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里的四座殿堂
2015-06-05杨甜甜
杨甜甜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青岩这座小镇在历史的长河里越发明亮闪耀起来。从石板街巷里走出的状元才子、各安一方的寺庙教堂,它们装点着古镇的面容,使得在以食为上的今天,古镇不只是以美食区分地点,还有文化,还有信仰,它们是古镇青岩的呼吸脉动之所在,是一切值得留恋的美好风景的起始。
明洪武十年(1378年)始建,至今,青岩已有600余年历史。
对喜文者来说,知晓青岩,该是从徐霞客《黔游日记》中所记:“其城新建,旧纡而东,今折其东隅而西就尖峰之上,城中颇有瓦楼阛阓街市焉。是日晴霁竟日,夜月复皎。”
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处,明清时期,青岩地近苗乡,是以作为军事重镇镇压苗民起义;又是远到川、湘、滇、桂的通衢,往来的商贾都得由此经过。军事和经济的双重需要,成就了这座古镇。尽管如今,城墙堡垒没了固守之用,但镇内不绝于耳的商贩叫卖声,还是赫然昭示着这里依旧繁华如初。
青岩是一座石头城。其名得源于附近山岩多为青色。整个小镇,建筑在高低不平的小山坡上。全镇以东、南、西、北形成十字交叉,街巷相同。街道是以当地青石板铺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
镇上的南街、北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商铺沿街而立,游人不绝。
而若是从小镇的西门进去,虽不如北门的闹市繁华,但却有几分闲庭信步的慢节奏。长长的石板路上,巷子冷冷清清的,去得早的话还能看见早起的居民家升起的炊烟,烟管从屋里直直伸出来的,烟一朵接一朵地吐着像白花儿似的。门口的小黄狗懒懒地趴睡在地上,有一眼没一眼地瞧着偶尔路过的一两个游人,仿佛他们并不影响它睡回笼觉的心情。屋檐两边挂着的大红灯笼,错落有致、层层相间,在清一色的木色建筑里也格外显眼起来。
“青岩,是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教于一的古镇。”除了玫瑰糖、卤猪脚的美食诱惑,镇内的导游还这样介绍着古镇,毕竟每个人都好奇:在这个方圆仅3平方公里的集镇内,为何存有4种宗教,又如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留存下来。
佛教和道教是最早传入青岩的宗教,距今已400多年历史。从明万历年间,先后建有九寺:龙泉寺、慈云寺、朝阳寺、观音寺、迎祥寺、寿佛寺、圆通寺、凤鸣寺、莲花寺。
其中,迎祥寺的名声最大,因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开山和尚赤松高僧曾在此寺削发落脚,故这座寺庙有“黔山祖庙”的美称,为人熟知。
这座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古寺,迄今已380余年。从得道高僧智安法师创建至今,在青岩镇所有寺庙中,迎祥寺也是唯一没有中断主持僧侣的古刹。
小镇四通八达的巷子颇多,去迎祥寺的路也是。从南街走进迎祥巷,穿过天井是其一,游人走得最多。还有一条路是从西街右转至李家巷,经过迎祥园后面的小山坡再下坡右转。在这条小坡巷子的坡顶,有一条石板堆砌的上山小径,犹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被一个不靠谱的大哥指路,听得一句“往上走”就踏步而上,然后在一片白菜、萝卜地里远远望见迎祥寺的寺门在一片青瓦房顶中若隐若现,自己却上蹿下跳半天恼人得不知怎么下去。最后还得返回原地,重新问路后再顺着下坡的小路找到寺庙。
和其他寺庙一样,迎祥寺的门前也有许多卖香火的小贩。他们用木板搭建小台子或是推着板车,见你走过去,就拿起一把香,“买把香上嘛,一块钱。”尽管很多人并不是佛教信众,但见佛就拜的道理还是懂的。
寺内的皈依弟子,有一位从贵阳来,退休后就常住在寺内帮忙打理事务。有时候守在寺门处的香火小摊上,桌上立一个黑色的视频播放器,放着佛经一遍遍听着;有时候遇到附近青岩中学的学生来拜佛求学,不懂得如何拜的,她又前去指教:“进殿门不能踩门槛,从左边进就跨左脚,从右边进就跨右脚,跪拜不能跪中间,要在左右两边拜……”说完就耐心地以身示范讲解起跪拜的姿势。若是有闲,你还能听她推荐几本经书和佛学的入门书。
青岩有八庙:药王庙、黑神庙、川祖庙、雷祖庙、财神庙、火神庙、孙膑庙、东岳庙。如今,从古镇景区地图上看到标注的只有黑神庙、药王庙和川祖庙。前两座分别位于西门北南两方,川祖庙在状元街。但最多人到访的,还是清明街正中间的那座财神庙,尽管很多人对它毫无所知。
财神庙,只有依山而建的小屋一间。屋内摆一张桌,恰巧在山石的凹陷处供奉财神像,站在外面一点看不清像貌。屋内的左边放着两把木椅,一把坐着守庙的老太太,若是旁边商铺的大婶来就坐另一把,两人聊龙门阵。
有时候,老太太一个人闲来无事,就端个炭盆生上火,搭上铁丝网架,烤糍粑吃。偶有前来跪拜的人询问香钱,她就爽快地用方言说“随意”,“给点香火钱、灯油钱”。来古镇游玩的总是不缺调皮捣蛋的小孩子,若是遇上一两个跑到香炉前玩香的,她也不恼,劝一句“注意烫到手!”可孩子哪会听,只等到一旁上完香的妈妈发火说他“没礼貌”作势走掉,才收手作罢,赶忙跟上急急地道歉“我不搞啦!”
古镇的商铺众多,大都在门口悬挂一张木制招牌。从南街往定广门数着右边的招牌走过,一家“古道客栈”的吃店对面,正巧是一条楼梯往上的小巷。站在巷口卖干菜的小摊前斜着头往上看,便能瞧见半边淡蓝色的房子,房顶是鲜红的十字架。这便是青岩的基督教堂。
在青岩四教中,基督教的传入时间最晚,历来也没有教堂,宗教活动只能租用私房或者在传教士和教徒家中进行。直至1987年,才以民居改建修筑了现在的教堂。
灰色石砖砌墙作围,红漆的铁门,院内大大小小的花盆栽种着植物,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进入教堂内的楼梯两侧,旁边是另一段台阶,延伸到房屋左侧通向二楼的居室。教堂内挂着几盏锅盖帽的白炽灯,铺着橙色的地砖,左右两边简单排放着五六张黑色的背靠座椅,一行行的,只留下中间行走。讲台上一幅牛羊遍地的草原布景,左边红布罩下是斜放着的一台钢琴,中间讲桌上放着圣经。
在看过了那么多辉煌夺目、宏伟壮丽教堂的人眼中,眼前的屋子怎么都不能跟教堂画等号,顶多只能算是个乡村教室。尽管如此,却并不妨碍镇上信徒对信仰的坚定。在这个小屋子里,有的只是信教徒们虔诚的内心和希望。
比基督教早70年传入青岩的天主教,教堂建在西下院街上。是“青岩教案”发生后,1867年由姚家关迁建而成。当年一群娃娃在教堂门口唱起一句民谣“火烧天主堂,洋人坐班房……”引起教徒与村民的纠纷,最终4名教徒被青岩团首赵国澍秘密斩首,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教案。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青岩这座小镇在历史的长河里越发明亮闪耀起来。从石板街巷里走出的状元才子、各安一方的寺庙教堂,它们装点着古镇的面容,使得在以食为上的今天,古镇不只是以美食区分地点,还有文化,还有信仰,它们是古镇青岩的呼吸脉动所在,是一切值得留恋的美好风景的起始。
网评
小小的青岩古镇有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佛教寺院、道教道场,各种宗教神奇又和谐地独立与相处。任何时代,无论何种信仰,因为心中有光,让人活得踏实,还有盼望。我们的内心总是需要一些精神力量来抵御这尘世的一些诱惑,有所敬畏,更加安心行走在这世间。
——新浪微博·人间燕四月天
一个古镇子,刻录的是一个民族或一域百姓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文化习俗及与自然、与外族抗争的痕迹。——青岩古镇。
——新浪微博·田朝林
青岩古镇给我的初次印象,是在姜文电影《寻枪》里,那个安逸静谧的边陲小镇。而事实上青岩建于明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城”。一个深秋的清晨,我走近青岩,拾阶而上,城内巷道交错,青石板路幽静曲折。置身其中,褪去浮躁让心灵回归宁静,感受历史沉淀的淡定从容。嘿!一下就成文化人!
——新浪微博·心若-芷水
去的时候正遇上青岩古镇佛教的宗教活动,听见他们唱“苋菜开花满园红,茄子花开像灯笼,有心与你认姊妹,你来富来我来穷,铜盆破了斤两在,扇子破了能扇风,有心与我认姊妹,管他富贵与贫穷,佛啊,南无阿弥陀佛。”像这样极具布依族民歌特色的“佛歌”,怕是只有在这里才听得到了吧。
——新浪微博·青天一色
一踏入青岩古镇心里就感觉非常值得。一个悠悠的古镇,记载着很多的历史,从明清到现在,多少的岁月搬迁之后还能保留古时候的韵味,真的很让人流连忘返。放慢了脚步,在古镇里走了一遍又一遍,我试图通过沧桑的青石板抚摸历史的脉搏。
——百度旅游·QINGREN5
去的时候我对青岩古镇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但是进去之后简直是超乎我的想象,安静中带着繁华,繁华中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古建筑、古长城、古街道、小巷子、寺庙、教堂,处处诉说着它曾经的历史。总之,这是一个不断给我惊喜的小古镇,细细游玩下来需要一天的时间。
——百度旅游·寻找格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