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06-05蒲仲钰侯文海
蒲仲钰+侯文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9-02
新课程改革不仅包括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对于课改,我们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何课改?改革什么?如何改革?课改的效果怎么样啊?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以便指导实践活动,取得课改的全面胜利。
一、课改的原因
首先,社会和学生的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面对社会的口新月异,面对学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还视而不见,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思革新,那么,学生不接受我们、不理解我们就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了。
其次,教材中知识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比来看,根源在于新旧教材的编写目的发生了变化:旧教材以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新教材以有利于知识的发现为目标。当教材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还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呢?
实践中,我们更容易感知到教材知识的变化,而忽略了学生的变化。所以,很多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二、改革的内容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古人就讲老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自学。
其次,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课堂的死板性、错位性及其产生的种种弊端不言而喻。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主导,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
第三,课堂教学还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目前,有很多学生懒于动脑、懒于动口、懒于动手。如有不少学生课前不预习,甚至不会预习,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只能是被动听讲,甚至昏昏欲睡;有太多的学生不会讨论,不会合作学习,不敢质疑提问。事实上,老师一般也不给学生讨论、质疑的机会。
三、改革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有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还意味着教学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在深刻理解学生学习基础上设汁出来的教学方案,才是学生需要的教学;在没有深刻理解学生学习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越是高深莫测,越是对学生学习的取代与误导。
四、课改的效果
表现一,课堂设计游离于课标之外。如今的课堂设计,存在着重三维轻四基、讲形式略实效、求完美失个性的趋势,并且学生的学习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这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基础知识蜻蜒点水,各种能力浅尝辄止,情感态度一带而过,教师的引导过多针对课堂气氛,不惜各种教法与手段一涌而上,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表现二,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地位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心积虑、煞费心机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学生的反映却不尽人意,对教师的引导、启发却是波澜不惊、静若止水;对教师的循循善诱置若罔闻。这是为何呢?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潜意识里没有把自己放在学习主体性地位上来,没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却习惯于等待老师的讲解与标准答案,不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愿意也没有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潜意识里一旦把课堂的失误归罪于学生,就很难从自己过分强调教学形式、追求教学时尚而忽视学生现有状况方面分析出原因,也很难意识到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而是希望在教学流程的预设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开展学习活动。
表现三,多媒体课件过多充斥课堂。许多教师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当成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认为一堂成功课必须要有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鼠标不能代替粉笔,概念性的知识还是需要讲、说、解、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最终目的。应用多媒体要把握好度,并非多多益善,只有合理的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事实上,教育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的路就得走多远。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磨练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把握契机,成就自己,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探究,让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