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我加压行政疏导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
2015-06-05
按照农业部部署,广西选择柳州等3个市整市推进和35个示范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已认定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有效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一、行政主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强力推进
根据工作总体部署,农业厅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认定管理指导、教育培训指导、调研督导4个工作小组,搭建了高效的办事机构。在没有承担农业部整市推进任务的情况下,广西确定了柳州、钦州、贺州3个整市推进市。柳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人民政府均印发了关于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全区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推动,并颁发相应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二、建立工作规范,多办法推动成效明显
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下发了培育对象遴选、教材选编、师资征集、加快认定、证书使用、信息报送、档案整理等系列文件,细化和规范项目实施要求,保障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推进。广西科教、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推广机构、农科院所等各系统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定期召开例会,了解进展动态,分析困难和问题,研究工作措施。结合广西正在推进的市县农科院所改革,市县农科院所积极参与,主动与农业部门联系,致力把市县农科院所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要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今年3月中旬,广西召开全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视频会议,柳州市(广西整市推进市)农业局和桂平市、灌阳县等5个县(市)人民政府作了典型发言,介绍培育成效和创新特点,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工作开展。
三、结合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创新培育模式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各示范县围绕广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结合区域和特色农业产业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将实训教学安排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探索出创新而富有特色的培育模式有:
合浦县田间学校模式。合浦县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办班,采用田间学校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员积极互动,课堂生动活泼,实训课程参与性强,农民学习热情高。
大化县园区基地模式。大化县将培训教学工作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结合,根据农时季节,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
环江县集中培训+基地实训模式。环江县分段培训,集中教学由河池农校负责,每个培训班集中培训10天,对全产业链技能进行培训,重点讲授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基地实训由县农业局负责,时间5天,把代表本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的小蚕共育基地、标准化养蚕基地、标准化甘蔗生产基地和休闲农庄(农场)作为实习培训基地,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桂平市联合培育模式。桂平市农广校与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桂平市家春金田淮山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联合办班,形成了“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培育模式。
四、立体式督查,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全覆盖督查。除了利用电话、QQ群、短信等手段进行日常督查外,先后4次组织多个督查组全面督导,做到示范县全覆盖,主要环节无遗漏。在督查内容上,采取分阶段重点督查,在督查中,经常跟示范县政府领导直接见面,沟通协商工作。在督查中发现个别进展缓慢的县,进行重点跟踪和通报,促使其跟上全区的进度。
多媒体有效宣传。在广西农业信息网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栏,专题发布项目实施动态信息;编印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简报,重点报道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动态及经验;组织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发布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通过加大宣传,通报信息,宣传典型,有效推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