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
2015-06-05王青青
王青青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患者的安全是实施医疗护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对护理治疗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是保证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1]。加强对术后转运有效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在41例胸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该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转运的8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为41例。对照组性别: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39.5±2.5)岁。观察组性别: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39.8±2.8)岁。所有均为危重患者并接受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转运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措施及内容表现如下:①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提升护理安全意识:护理组长充分利用晨交班时间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组织并指导护理人员对护士条例、护理安全管理举措等进行学习。每月开展1次讲座,加强对护理人员讲解护理安全知识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促进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②健全并完善准入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制定胸心外科危重患者医护人员的准入制度,对医护人员上岗进行严格考核,坚决不用考核不达标人员,保证危重患者医护人员整体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等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对危重患者进行术后转运时,需安排医护2人一起对患者进行护送。运转医护人员需全面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同时能够熟练应用相关搬运、急救技能,可有效促进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且还有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③设立专人负责制,加强对相关仪器、药品进行管理。派专人对转运过程中所应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相关急救器材、药物能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④规范安全运转流程:在危重患者术后运转中,安全转运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转运安全的基础。安全转运流程主要体现为转运前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运转安全性进行评估;准备好转运物品,制定运转中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做好转运之后的交接工作。⑤转运前的安全管理:首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转运前需将患者转运目的、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告知患者家属,提高其配合度;转运前,对各管道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标识。帮助患者将血迹、分泌物污迹进行清洁,并给患者穿上病房,做好保暖,给予3 min浓度为100%的纯氧吸入;转运前需积极与送达科室进行充分沟通,预约好相关检查的具体时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必要时开通绿色通道。联系好到达科室,让其准备好床位、急救物品,并将患者病情进行简单交待。其次,做好评估及预处理。根据患者心率、神志、血压、心律等对其进行转运前安全评估,并将术后转运交接单填写好。对患者进行转运前,需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性,存在躁动症状的患者需做好镇静、约束等措施,意识清醒患者需做好心理护理。再次,明确急救物品、药品、转运人员类别及数量。转运人员需为培训合格的专业医护人员,且需熟悉掌握患者病情、熟悉胸心外科术后转运的相关流程,可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科学判断并能进行紧急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好转运呼吸机、便携式心电监护、输液泵、便携式氧气瓶等急救物品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甘露醇、血管活性药物等急救药品,保证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⑥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面色、神志、呼吸等进行严密观察,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使用护栏及约束带。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培养转运工作,上下坡过程中需保证患者的头高位,搬运时需保证动作的平稳和轻柔。特别是对脊柱损伤、骨折患者进行搬运时,需实施一轴线搬运方式。在转运途中需保证相关管路具有良好的通畅性,保证患者正常呼吸和机体循环,加强对坠床、误吸等危险因素进行防范。当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使用现有资源对其实施救护,同时做好护理记录。⑦转运后的安全管理:将患者送达相应科室后,积极与病房管床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向其交接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资料、用药情况等,然后在交接单上签字。保证患者安置妥当且病情处于平稳状态之后转运人员才能离开。
1.3 评价标准
根据意外事故发生情况、患者或其家属满意情况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意外事故主要包含护栏不牢固,推车刹车失灵等;输液管脱落、输液袋破裂、补液停滞等;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发生故障、心电监护电极片脱落等;供氧中断、流速不准确等。应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或其家属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价。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均以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意外事故发生情况比较
应用相应的护理管理模式之后,观察组在术后转运过程中共发生3起(7.32%)意外事故,分别为推车刹车失灵(1起)、供氧流速不准确(2起)。观察组共发生8起(19.51%)意外事故,分别为导管脱落(2起)、推车刹车失灵(3起)、输液管脱落(1起)、供氧中断(2起)。 观察组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情况[n(%)]
3 讨论
危重患者术后转运是胸心外科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救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2]。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进而导致医患纠纷产生,对医院的社会信誉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3]。因此,在对危重患者实施术后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需使用质量保证的设备和专业知识、技术精湛、职业道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对各个细节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控,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患者转院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在开展护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法定规章制度、法律允许范围之外心理、生理上的任何障碍、损害或者缺陷的一种管理模式[4]。在胸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可有效降低转运风险。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强对转运医护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组建高能力、高素质的转运医护团队,同时不断规范转运操作流程,转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做好观察、监测工作,转运后做好交接工作。在这样的管理中,转运风险得到大大降低。②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胸心外科对重症患者实施的手术,手术时间均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导致患者术后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该类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几率较大。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注重对患者病情进行连续性动态观察,规范转运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病情评估能力,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其意外事故应急和处理能力[5]。因此,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大大提高转运安全性,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该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仅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③可提高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在危重患者术后转运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降低转运风险、降低不良事件、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促进患者能够得到更好康复。因此,应用该种管理模式可大大提高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信誉。
危重患者转运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在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的能力及素质、仪器设备质量等均会对转运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胸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病情凶险、复杂。因此在该类患者的转运过程中需选用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专业医护人员,不断优化转运流程,规范转运相关操作。同时必须加强对急救设备进行养护,保证其质量,进而提高转运安全性。
[1]杨丽,陈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8):362-363.
[2]叶健晓,李亚.SHEL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7(1):358-359.
[3]马慧罗,王晓娟,王湘萍.改良流程管理在脑外患者术后转运至ICU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5(24):198-199.
[4]王依倩,朱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转运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1(4):56-57.
[5]王文琴,闫萍,廖云.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12(16):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