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靶心有多远
2015-06-05毛海英
毛海英
【摘要】对于高中生写作而言,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对哲理性材料的审题。有些学生虽然文笔较好,但因为审题的偏差而造成了偏题的大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难题,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审题方法,希望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它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最重,写出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对于高考学子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有很多学生存在审题的困难,见到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往往无从下手。基于此,本文以两篇哲理性材料为例来加以具体分析审题方法。
审题方法一:全面把握,突破关键词句
江苏省高考阅卷专家组称: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言论类材料,主要包括议论评析、名人言论、讨论阐述等。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作文审题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基于核心含义的提炼,第一步就是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题例(1)“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标题“错觉”、此岸叹息“欢乐都在对岸”、彼岸叹息“幸福尽在对岸”。
题例(2)“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人生的悲剧、没有得到、得到、人生的快乐、追求创造没有得到的、品味体验得到的。
关键词的寻找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材料主旨把握的准确与否。
审题方法二:关注材料情感倾向,多问几个为什么
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在立意方面更为灵活,写作时要想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必须抓住主体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以题例(2)中肖伯纳、周国平的材料为例,学生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如“为什么萧伯纳说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就觉得人生是悲剧?”从这个角度为出发点,学生仔细思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想得却不可得,可见为此你肉体上、精神上都备受折磨痛苦,人生能不悲剧吗?何况你不得的是自己心爱的东西呀,没有它,你会觉得生命就没有意义,但无奈和悲哀的是你还必须这样地活着。这样的人生能不悲哀吗?
再问“为什么萧伯纳说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还是悲剧啊?”学生会想到:因为得到了,所以就满足了,满足时是快乐的,但这种满足的快乐转瞬即逝后,继而就感到无聊空虚;无聊空虚后又会滋生出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而又不得或又不得不去求得,肉体、精神又进入新一轮的痛苦折磨,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折磨着痛苦着,所以得到了心爱的东西,还是悲剧。
所以说,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这很大程度上是人性使然。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从占有(满足)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由这一角度可以衍生出相关契合的立意,如“为伊消得人憔悴”,“伊”指材料中的心爱的东西;引申类比到议论文习作中可以是“爱情、尊严、自由、信仰”等等;引申类比到记叙文习作中就可以构思一件你很心爱珍视并且它承载(或象征)了你某段生命历程或精神成长的东西,描写出你得到或没得到的种种心理变化,由实及虚地抒情议论出它对于你的价值。再比如可以写“论欲望的不可满足”等。
同样,针对周国平的话,学生也能提出以下问题。如“为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人生仍很快乐?”学生会想到:因为没有得到,所以你就可以去追求和创造,在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再问“为什么周国平又说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很快乐?”学生更能很快明白:因为得到了,所以你就可以细细品味、好好体验;在品味和体验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快乐和美妙!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时寻求和创造的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和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同样幸福的事情。可以得出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这一结论。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如“追求(创造、品味、体验)是一种快乐”“我们要重视过程”“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等。
通过“为什么”的引导,学生就能深入挖掘材料,进而准确把握住材料的核心含义。
审题方法三:紧扣内容间的联系
如果材料中出现两句以上的哲理,还要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明白材料之间探讨的要点和中心。往往此时得出的立意,是本则哲理材料的最佳立意。
还是以以上两则材料为例。题例(1)的“错觉”中,“此岸”与“彼岸”的共同点是都在羡慕对岸的幸福,正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对于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显然泰戈尔持否定态度。材料中的“此岸”与“彼岸”是在隐喻人类:人们似乎总是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意在告诉人们要珍爱当下,由此进行恰当引申,就不难切中材料的核心了。我们就能得出以下的立意,如“要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等。而题例(2)中,肖伯纳主要是看重“结果”得出人生有两大悲剧的结论;周国平主要是看重“过程”得出人生有两大快乐的结论。将把两段话联系起来思考,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人生是悲剧还是快乐取决于你重视结果还是重视过程。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个性化地诠释了,如“幸福快乐重在过程中”“幸福快乐既要看重过程,又要看重结果”。
通过将材料中的哲理比照分析,我们能得出第三方核心含义,而这个含义能对材料宏观把握,更切合材料的题旨要求。
总之,哲理性材料作文的指导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上三步曲。哲理性材料寓意深刻,表达含蓄,教师不可小视材料阅读的指导,要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材料,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为作文立意奠定基础。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