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美术
2015-06-04李晶晶
李晶晶
晚翠轩,明治三十二年(1899)由井上清秀创立。井上清秀通晓中文,曾任口译员,后以上海为据点,于东京田村町开设晚翠轩,专营文房四宝、金石书画等工艺。晚翠轩之名,取自宋范鲁公诗文“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意指即使寒冬已至,草木仍然青翠,成熟较缓,祈望大器晚成,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明治四十五年(1912),井上清秀迁至东京琴平町(现称虎之门),盖了一座三层豪华建筑为办事处,销售中国纸墨等产品,也会印刷出版中国碑帖、法书,传及一时。如大正十一年(1922)发行珂罗版《王黄华(庭筠)杜诗草书卷》、昭和四年(1929)发行《圣教序北宋精拓本》、昭和八年(1933)发行珂罗版《雁塔圣教序》等,这些深受当时著名的文士与政治家欢迎,亦为夏目漱石等名家聚集之处。后经政治家犬养毅提议,新增中国料理部,从北京礼聘名厨,以料亭(高级传统日本料理餐厅)形式推出于当时极为罕见之正宗中国菜,风行东京。
昭和六年(1931),井上清秀之子井上恒一以10万日元(当时属巨款),交托当代著名古董鉴定师青山二郎,往朝鲜搜集李朝陶瓷,来年举办晚翠轩“朝鲜工艺品展览会”,因而带动李朝热,开创先河。艺轩业务发展迅速,井上恒一对美术之热忱更炽。井上恒一生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为晚翠轩第二代主人。井上自幼喜爱美术,学生时代即常进出古董艺廊,大学毕业后,为增广见闻,前往欧洲游历,遍访各国博物馆。他的观点便是:“鉴赏工艺,当观真品,假以时日,真伪自明。”凭其求知若渴之性情,成就一代古董鉴藏名家的事业。
井上恒一经常因公前往中国出差,每于途中造访北京琉璃厂等古董街,获崇文门金石瓷器名店如倪寳麟等奉为上宾,可见他搜集珍品之殷,寻访奔走勤。上世纪30年代晚期,井上得到数件贵重臻品,鉴藏之名因而更盛,其中包括日本政府指定重要文化财产定窖金花盌多件,如1938年购入的白釉金彩云鹤纹盌、柿釉金彩牡丹飞蝶纹盌、1940年购入的柿釉金银彩牡丹纹盌等。1941年购入朝鲜李朝青花瓷之珍品青花开光花卉八方壶。此次伦敦苏富比春拍展出三件珍瓷——宣德青花牵牛花纹折方瓶、定窑白釉剔褐花莲纹盘以及南宋官窖米黄釉直颈瓶等,全属其收藏之菁华佳品,据纪录显示,均购自东京茧山龙泉堂,购入年份在1941至1943年。
茧山龙泉堂的主人松太郎生于明治十五年(1882)富山县。明治三十八年(1905)四月,为了学习古董和汉语来到中国,通过熟识的古董商神通由太郎的安排,在北京的东单牌楼的“林饭店”得到一份工作。五月到翌年明治三十九年(1906)七月,他还接受了汉语的私人指导。明治四十年(1907)“为了达到从事古董业的目的”,他辞掉了饭店的工作,从此便“从事于古董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本业。不过这期间,松太郎也尝试着经营古董,并获取了一些利润。1907年4月至8月,他游历了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一面具体考察当地的古董买卖,一面进行了釆购。1909年以后频繁地往返于北京和日本之间,活跃地进行着经营。1916年松太郎预料日本经济将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向繁荣,为了扩展事业,当年6月在东京银座大街一丁目的繁华之地,他的茧山龙泉堂开张营业。茧山龙泉堂一直被视为日本的中国古陶瓷器鉴赏的先驱者;其主要销售品是用于煎茶、抹茶的青瓷花瓶、香炉以及白玉香炉等,代表了日本一个时期内对古美术的审美追求。
其中,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釉色温润隽秀,珍稀难得,釉下冰裂纹,雅致蕴藉。现世对完美官窑器之概念,主要来自清宫御藏,其中明代以前之工艺,多入藏于乾隆年间。宋朝以前,唐代浙江越窑以秘色瓷为至臻,宫廷供奉西安城外法门寺佛祖舍利,包括最少一件秘色瓷器,外罩施黑漆,嵌平脱镂银鎏金团花,内施越窑焦黄釉,色泽与本品类同。由此可见,黄釉在当时备受推崇。宋朝期间,大量宋瓷传入东洋。而过去数十年来,如这件黄釉色泽于日本备受追捧崇敬,特以“米色”称之,意指带壳稻米之金黄。此词由鉴藏家米内山庸夫所创,米内山50年代曾供职杭州日本领事,于郊坛下塞遗址搜得多件破片。近年一份专题著作,详细论述四件米色官窑器,其中包括晚翠轩收藏的这件米黄釉直颈瓶,米内山对其评价极高,指其器形臻美,釉色匀润,经历近千年而不变,乃艺匠色泽控制准绳超卓之功。
事实上,在昭和五年(1930)以后,通过相继发现的郊坛官窑、越州古窑等著名的古窑址,日本研究者对中国古陶瓷的研究开始进入了以考古学调查为基础的科学研究阶段。
井上恒一的收藏遵循着古陶瓷研究脉络,一件同为购自茧山龙泉堂的隋褐釉贴花尊端庄大器,相同器形近例极为少见,同期器物釉色多为绿或褐色,而本件的釉色接近琥珀色,惹人喜爱。本件器形与南北朝莲花尊接近,装饰则极为类似,体现佛教于政局动荡之世传播迅速,影响深远。此外隋褐釉贴花尊为低温铅釉,而莲花尊多为高温青釉,亦使本尊更为珍贵特别。
英国古董商埃斯凯纳齐(Eskena-zi)曾售出三件器形相同之铅釉器,花纹与本品类似,但主题为人面而非铺首衔环,釉为褐色,现分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私人收藏以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595)曾出土一件尊,现藏河南博物院,器形与本品相同,但仅饰九个铺首衔环贴花,余为素面,装饰远为简略;山西太原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571)出土一件铅釉尊,所饰铺首及器形与本品相类,但尊颈较细,比例不如晚翠轩收藏的这件匀称,现藏山西博物院。
隋褐釉贴花尊的各类贴花纹饰,多见于中国北方同时期贵族高官墓葬出土之各种器物,例如山西寿阳北齐太尉公顺阳王库狄回洛夫妇墓(562)出土一件铅釉带盖壶,贴莲瓣纹与本品相同。太原北齐右丞相东安王娄睿墓(570)出土之龙柄鸡首壶所饰忍冬纹,以及矮足尊所饰铺首衔环,皆与本品相类。
井上恒一待人温厚,好雅慕古,喜爱论艺,无论资深学者或年轻学子,若为研究,均乐于让对方观赏收藏,因而与梅原末治、安部能成、三上次男、田山方南、小山富士夫等各界翘楚结交,共赏其收藏艺珍,亦因而结缘更广。1956年茧山顺吉介绍大维德爵士与井上认识,井上欣然馈赠钧审紫斑盌予爵士,两位藏家交情因而增进不少。
井上恒一搜集初期,多数藏品(尤其金石玉器等)均无学术解析,然而井上恒一从研究藏品过程中获得渊博学识,终成一代名家。其目光锐利,擅长分辨艺术品本质,审美触觉独到,对现身市场之珍品果断入藏,如此特质,让他得以集成宝贵典藏。乍看之下,有如学术典藏。然而个别鉴赏,则可发现每件藏品不仅深具文化及美学价值,并且内蕴非凡魅力,如在测试观者眼力,让其领略观赏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