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6-05田长军
田长军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6-02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参与,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充分交流,达到经验共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在交流中知识不断升华,达到融会贯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首先,要精心备课,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问题,还要考虑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只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区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考虑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编制科学的教学目标,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做好上课的各项物质准备。上课时所需的教具、学具、多媒体器材等,要在课前做好准备,保证教学时的需要。这些准备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准备不充分,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做好各项物质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采用创设情境等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就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从一些口常生活应用谈起,如果有一块三角形地,你能计算出它多大吗?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们会感到学习很有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是不是也适用呢?通过计算、观察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就会有真切的体验,使学习变得有效。
第三,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比如在教学“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去发现甲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式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
四、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小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