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美丽在乡村
2015-06-05吴道欢
吴道欢
在石磨水碾、斗笠蓑衣的老物件里,在乡曲小调、劳动号子的音律里,感悟着一念纯真,用以灌溉自己的心田。
“生活在别处”出自于法国诗人兰波,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将此作为自己小说的名字。这是一句跃纸而出的心声呼喊,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都市人心中的愿望与向往。对于都市人来说,物质条件的满足,让我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城市的喧嚣嘈杂,让我们内心渴求着那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他方之处,何以寻?这是个问题。
近年来,贵阳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改革日新月异,中国避暑之都声名赫赫。随着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开始呈现出来,星罗棋布于奇山秀水中的乡野村寨中。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丛林来说,乡村有着秀美多姿的自然风貌,有着古朴纯美的田园景色,也有着原生传承的文化底蕴;对于城市人来说,也许,乡村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别处。
蓬莱仙界,仅闻其名难以想象这是一方乡土。关于蓬莱仙界的得名,来自一个传说。相传八仙赴王母蟠桃宴之时,曾云游到此,见云蒸霞蔚,秀美旖旎,宛若东海蓬莱之人间仙境,于是赐名蓬莱并沿用至今。而蓬莱村的美丽风光确也不负此名,郁郁葱葱的马鞭草、姹紫嫣红的薰衣草、金黄彩辉的向日葵,成片地铺满大地。这种饱和度极高的色调,成为了人们拍照取景的首选,大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都来这里拍摄婚纱照,希翼幸福也能如花一般绽放。更多的游客踏青、采风,置身于美丽的花海之中,笑靥如花,展露幸福,这种心情又何尝不是仙境所赐。
蓬莱所属牛场布依族乡,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在灰墙青瓦木楼的布依族古式建筑里得到展现。这里的布依族老乡至今保持着淳朴的民风,热情好客、以礼相待。每到新年初一,村子里的成年男子便开始排演蓬莱地戏,戴上雕刻细致的各色面具,杂以乡间吉语,操练步伐唱腔,待到正月十五,祭祀请神,地戏正式演出粉墨登场,热闹非凡。过大年、唱大戏,这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贺年形式,又在蓬莱的田野中重新演绎,仿佛古老图腾带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让我们在快乐中佐证自己对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乡间的食物也是让都市人趋之若鹜的一个由头。农家的粗茶淡饭、瓜果梨茶谈不上精致,却是一种原始的味蕾触动,生态健康自然不必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之气,才是在竹篱茅舍间最得意的乐趣。从市区驱车前往王岗村,不过2小时车程,在村口被吸引的当属“布依族庖汤第一村”的牌匾。银钩铁画字迹苍劲有力,仿佛说着:进村来吧,来尝三盘四碟八大碗,来吃农家庖汤杀猪饭,就这样直白地勾起了食欲。乡村的风情向来这么落落大方毫不扭捏,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这儿才能尽情释放压力,得到与都市中截然不同的松弛心境。
看罢蓬莱花海、听罢布依地戏、吃罢王岗庖汤,如果还想亲自体验一下乡村的劳作,那前往与王岗同属“泉城五韵”的阿栗是不二之选。阿栗因盛产杨梅而盛名,在果子成熟的季节,整个阿栗杨梅村果香四溢,同果农一起在果园中采摘果实忙个不亦乐乎,出一身淋漓尽致又畅快的汗,而品尝亲手采摘的果子,则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情韵阿栗”、“福韵王岗”,连同“醉韵偏坡”、“古韵陇脚”、“美韵渡寨”,组成了乌当区的“泉城五韵”,五种不同的特色与韵味,带给人们不同的乡村体验;而沿着阿栗出发,途经东风镇、下坝、百宜南明河下游沿线,则是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带。这些村落寨子离市区并不算远,但却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风物和民俗风情,对我们而言,它在身边,也在别处,究其根本,是我们对原始纯粹生活的向往。
在乡村中寻找渐失的回忆,在乡村中放松疲惫的身心,在乡村中探求尚存的民俗;而乡村则奉献着宜人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生态的食物,接纳着旅游度假、踏青采风、体验生活的城市人群。我们在石磨水碾、斗笠蓑衣的老物件里,在乡曲小调、劳动号子的音律里,感悟着一念纯真,用以灌溉自己的心田。美丽的乡村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都市人心中最后一方净土,也是生活在别处的最好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