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2015-06-05吴勤慧杨友远
吴勤慧++杨友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119-01
“班班通”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于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班班通”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堂容量,节约时间。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应用,“班班通”不仪给我们教师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更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班班通”使学生能直观的在演示中获得知识
能否顺利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点,完成教学目标,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志。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一些很简单的事物描述得很复杂不仪不能使学生明白,反而越说越糊涂,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时,课文里出现了8个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气温很低,春天还没有到来,学生无法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为了让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用“班班通”设备,播放了大量的真实图片与文字对比展示,使学生既认识了词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程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美好情感
“班班通”设备能创造美妙的教学情境,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幻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在以往的传统古诗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是依靠录音机或教学挂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欣赏古诗。但是现在有了“班班通”,有了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情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古诗的美,真正达到赏析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卜册《春晓》时,我用“班班通”播放课件,当画面上出现诗人坐在窗前、鲜花、小草、小鸟等,一幅春天的早晨的景象就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再配上轻缓的音乐和时隐时现的莺燕报春声,这时,学生完全被美的景色、美的音乐、美的意境陶醉了。通过优美的画面,再结合老师语言的启发指导,学生情绪活跃,思维流畅。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还使学生完整地理解和享受了古诗的意境美,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班班通”的运用激发了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班班通”的旱现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如讲《称象》一课,让学生弄明白曹冲称象的办法,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一部分同学通过朗读课文弄明白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怎么也读不懂。正当学生面对静止呆板的课本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时,我马上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于是静止的文体按指定的轨迹运动,将静态的图像变成了动画移动,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不仪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又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变难为易,突破了《称象》一课的难点。
四、“班班通”的运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高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屏幕旱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我利用“班班通”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取得了特别满意的效果,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班班通”设备确实是语文老师教学的好帮于,为课堂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