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44例中的应用
2015-06-05张连英
张连英 黄 岚 刘 毓
江西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手术室,江西 赣州 341000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44例中的应用
张连英 黄 岚 刘 毓
江西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手术室,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肠套叠;小儿;围手术期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2岁以下患者占80%以上,春秋两季是高发季节。根据肠套叠病理学改变发生的具体部位,临床上分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结肠套叠三种类型[1-2]。笔者对接受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44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2.3±0.4)岁;发病时间1~18h,平均发病时间(4.2±0.5)h;观察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1~8岁,平均年龄(2.1±0.3)岁;发病时间1~17h,平均发病时间(4.3±0.6)h。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外科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常规病房巡视;② 统一模式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③统一饮食配置和营养供应;④ 常规执行医嘱;⑤ 预防并发症。
观察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包括:①入院当天:进行入院指导,将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向其进行介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胃肠道准备和术前检查。②入院当天至手术当天:对T、HR、R进行测定;常规皮肤准备,对患儿的脐部、腹股沟区、会阴部进行彻底清洁,并在手术前将膀胱和大便彻底排空,加强对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将疾病相关知识向家长进行讲解,使其减轻恐惧心理,详细说明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术后对患儿神志、腹部体征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以使患儿体内滞留的CO2尽快排出;预防并发症;指导患儿床上活动;了解患儿术后的自我感觉。③术后2d内:观察术后并发症,进行饮食指导。④术后3d至出院前1d: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加强营养;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以免腹内压增高;出现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来院就诊。⑤ 出院指导:帮助办理出院手续,留医护人员联系方式,详细说明门诊随访的具体时间[3-5]。
1.3 满意度评价 患儿出院当天,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6]。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20分;②执行医嘱能力与及时性20分;③解答相关问题能力和专业性20分;④护理服务措施落实到位情况20分;⑤其他护理服务过程中问题20分。
1.4 观察指标 以急性肠套叠患儿手术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率较观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例 (%)]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 (x±s)
2.3 两组患儿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比较 在急性肠套叠围术期内,对照组中有8例患儿出现发热、感染等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手术是临床对小儿肠套叠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且严重是该类患儿的普遍特点,因此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对手术而言显得十分重要[7]。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一个具有针对性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何时接受哪项治疗、何时实施哪项护理,病情应该控制到何种程度,何时可以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能够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接受急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可以使临床诊疗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深入贯彻 “以病人为中心”和 “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今后的医院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对小儿肠套叠进行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并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严格的把握,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通过对急性肠套叠疾病患儿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干预,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要求,在各阶段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对患儿皮肤、饮食等方面的基础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促进康复,使患儿的疾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使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够明显减轻[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这也是护理服务满意度得以提高的一项重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孙玲红,孙瑜,龚有红,等.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 [J].护理管理杂志,2012,8(3):24-25.
[2]苏秀宁,王小玲.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4(5):94-95.
[3]王国秀,徐晓霞,林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2(24):35-36.
[4]刘淑敏,马晓燕,韩晓莉,等.临床路径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华护士杂志,2013,40(4):273-274.
[5]崔岩,万宏.临床护理路径在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2(9):6-7.
[6]吴红霞,安勤.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病人的应用 [J].护理研究,2012,15(19):27-28.
[7]膝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9(31):55-56.
[8]郭云珍,张元秋,王国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儿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6(5):25-26.
R473.72
A
1007-8517(2015)14-0118-02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