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步”打造智慧课堂

2015-06-05黄素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五步电子学文稿

黄素萍

苏教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五章为《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该部分教学内容对应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重点在于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尤其是演示文稿的表现力和演示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制作有个性化的演示文稿,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刚入校不久的初一年级新生,他们不仅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所以,笔者首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决定本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再根据学习情况决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秋的情境、设置秋的任务、利用电子学案、预设课堂等五步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对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学习,同时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和素养。

●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营造智慧的氛围

爱自然、爱生活、积极向上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体会自然、感悟自然。因此,在课前知识回顾和准备中,教师用电子白板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视频,诵读何其芳笔下的秋,学生思维被一下吸引过来,一起思考和探讨秋的感觉,深刻体会秋的主题。该部分设计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一段关于秋天的美文,回顾体验计算机加工文本信息,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的意境,感悟自然,对秋天进行解读。如果授课时节正好在秋季可以让学生推开窗户甚至走出教室,在花草树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进入学习氛围后,教师开始新课的导入,即情境创设,教师播放演示文稿“秋韵.wps”。学生通过观看播放的优秀作品,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动手创作的愿望;通过感受秋的作品,能体验演示文稿的魅力,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创作的情境和视频与诗歌结合起来,能营造智慧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烘托主题。

● 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开启智慧的课堂

教师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在之前阶段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在教学时先课前调研,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信息加工中曾经选择的工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运用情况。然后在本节课中教师以自身的智慧来引导学生进行规划设计,并让其学会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此时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韵.wps”完整的演示文稿页面组成,演示文稿所包含的元素。学生相互讨论演示文稿的组成,如标题、正文页等,分析演示文稿包含的元素,如文字、图片等。此时和学生互动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让学生观察体会优秀文稿,由学生分析讨论演示文稿的风格特点:秋的丰富多彩和明朗,贴近诗歌的主题。学生通过对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分析,知道制作演示文稿必须先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体会设计包括认真阅读内容,反复体会意境,思考结构设计,版面要和风格、内容相匹配,色彩搭配和图片的选择都非常重要。爱自然的情感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情感也得以升华。

● 电子学案,自主探究,插上智慧的翅膀

利用电子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学、导思、导练。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习内容深浅、学习方法多样、学习深度合适,并体现出来。利用电子学案给学生清晰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体会何其芳笔下秋的意境,秋天恬静的农家生活。

学生除了体会意境,还要学会通过电子学案分析、了解整个主题的组成、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制作演示文稿做好准备。教师通过电子学案把学生的角色置换成导演,这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和创作过程。学生围绕主题,思考结构;理清要点,提炼标题;整理内容,加工素材;确定风格,选用模板;充实内容,美化画面;预览效果,存储输出。利用电子学案的引导,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有了“拐杖”,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按图索骥,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表达主题、升华主题,为课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 预设课堂,过程评价,引领智慧的方向

以学定教,并非无学习目标的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引导预设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小组合作预设、课堂进程预设、课堂语言预设等。本案例利用教学平台技术让学情得以及时反馈,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技术新手段。教师根据学情,在预设的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预设小组合作、预设语言、预设进程,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小组进行分工。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明确了主题,让技术在烘托主题的学习中成为必需之选。同时预设进程让课堂教学程序环环相扣。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展开讨论,形成各个小组的文字陈述性材料。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避免盲目下手或无法下手。同时对同一个主题加工、规划设计表达,学生可以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和比较,发现他人表达的优点,实现小组合作中的共赢。这样学生能对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有总体上的科学认识,能了解演示文稿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个性化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引领智慧的方向。

● 总结学习,交流展示,共享智慧的成果

教师需要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也需要有选择性地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在课堂中共享自己智慧的成果。因此在本节课中,笔者选择了三组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出示自己演示文稿的设计模块和主题,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创新之处,这样能对他们起到启发和学习的作用。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补充、评价、提炼和归纳,让各小组再进行自我分析,进一步完善设计,这为其后续的学习制作做了铺垫。通过归纳总结、交流展示,学生们共享了智慧的成果,内化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将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会被引入教育领域,教学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发展,但是无论如何,教育的核心与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让教师更新观念,用技术的力量来武装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也在课堂外去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进而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

猜你喜欢

五步电子学文稿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