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
2015-06-05陈康惠
陈康惠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些疾病也是冠心病发生的高危风险。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常伴发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都是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提高非持续性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1-2]。该组研究中,通过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检查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选择该院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7±7.1)岁;患者病程 9 个月~15 年,平均病程(4.9±1.1)年。患者中,冠心病心绞痛29例,冠心病心肌梗塞10例,冠心病冠脉狭窄8例。2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合并糖尿病,部分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并发症。
1.2 纳入病例标准
根据ISFC/WHO提出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依从性好,同意不随意取下动态心电图检测仪。
1.3 排除病例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症状;精神疾病患者。
1.4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检查,行血生化检查、颈内、颈外、椎动脉颅外段检查,排除可能引起ST段发生变化的基他疾病。患者对相关检查均具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检查均在1 d内进行。当患者发生自觉症状时,给予光电心电图进行常规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检查前3 d停止使用相关药物,检查时取平卧位,嘱患者放松全身,保持检查室内安静,保持患者情绪平稳。给予心电图仪12导联检查,增益10 mm/mV,纸速25 mm/s。检查时注意保持基础平稳及图像清晰、无干扰。
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给予连续24 h检查,记录该过程内的特殊心电信号,记录监测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统一处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给予人工校正。
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房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室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及室速的检出率。检查后,给予调查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的授受程度。
1.5 判定标准
阳性:以等点位线基数作为标准,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移超过0.1 mV;下移时间持续或超过1 ms;2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超过1 ms,ST段测量J点后80 ms为准[3]。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χ2检验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观察发现,动态心电图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详见表1;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二、三联,室性成对、二、三联,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调查发现,44例患者可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占比93.6%,38例患者可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占比80.9%,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的接受程度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略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阳性率结比情况
表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对比情况[n(%)]
3 讨论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人类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老年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5]。冠心病是指患者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管腔阻塞、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患者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心绞痛等疾病,严重可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等症状,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有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表现尤其严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关系。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还可引发患者死亡,其导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缺血性发作,引起患者局部心电不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等症状。由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不一致,患者的漏诊率较高。
心电图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方法,常规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冠心病临床诊断最基本的方法。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伤性、费用低、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筛查高危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临床研究指出,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部分特殊性的心电图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如部分冠心病患者虽然其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在静息的状态下仍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流流量,无心肌缺血等问题的发生,此时,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应为完全正常。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多支病变综合向量抵消等因素有关,同时,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心绞痛未发作,病变局限,侧支循环丰富,或者病变部位与导联部位并不相关,均可能引起检查结果阴性问题的发生,造成漏诊问题的发生。
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博士发明的,1961年被探索性地应用于患者的心电情况记录当中,60年代后期,动态心电图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于70年代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动态心电图是指通过24 h记录患者心电变化情况,以便提高临床诊断率,防止漏诊。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连续记录超过10万次心电信号,可有效发现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检出。临床在对一组具有典型病例患者的心电图例进行观察发现,某一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交无明显异常,但在同一天所做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有多种心律失常现象出现,表现为既有较快的短阵房颤,也有较慢的传导阻滞现象,传导阻滞1 h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可转变为快速型房颤,而常规心电图由于持续时间仅为数十秒,因而很难发现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6]。
研究[7]指出,动态心电图可从以下几点诊治冠心病:(1)可明确诊断发作性心律失常;(2)可定性、定量地分析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对病变程度、危险性进行推断,从而失断患者预后;(3)明确心律失常与患者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因素,以有效避免诱发因素,提高生活质量;(4)可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等情况,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症状。以上各因素也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优势所在,具有常规心电图检查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也成为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案。但是,不可避免地发现,动态心电图虽然具有良好的检出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患者需要24 h佩戴检测仪器,对其生活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抵触佩戴等问题。一项研究[8]指出,93%的患者可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但仅81%的患者能够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临床拒绝应用动态心电图的理由,其仍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已开始向长时间、多导联、大容量、高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以其无创、安全、准确率高等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该组研究中,通过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二者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价值。观察发现,虽然在房性、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室速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室性及房性成对、二、三联检出率胶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对患者检出阳性率进行观察发现,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可见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室性、房性成对、二、三联,室性成对、二、三联,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虽然该组患者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接受程度并无明显差异,但仍可见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接受度略高于动态心电图,这也是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上应克服的问题。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评估,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治疗、预防猝死具有积极的作用。
[1]刘海燕.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113-114.
[2]谢佳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J].大家健康,2014,3(8):59-60.
[3]孟素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6(23):433-434.
[4]徐敏芝.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13):58-59.
[5]靳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2013,7(11):176-177.
[6]王效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比较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3(16):154-155.
[7]杨毅波,何英泉,杨继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2(5):23-24.
[8]张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1(2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