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率中的应用

2015-06-04

循证护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目标值卧床品管圈

品管圈(QCC)最早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提出,是一种由工作性质、工作现场相同的人员组成的精神组圈,通过讨论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1]。近年来,随着QCC的成熟与优质护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QC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2,3]。对于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或因疾病等原因,部分病人需长期进行下肢静脉输液或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治疗,而高渗透压、高穿刺频率易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炎[4]。为了降低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的穿刺率,提高护理质量,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实施QCC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

2014年11月在本病区质控小组中成立QCC小组,利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定圈名为“同心圈”,寓意用心、管理。QCC共有成员8名,以自愿、民主为原则,其中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负责圈内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总体规划;辅导员1名,负责圈内活动的指导推进;秘书1名,负责圈内活动记录、资料的分析整理及原因分析。学历:本科6名,专科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2名。

1.2 主题选定

经过全体圈员的2次头脑风暴[5],列出本病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估,最终确定“降低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率”作为本次QCC活动的主题。

1.3 活动安排

将整个活动时间设定为6个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5年1月—5月,以周为单位,每一具体步骤均有明确的责任者。

1.4 现状分析

对本病区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的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每周3次不定期午间交接班前护士长质控。同时根据QCC选定的主题编制《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人、料、法、环”4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下肢静脉穿刺的各种因素。

1.5 原因分析

1.5.1 病人方面

长期输液病人双上肢静脉条件差反复穿刺疼痛加剧、上肢针眼影响个人形象、病人自愿采用下肢静脉穿刺补液、下肢补液双上肢可自由活动、术后烦躁促使病人家属建议下肢静脉穿刺。

1.5.2 护士方面

反复上肢穿刺使静脉条件差致使护士心理压力大、下肢静脉相对粗、下肢静脉穿刺后容易固定、术后烦躁病人下肢比上肢容易固定、护士对下肢静脉穿刺易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认识薄弱等。

1.6 设定目标

按照现况值、改善重点和圈能力,设定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实施前柏拉图[6]确定改善重点为81.2%,圈能力为70.0%,得出目标值为17.5%。见图1。

图1 目标值设定柏拉图

1.7 整改措施

①利用科会、晨会资料解读、晨间提问、每月理论考试等方法对全体护士培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护士对下肢静脉穿刺危害性的认识。②加强病区内自查,质控结果列入个人绩效考核。③加强病人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下肢静脉穿刺危害性的认识。④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列入交接班内容等。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下肢静脉穿刺的主要原因

对50例行下肢静脉穿刺的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共有主要原因186例次,其中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分别占47.8%、52.2%。见表1及图2。

表1 影响下肢静脉穿刺的主要原因(n=186)

图2 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主要原因分析鱼骨图

2.2 QCC实施前后下肢静脉穿刺率比较

每周查60例次,即每月查240例次。其中实施前(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共195例次采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实施后(2015年1月—2015年5月)共135例次采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穿刺率分别为4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43,P<0.05)。2015年1月—5月各月的穿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14.0,P<0.05)。见表2。

表2 QCC实施前后下肢静脉穿刺率比较

2.3 QCC实施前后静脉穿刺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比较(见表3)

表3 QCC实施前后静脉穿刺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分

2.4 目标值达成情况

本次QCC活动的进步率=(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100%=(40.6%-13.0%)/40.6%×100%=68.0%。目标达成率=(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目标值)×100%=(40.6%-13.0%)/(40.6%-17.5%)×100%=119.5%。

3 讨论

3.1 开展QCC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QCC活动旨在让基层护士自发参与,使小组成员共同享有均等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7],其活动的特征是通过行动、反省、理解、行动等循环过程,解决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从而不断改进质量,提高护士的自主服务意识与团队凝聚力。

3.2 QCC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穿刺率

本组调查显示,长期卧床病人因上肢静脉条件差、穿刺疼痛、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足及风险意识薄弱等多种因素,临床上多采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其中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分别占47.8%、52.2%。现有研究证实,长期、反复下肢静脉穿刺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8]。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研究表明实施QCC活动,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率由实施前的40.6%降低至实施后的13.0%,实施后的单月穿刺率也呈逐月下降趋势(P<0.05),进步率、目标达成率分别为68.0%、119.5%,达到了预期设定值。

3.3 QCC活动有效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

研究认为,通过推行QCC活动可有效增强圈员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发圈员积极思考、查阅文献、制定标准、执行规范,从而促进圈员整体素质的提升[9]。本次活动结束后,小组圈员的静脉穿刺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再次证明QCC活动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另外,本活动通过合理排班,安排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缺乏经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由易到难规范操作示教,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沟通技巧及疑难问题的处理等情景模拟,提高其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

总之,通过QCC活动,卧床病人下肢静脉穿刺率总体明显下降,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但QCC活动尚处于开始阶段,对QCC知识掌握程度、品管手法及形式以及时间规划的合理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A):1761-1762.

[2] 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3] 王临润,汪洋,张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导报,2012,31(6):823-826.

[4] 肖艳,徐永能,罗春艳,等.提高高龄卧床患者PICC规范维护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24):17-18.

[5]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6] 钟朝嵩.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60.

[7] 赵云,邹恒娣.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的作用[J].现代医学,2014,42(5):558-560.

[8] 曲鹏程.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61-162.

[9] 管蕾.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盘点准确度方面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3,41(7):452-455.

猜你喜欢

目标值卧床品管圈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