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研究化学教学中的新视点

2015-06-05吴霞

中学化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化学思维

吴霞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例如,洞察辩论中的假设或谬误,衡量竞争双方的证据,识破误导顾客的广告,考察文章或演讲中的前后逻辑性等,其组成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是具有极强自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是认识深化和创造的基础。批判性思维就是敢于批判前人,否定权威,善于从真理中找问题,从一般寻常中见不寻常。正因为有了牛顿对苹果落地常识的批判性思考,才有了万有引力;还因为有了瓦特对水的沸腾这一常识的批判性思考,才有了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杜威(J·Dewey)1910年倡导“反省性思维”(renective thinking)以来,“批判性思维”作为美国的教育目标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诺贝尔奖总是花落美国。

西方研究者把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独立式;另一种是镶嵌式。前者指独立设置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后者指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前研究认为,中学阶段最理想的方法是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它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长期开展,并克服单独设置批判性思维课程的一些缺陷。因此,为了民族的进步和复兴,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理应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作为重要任务。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在化学学习中必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化学学习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良等等,无一例外都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化学发展史、化学概念更有其独特而充实的批判性思维知识内容。其中,化学概念的内涵是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的知识平台的扩大而不断深化的,如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就是不断地随着化学学科中批判性思维的成功运用而不断深化的。这就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常有以下途径。

1.消解权威,创设民主、宽松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氛国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不但敢于思考,积极思考,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批判和接受批判的勇气和信念。因此,课堂上教师与教材在传统上的权威应被消解,教师不要再“说一不二”,把自己当做是“话语霸权者”,而应成为指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多元与散发,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选择与判断,并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也不应迷信教材,而应该用批判的观点去研究教材,然后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容忍并允许和鼓励学生对教材和教学的建设性批判,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质疑与批判精神。

2.结合化学发展历史,激发批判意识,培养批判精神

化学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批判的历史。翻开化学史,可以看到化学发展的轨迹: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否定错误一提出新的假设。化学就在这样否定之否定的螺旋曲折过程中不断发展。化学史的无数事实说明:观念陈旧、缺乏批判精神,会使人停滞不前,阻碍科学发展的进程。例如,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和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氧气,但受当时流行的“燃素说”影响太深,没能对燃烧本质作出正确的解释。而拉瓦锡借助氧气的发现大胆推翻了“燃素说”,并创立了“氧化理论”。所以恩格斯说:“真正制氧气的还是拉瓦锡,而不是那两个人,因为他们只是制出了氧气,但却不知道自己制出的是什么。”类似这样生动的化学史例对学生的心灵震动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感悟到不惧权威、大胆怀疑、勇于批判是最有价值的科学品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与人物,以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

3.实施新型对话教学策略,训练批判性思维技能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在教育中要采用积极的分析方法,通过挑战性的情景对话讨论,使人们具有批判能力。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Socrates)也常在对话中,运用诘问法来引导学生探索真理,也就是教师询问学生一连串引导式的问题,逐渐地使学生在某一论点上感到困惑,而不断修正答案和审视自己的观念,直到答案趋向成熟合理。著名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保尔(R.Paul)认为,倘若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刺激儿童的思考,对话式讨论自然会发生。“提问”的内容包括:

①追求表达的明确性;

②探寻证据与理由;

③考察解释的观点;

④协调不同的观点;

⑤验证思考的内容是否合乎实际。

由此可见,在讨论与对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探究式教学和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较多地运用对话策略。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创造者,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笔者相信,如果我们的教育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有所成就,不久的将来,诺贝尔奖一定会源源不断地花落中国。

(收稿日期:2014-10-14)

猜你喜欢

批判性化学思维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奇妙的化学
思维总动员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