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苏轼的婉约词
2015-06-05黄海南
黄海南
【摘要】不少学生在鉴赏苏轼词作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他是豪放派的代表,所以词风就是雄浑奔放,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苏轼也是婉约词的写作高手。的确,苏轼以开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挥洒凌厉的词笔,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但这位豪放词的开创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也非常出色。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鉴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的“俗性”,显得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1]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苏轼的妻子王弗在十六岁时嫁给苏轼,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二人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苏轼悲痛欲绝。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又过了十个年头,苏轼任职山东密州,一夜梦回往昔,有感而作此词。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是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此后岁月里,使他肝肠寸断的,只有那朦胧的月夜,那小松成林的山冈,那遥隔千里的孤坟!这用泪水挥染而成的幽暗画面,凝聚了诗人无限凄凉之情,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沁满血泪,思念之情天地为之动容!全词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剧美, “词情蕴藉”“含思凄婉”的婉约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东坡之词“以雅为美”还具体体现在词中女子有高雅的气质、独特的品位。这正是东坡选择和欣赏的对象,词之意象轻灵脱俗,词所传递的感情是高雅的士人之情或纯洁高尚的男女之情,而非粗俗谄媚之情。[2]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本词是一篇情致极为细腻的惜花词章。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萦损柔肠”三句写“思”的状态,想象奇妙,神采飞动。“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刚停而又被莺呼起。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下片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杨花已尽,春色已尽。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人泪似杨花,杨花似人泪,杨花美人合二为一。意象的相互交融,空灵婉转,含蓄凄美,精妙绝伦,实为婉约词的极品。
然而,苏东坡即使是作婉约悲词,其间也往往透露出乐观主义精神,这体现了苏轼的心胸广阔及为人处世之标准——“哀而不伤”。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该词作于“乌台诗案”后,即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咏孤鸿写自己,表现词人谪居中孤寂,孤高自许而又傲然不屈的心境。上片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即是实写,又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下片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作者“以性灵咏物语”,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苏轼一生坎坷,历尽磨难,本词虽为婉约词,但他不向任何坎坷与困难低头的阳刚之气和乐观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苏轼对婉约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开拓,其词内容丰富,或怀古,或咏史,或说理,或谈玄,或感时伤时,或描绘山水田园,或抒写身世友情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继承婉约而不泥古,力脱香艳之俗而尽显雅美之实,独树一帜,充分彰显了他的艺术个性和艺术才华,令人钦佩 。
参考文献
[1]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惠淇源.婉约词[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