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06-05岑君
岑君
【摘要】语文是一门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形式上,教育工作者在做教学活动时,必须积极地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高效利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增加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经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而我们的教材只能给个例子,其他剩下的必须由学生自己实践挖掘,这样同学们就能更多地接触周围的事物,并从身边最普通的事物学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魅力;文章阅读;人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将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一些课堂上所没有的乐趣,对课堂学习也不会产生排斥感,反而会产生亲切感,爱上学习。另外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们也应该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比如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现在也是可以行得通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以及历史故事中的历史人物,从而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增强其他科目的知识。
一、语文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最重要的工具
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们自悟,教学工作者们可以适当提及介绍历史背景,这样做可以对学生们起到“茅塞顿开”的效果。另外,有些文章具有一定的背景联系,教师在带领同学们朗读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些背景,而这一方法可以起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作用,也方便了学生们理解课文,对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
语文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分析课本中的人物,不管学生们是否喜欢,这都是对他们的一个教育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善恶丑美有个很好的认识,并可以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一个探讨的过程,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对这句诗的解析可以让学生们对李白的人生态度有了一定认识,同学们就会引用到自己身上,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奋斗历程有了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学生课外学习以及阅读的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同学们知识固然重要,可是,学习过程理应是可持续性的、独立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须要加强的,而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培养出学生们优秀的自学能力,对于那些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老师们可以推一把,让他们学会“行走”,倘若没有行走能力,就无法在学海中立足,不能在其中自由搏击。高中生们即将走向社会,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也意味着学生们能否将语文的学习继续下去。
另外,语文的自学能力可分为作文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但是在自学能力的发展中,应当更侧重于阅读,并且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课内阅读有限,可是母语的学习资源是无限的,所以,语文的学习必须是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内课堂的学习效率,又要引导着学生们去学习课外语文,有效运用语文。而课外阅读也是加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注重学习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学工作者们要经常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并记得指导学生们阅读方法,特别是对这本书整体的阅读方法;鼓励同学们摘抄好词、好句,写上阅读笔记。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们就会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阅读过程是个体对书本的感悟,是再创造的过程,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的信息,由于个人的生活文化、审美情趣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所以阅读过程中允许存在个体的差异,不需要千人一面。这个过程是教导学生理解、评价、鉴赏文本以及创造性感受的过程,由于以上情况存在一定区别和差异也是正常的,能将语文的魅力彰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三、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实践活动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参与自我活动,可见,参与交往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在活动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这是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多样的教法,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语文学科中,动眼看是默读和阅读课文文本或阅读一些文字资料,启发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自觉性。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实物等,通过视觉获取丰富的感性形象,在大脑中贮存大量的表象,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展开准备加工材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可以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照片以及历史上纳粹党对人类的残害照片,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内心的思考,如此恐怖的集中营奥斯威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呢,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我放映的是唯美的荷塘和月亮的景色,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先有体验文本的经历,然后形成文字是怎么样的,向学生提出疑问,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在语文学习中只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活动还不够,还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什么时候合作学习、学习的内容和主题怎么分配、学习多长时间、怎么展示出来,都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