒体硬件有电视、计算机等。首先,介绍了利用优酷客户端获取视频素材的方法,然后,重点借助实例演示讲解了视频素材的处理方法,重点通过实例操作讲解视频格式转换、视频分割及利用Premiere创作视听资源的方法。[4][5]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情况,主要演示讲解利用格式工厂转换视频格式,利用视频分割专家(Video Splitter)截取视频片段,以及使用iCan3_Pro对视频进行转换、合并、编辑(音效处理和视频美化等)。同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结合实例讲解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的安装与基本应用(素材输入、编辑处理、应用特效等)。
现代教育系统与环境按设施的功能特点分为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微格教学系统、校园网、语音实验室四部分,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介绍各系统的功能特性及教学应用。[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块包括优秀课件评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三部分。课件评析采用演示法和问题启发法,教师呈现课件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课件范例进行评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部分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整合的思想与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单元知识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则基于案例重点讲解探究型教学模式、问题型教学模式、协作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及应用。
◇“课件创作”模块主要包括课件制作方法和课件创作两部分。在讲解课件制作方法时,先介绍课件制作的五大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和技术性[7],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然后,借助实例详细讲解课件制作的流程,包括课件的教学设计(内容组织与呈现)、结构设计(线性结构、树状结构、混合结构和网状结构)、显示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色彩搭配、布局等)、程序实现和评价等。课件创作是利用PPT、Authorwaver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工具的选择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时,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方法,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单元创作完整的教学课件,讲解时将整个课件分为一个个的小模块,以此为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对完整的课件创作进行系统地演示与分析,并对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给出了具体建议。
●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媒体硬件应用、多媒体素材获取与处理模块方面,提供课堂演示与自主练习机会,以加强师范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及多媒体课件创作模块方面,先选取学科相关的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例,引导学生进行观摩与评析,并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协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活动设计情况,充分利用微格教学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模拟教学等实践机会。
基于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综合平时成绩(至少占到40%)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及学习活动参与情况等。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期末考核采取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即师生协同制定作品评价量表,提前发布到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同时,发起作品相关的活动。以便学生自主查看评价量表中的评价标准,明确作品完成要求,并在作品完成后进行自我评定,同时把作品发布到班级空间,以故事形式加入活动,实现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在个人自评和组间互评的基础上,给出总的评价建议。
● 注重师范生的养成教育和教师自身的能力发展
为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建议和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上传至班级“好看簿”,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互交流、评价;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布置开放性作业。
由于课程是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具有内容范围广、对象多样化等特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还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时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从终身学习思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考虑,教师还应广泛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