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了解开始
2015-06-04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笔下的《豹》,仿佛讲述的正是罕见病患者的命运:无奈、无助,甚至是无望。目前世界上已确认的罕见病有6000~7000种,当然还有近千种仍未确认的疾病。可叹的是,并非每一位罕见病患者都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关怀。
多数罕见病是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其中大约80%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然而,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展开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政府方面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和救助措施。医学界对此更是重视不足,临床上也没有遗传病登记制度。所以,如果以国际上通用的发病率作为罕见病的判断标准,那么许多国家根本无法回答哪些疾病在本国属于罕见病。如果以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罕见病标准计算,那么全球应当至少有数千万的患者,生活在封闭、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
仅以中国为例,罕见病患者的数量至少是肿瘤患者人数的1.4倍,是艾滋病感染人数的30倍!可惜的是,如此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体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机制运行之惑,药物研发之难,确诊工作之困……多数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不仅正在饱受疾病的折磨,而且也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这个世界真的那么公平吗?我们这些“常见人”真的可以安享一切吗?难道罕见病患者及其亲人真的要独立承担这些痛苦吗?想要改变罕见病的困局,也许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而且更需要医学专家、病友群体、公益机构和媒体等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亟待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不是要去关注作秀成分或许更大于慈善意义的“冰桶挑战”,也不是只在谈论早已广为人知的“瓷娃娃”(其实是成骨不全症)。“罕见”并非指种类少,而是患者比例小,但正因面小,才易被忽视,毕竟每一种病症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而每一位患者都有不尽相同的痛苦境遇。也许对他们来说,我们的关爱和支持更重要。
“豹”,也有生存的权利和渴望,他们也有生活的激情,渴望像我们一样享受阳光。打破牢笼,改变罕见病现状,让我们从了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