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6-05汤莉娟
汤莉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76-01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大,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呢?下面结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挖掘素材渗透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占有明显的地位。语文学科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课文或是对真、善、美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挞,或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高尚人格的写照……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切入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则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像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景渗透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导入新课提问“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一些事情”,从学生的表情看的出来,他们毫无感激之情,毫不感动,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钢琴曲,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音乐缓缓流放,他们也慢慢陷入沉思,相信那段音乐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口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又如在上《敬畏自然》这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杰作,又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教师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注重有效渗透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教师不注意点拨,学生就如同看一场电影,当时很感动,但过后回到和课文情境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既要立足于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拉近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理性认识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学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再逐渐解决小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但很多学生都或许忘记这个方法了,缺乏这样的意志了,所以还得将这个情景在生活中反复运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一天,一个学生的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一看到数学题太难了,我根本不想做,但一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到的道理,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看到这样的结果,老师会感到很欣慰!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优势,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德育渗透的素材,坚持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学生,一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