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花腰傣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探索★

2015-06-05石明江

山西建筑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平民居形式

郭 晶 徐 钊 石明江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规划·建筑·

云南花腰傣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探索★

郭 晶 徐 钊 石明江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从传统土掌房民居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云南新平戛洒独特的土掌房建筑艺术特色,进而探索了体现地域文化及文脉主义思想的土掌房建筑再创作的手法,以寻找云南新平戛洒土掌房建筑回归自然、追溯本土文化的创作途径。

环境设计,土掌房建筑,艺术形态

0 引言

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位于新平县境西部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东与新化乡、老厂乡接壤,南与腰街镇连接,西与镇沅县和平乡相邻,北同水塘镇毗邻,全镇土地总面积198 km2。红河上游的戛洒江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镇域内地形复杂,既有1 960余米海拔的高寒山区,又有510 m的低海拔河谷热坝,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该镇属于我国较为典型的山地地区,多山多水且地形特征错综复杂,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和世代传承,在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下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特色的乡土建筑——土掌房。

1 传统土掌房建筑概况

传统土掌房是一种土墙、土顶、外墙开小窗的土木结构房屋,其屋顶可用作晒台的平顶式民居建筑(见图1)。传统土掌房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空间形式、建筑材料及构造细节处理等方面具有花腰傣民族独特的建筑特色。在建筑选址上,花腰傣人民的村寨位置大多都选择在河谷平原或山腰台地的边坡、避风向阳的山麓、山凹地区,处于重山四合的凹地;在建筑布局上,传统土掌房严格按等高线分台布置,大部分建筑群依山顺势而建,建筑的朝向基本一致,而单栋房屋内部也尽量与地势契合,在节约耕地的同时可以减少土方的开挖,最大限度地保留周围的自然地貌,宛如在山体上自然生长展现出的立体自然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传统土掌房采用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形式,建筑的外立面开窗较少且面积不大,内部设有天井且核心空间借助天井或梯井来采光透气;在建筑屋顶上,由于土掌房村寨的屋顶层层叠叠、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不仅是花腰傣村寨不可缺少的粮食晾晒场地,而且是村民们良好交流和娱乐的场所;在建筑材料的利用上,传统土掌房大量使用当地的土、木、竹、石、草藤等天然材料,墙体、屋面均采用土墙和土屋面形成厚重的围护结构,不仅使土掌房增强了牢固性和耐久性,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独特性能,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

总之,传统土掌房合理的建筑选址和建筑布局,与当地气候、地貌、自然的共融性,以及屋顶平台在满足居住者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等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另外,传统土掌房合理的建造方法、空间营造方式的借鉴也会让丰富的乡土建筑文化以新的方式延续下去。

2 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探索

2.1 传统土掌房民居建筑艺术形态的延续

如何将传统土掌房建筑艺术形态延续至新型的土掌房,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建筑师,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对传统土掌房建筑艺术形态进行提炼和应用,才能使新型土掌房成为延续千年花腰傣文化的物质载体。具体来说,就是在新型土掌房的设计过程中,以新平戛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土掌房艺术形式为蓝本,提取传统土掌房典型的外观特征,保留传统土掌房的空间特色,并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和构造细节等方面进行改善和优化,尽量使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的环境保持视觉上的一致性。由于传统土掌房建筑与当代建筑功能、建造技术及当代人的审美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新型土掌房在功能使用、结构形式、建筑高度上应适当调整来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但新型土掌房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之间的比例、建筑内部空间形式等方面仍需要对传统土掌房有一定的延续性。为了使新旧建筑达到相互协调的目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新的土掌房时,一方面要注重对现存的传统土掌房的提炼与概括,并结合所处场地的特定区域特征和明确识别符号,建造出与地域文化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新型土掌房;另一方面,新建土掌房与传统土掌房必须在艺术形式和色彩选择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使其所处场地的空间肌理得以自然延伸,这样新旧建筑一起共同构成不重复的、唯一性的空间场所。

2.2 传统土掌房建筑材料和色彩的呼应

传统土掌房分布于新平戛洒镇的漠沙村、速都村等村寨,经过从古至今的千年演变,其自身的材料特点和色彩运用方式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定式,表达着花腰傣民族的审美取向。传统土掌房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等,在材料上选用当地的土、木、竹、石、草藤等天然材料,色彩上采用泥土色和原木色,反映了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新型土掌房与传统土掌房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同,但通过色彩的协调能够使新型土掌房与传统土掌房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土掌房建筑设计中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新型土掌房建筑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在新型土掌房的造型处理中,如果保留传统建筑材料,可以凸显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肌理和乡土情怀,而采用现代建筑材料重现传统土掌房建筑结构,这种设计手法不能只是形式层面对传统建筑材料的模仿,还应该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和色彩运用来传递建筑精神,含蓄地演绎传统建筑造型形式。当然,建筑设计师们需要深入发掘现存的传统土掌房的空间形式、色彩及传统建筑材料背后所孕育的文脉主义思想和地域文化特色,使新型土掌房建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

2.3 传统土掌房建筑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建筑是认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文脉主义思想的突破点,是感知一个地区空间特色的标志物。纵观传统土掌房的建筑历史,花腰傣土掌房建筑风格受到相邻新平、墨江、元阳等地区的彝族、哈尼族及中原汉族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多元文化交融后,不但积极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精华,还保留着自己独有的特征。戛洒地区的传统土掌房建筑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但凭借着戛洒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花腰傣族特殊的人文环境,成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建筑分支。位于哀牢山的戛洒镇虽然地形地貌严峻苛刻、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但这些不利因素不仅没有阻碍传统土掌房的发展,反而促进传统土掌房塑造出独特的建筑性格。传统土掌房中简朴实用的空间功能、本土化的建筑材料、务实的建造技术、对地形和气候的深刻理解与合理利用,以及花腰傣民族热情、纯朴、包容的性格,都在新平戛洒镇的传统土掌房中表达得尽善尽美,成为不同于其他民居建筑类型的显著特征。因此,新型土掌房不仅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条件的独特性,继承传统土掌房的优点,还应该对传统土掌房的比例、构图和形式符号进行深入的研究,汲取传统土掌房建筑中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实用的形式构架,寻找传统土掌房建筑形式与新型土掌房的契合点,而不是在修建新建筑时盲目地采用模仿做法,或是完全照搬传统形式。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普及化的大环境中,难免出现一些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及内部功能组合方式都与传统土掌房建筑有一定差异的新型建筑,人们观看这些新型建筑时,需要用区别于传统土掌房建筑的视线角度来观赏。因此,建筑设计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土掌房的建筑形式,而是要通过简化、提炼、变形、打散、重构等手法,使土掌房的图案和符号起到隐喻传统的作用,从真正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传统土掌房的建筑装饰艺术。

3 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实践

本设计实践根据新平戛洒镇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及当地人的审美特点等,在云南新平戛洒镇速都村设计一例适宜现代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努力探索传统土掌房民居建筑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实践中,从戛洒镇村寨的整体规划设计到土掌房建筑的单体,从土掌房建筑的空间、实体到土掌房建筑的外观艺术形式,采取尊重环境并主动适应环境的方式来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本设计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第一,为了改善新平戛洒镇炎热气候制约下的居住舒适度,新型土掌房设置了门廊、庭院、开敞起居室、外挑露台等通风散热性较好的空间供居住者避暑乘凉(见图2),还设置了三个较大的屋顶平台以满足居住者晾晒谷物、款待亲朋好友等生活需求,不仅继承传统土掌房退台式的屋顶设计方式,还使得室内外空间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变得丰富多彩;第二,由于传统土掌房的建筑层高较低、门窗普遍较小,采光严重不足,新型土掌房虽然沿用了传统土掌房的原始窗型,但窗口进行了扩大处理,有助于改善室内空间的采光和增加建筑外立面的美感;第三,采用花腰傣民族服饰中的纹样来进行演绎,提炼出体现民族特色的菱形格装饰图案,并创新性的融入到新形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的围栏上,使建筑整体产生了一些富有变化的造型形式,增加了新型土掌房的艺术性;第四,新型土掌房建筑色彩以自然泥土的黄色为主,局部点缀亮丽暖色以活跃建筑形象,其中主要依据花腰傣民族服饰中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绚丽的色彩,在建筑局部(如柱头)上进行少量点缀;第五,为使新型土掌房与乡土气息的传统土掌房结合,外围墙体造型用几何形进行切割分解,通过对传统土掌房建筑形式的提炼、概括、重构等方式,完成土掌房建筑形式上的继承和更新,从而获得的新型土掌房建筑在回归本土文化的同时,既有创新的建筑形式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有土掌房建筑保持着形式上的一致性。

4 结语

新平戛洒花腰傣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在传统土掌房民居建筑艺术形式及形态特征中反映的淋漓尽致。虽然传统土掌房民居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还尚存于极少数的村寨中,但因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居住需求而正在逐渐消失。因此,新型土掌房的设计只有融入更多传统元素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才能给现代人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较便利的居住条件,也只有赋予建筑更多的地域文化、文脉思想及个性特征才能维系土掌房的生命力。

云南新平戛洒花腰傣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探索,并不是简单地为建筑的审美性来探寻华而不实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更不是单纯地寻找独立的建筑风格,而是为了继承和再创造受新时期文脉主义思想及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土掌房,以寻找云南新平戛洒土掌房民居建筑回归本土文化的创作道路。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应该认真总结并深度挖掘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结合当代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技术,多途径地发掘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和形态特征,这才是新时代在全球文化日渐趋同的形势中继承民族传统和凸显地域特色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国民族建筑文化、历史文脉和个性特征的需要。

[1] 杨大禹.叠落的土掌,古韵的传承——城子搬迁新村规划及新民居设计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3-75.

[2] 刘俊婧,宋钰红.新平县花腰傣土掌房特色研究[J].南方农业,2013(5):33-36.

[3] 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Exploration in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new Tuzhangfang Dwellings of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

Guo Jing Xu Zhao Shi Mingjiang

(CollegeofArt,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uzhangfang dwellings and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artistic features in Gasa Village of Yunnan. Then it propos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creation of Tuzhangfang archite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contextualism thoughts so as to find a creation path integrating the local culture into the Tuzhangfang architecture in Gasa Village, Xinp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environmental design, Tuzhangfang architecture, artistic forms

2015-05-26

郭 晶(1982- ),女,硕士,讲师; 徐 钊(1966- ),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石明江(1989- ),男

1009-6825(2015)22-0001-03

TU253

A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新平戛洒花腰傣民居建筑保护与再生研究”(项目编号:QN2014082)

猜你喜欢

新平民居形式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幼儿园里欢乐多
小蚂蚁去游玩
民居智库
老腔唱新歌
民居摄影
让蘑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