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5-06-05姚茜
姚茜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教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行为作为确保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行为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概念及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旨在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发展主流趋势,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肩负着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重任,也承担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责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概念及作用
(一)概念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及原理,在个体职业经验、个性等因素影响下,对学生进行的组合、利用及监控等工作行为[1]。课堂教学行为一般是由主要、辅助行为及课堂管理三大部分构成,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课堂交流和沟通等。
(二)作用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要同时兼顾基础知识传授和学生写字、阅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要从小学初级的认字、积累基础学习向阅读、理解深入学习转化,且初中学生身心处于发育时期,要从语文知识当中获取人生启示,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采取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实施语文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标。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全方面教学目标,兼顾知识传授和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要遵守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发挥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例如:《论语》价值观目标是获取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及精髓,并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二)重视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调控
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核心,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不具备严格的认知特性,这就需要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诠释给学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自身语言行为,增强语言艺术性、启发性及教育性,通过运用优美辞藻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入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作者在确定书籍名称这一问题吸引学生,运用优美的辞藻讲解作者选择《朝花夕拾》的原因,如“往事到底是怎样一种花……”。另外,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密度等方面也是提高教师行为有效性的途径之一,科学调控课堂教学行为,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自身具有工具性特征,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散文、议论文等文体不同,也要改变教学方法。另外,语文代表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一味采用传统、单一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2]。比如:在教学《和小鸟相亲相爱》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张人类与鸟类亲密接触的音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并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关于鸟类的诗歌有哪些?”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继而引入课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行为有效性目标。
(四)构建评价体系,树立反馈理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促使其能够发挥诊断和发展作用,及时获取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调整和优化。课堂提问作为评价的最直接形式,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另外,还需要丰富评价方式,提高评价主体多元性与互动性,并针对学生疑惑部分重复强调,增强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作为教师理念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改内容的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课堂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成.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3).
[2]孙艳.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有效”的教学行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0(5).
[3]孟中敏.组织变小 空间变大——浅谈小组学习形式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