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校园+场园”教学模式提升宗教村青年农民素质
2015-06-05
张家口是河北省天主教工作重点市,信众百人以上的聚居村117个,这些宗教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迫切需要致富知识和致富带头人。2010年以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牵头,连续5年依托张家口市党员干部培训学院举办宗教村优秀青年中专班,共招收学员1890名。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学政策、学理论、学技能、学管理”为重点,以“党校性质、农校特色、军校管理”为标准的办学之路,确立了通过“校园+场园”(即课堂教学与田间实践)教学模式。
“校园+场园”教学,就是紧紧围绕学员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将集中教学选定在冬季农闲时节,现场教学选定在春季农作物栽培、剪接时节,空中课堂放在夏秋季农忙时节。教学中安排了农业技能、宗教政策、公民道德、现代信息、经济发展、合作社建设等10多门课程,从涉农部门、科研院校和农村生产一线选聘近70名专业技术突出、知名度高、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种养殖能手进行现场指导,传经送宝。一是革新运作模式,在乡镇建分校、设置“走读班”,教师巡回走教,学生就近走读,教学以生产需要为导向;二是在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规范之下,按照“科学布局、试点起步、发展完善、巩固提高、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展开;三是区别于传统全日制的办学模式,实行“农学结合、产教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使其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实行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至少达到3060学时,学生至少取得170学分,根据当地产业需要灵活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不降、培养标准不低,与全日制教学要素实现有效对接,与农民的实际生产需要和现代产业农民的职业资格实现有效对接。
在日常教学安排之外,根据当地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紧密结合地域、生产时令,及时请专家解决难题。如“杏扁产业及防冻花问题”、“葡萄霜霉病防治”、“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苹果花脸病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小杂粮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为学生送去及时雨,基本解决了阻碍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难题;同时,顺应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趋势,有针对性地讲授了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中的“张家口市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农村产业化和农村经纪人相关知识”、“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等模块,效果非常好。
几年来,在“校园+场园”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如,尚义县南壕堑镇菜园街村马涛带头建起9座蔬菜大棚,自己致富后还主动帮扶村民,在大棚中安置本村闲置劳动力,为想发展蔬菜种植的村民送去种苗、提供现场示范和技术跟踪服务。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菜园街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已发展到3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崇礼县下两间房村高宽2010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下两间房村建起蔬菜大棚450个,占地460亩,已有40多名青壮年成为致富能手,全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4800多元。高宽说,过去我有雄心、有志向,但缺少与外界的沟通,通过“校园+场园”这个平台,我眼界更加开阔了;学校办在家门口,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能及时学到,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及时解决。现在全市已有252名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带头人。由于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双园”教学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都对“双园”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河北省张家口市党员干部培训学院
高海琴 戴艳军 岳鹏 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