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批注式阅读在高段阅读课中的引导
2015-06-05冯倩芸
冯倩芸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借助各种异彩纷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所谓的引导和启发强加给学生,从而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将批注式阅读引入我们的阅读课,让课堂更多一点静默的思考,就是一种针对“替代性解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写批注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形成学生独特的、原始的阅读体验,可以更好地实现阅读课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批注式阅读;个体阅读实践;高段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阅读课中引入批注式阅读的现实价值及内涵
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不论是哪个年段,感情朗读仍然是教师习惯的课文教学方式。著名的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就曾指出:“把阅读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朗读仅仅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以声传情,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则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个人默读为主,边读边思考,注重个人对内容的理解。”
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尤其是高段的语文阅读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热闹的课堂气氛,寂静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这种寂静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让课堂变得沉闷、枯燥,而是要求教师在过于喧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挤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在静默中潜心会文。而批注式阅读就可以有效地成为这种静默思考的一个载体,成为学生个体阅读实践的一种呈现方式。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书本的空白处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所产生的理解、质疑、联想和感悟,对文本的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有不少学者的著作就是对他人文章所作的批注。比如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熟悉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也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在他读过的书中,重要的地方都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
二、批注式阅读的具体引导方法
批注式阅读的呈现形式一般有两种: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符号批注对于我们语文老师而言应该都不陌生,就是借助一些横线、波浪线、实心点、空心点等等符号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做上记号。它是我们语文常态课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光有符号批注已经不能满足中高段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的思考沉淀。所以在这两年的高段语文教学中,我对文字批注在我们的语文阅读课中的引入做了一些尝试。在学生直面文本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批注:
(一)质疑性批注
这类批注主要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产生的疑惑与不解,或者是对作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提出质疑。这类批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还是在初读课文(预习课文)时对文本产生的疑惑和不解进行简单的文字整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
(二)联想、感悟性批注
这类批注要指导学生写一写由文本中某个词、句、段落内容而所引起的某种联想和在阅读之后触发的某种感悟。这类批注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切不可为了感悟而感悟。通常放在全文学习之后,可以作为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出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的课堂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我就把这道题以联想、感悟性批注的方式引入课堂。当时有一位外地学生的批注让人印象深刻,他在作者描写除夕的那段话边上贴着这样一段文字:“这个春节我过的很无聊,爸爸妈妈在除夕也都要工作,我只能一个人在家待着,对着电视机解闷,家里空落落的,没有一丝温暖,想找个人说话都不行。真想过过老舍笔下那样的春节。”正所谓: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位学生虽然没有写出很精妙的语句,但抒发的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批注也就实现了读和写最有机的结合。
三、指导批注式阅读的注意事项
不论是哪一种批注,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之前,首先,必须保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种纯粹、无干扰的阅读状态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其次,要求学生写批注时,问题的指向性必须明确。切忌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写点体会,在布置批注任务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要求写的批注是指向理解性的、质疑性的还是鉴赏性的,要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在课堂中引入批注式教学应该循序渐进,每节课的批注次数不宜过多,要求也不要过高,可以先由老师做示范,学会批注的基本要求,再请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展示模仿。对于学生来说,个体的知识结构、鉴赏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固定且有差异的,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把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高段的语文阅读课,无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出发,还是从课堂需要出发,都是教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我们期待着在语文课堂中能更多一点静默的思考,能让学生的个性阅读实践闪现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汪潮.语文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赵镜中.语文教学“四问”[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1).
[3]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