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2015-06-03崔连青
崔连青
摘 要:合作学习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开放的,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就是一把钥匙,打开那扇紧锁的门,敞开心扉,去拥抱阳光。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组交流;开放课堂
合作学习无不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它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就形式来讲,其实合作学习本身是开放的,那么真正的开放应该是内容的开放。
一、让课前预习谱写开放的课堂
要提高预习质量,保障课前预习有深度。首先导读单的提前发放,课堂问题的提前呈现,都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预习和展讲的质量;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标准和要求,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对一篇篇文章的赏析和品评,无论是诗歌、文言文、说明文,还是现代文。我认为,语文预习的标准是把文章读懂读透,并不在乎读几遍,不理解地读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倒不如用心地品读一到两遍。所谓“懂”应该是明白并准确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所谓“透”就是会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谋篇布局的构思手法,更会品评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鉴于此,近来,课前我对学生的预习做出以下要求:(1)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情感。(2)扫除词语障碍的基础上,赏析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尽量做到句句赏析。(3)如果某些词语、句子或者生活画面深深触动了你,请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根据导读单的引领,有针对性地继续预习。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问题拓展课之前,我就引导学生:“为什么老舍先生能写出有着如此生命色彩的文章?”“我们更应该关注他的什么呢?”课下学生积极地合作,上课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老舍先生。
二、让小组交流奏响开放的课堂
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待老师提问后,有学生表现矜持或者更是考虑自己回答问题的质量,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因而很少人能大胆地站起来,课堂略显沉闷,因此课堂上的小组交流成为合作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交流重点讨论的是在预习、自主学习时,自己及同伴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激发质疑,提出新的问题,这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作为一份子分享他们的收获和疑问,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参与其中。
在一次读写一体课上,品析一篇作文《咀嚼生活的真味》,展开了小组讨论,不禁使我惊讶于他们的组内发言:
有的学生说:“生活”很大,生活给予我们的爱也很博大,但是作文不是让写空写大,而是让我们去回忆生活中细小的感受,母亲的爱不是绚烂的,是朴实的一顿晚餐,温柔的一声问候……这都是生活里的爱。虽平淡不绚烂,但是都很美好!
三、让精彩展讲唱响开放的课堂
我自认为学生的课堂展是我们学校教学模式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更是基于以上环节中智慧的沉淀,课堂展讲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和感悟生活的机会,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思考互动的舞台。
当和学生一同欣赏龙应台的《目送》时,细腻的文笔、深沉的情感,每一句话都像来自于作者心底的呼唤,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目送”为线索,切入点很小也是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镜头,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亲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学生谈到自己的感悟。
一个学生说道:其实目送总在我身边萦绕,每一次放假回校的时候,母亲都是拎着大包小包在车站送我,我真的不曾回过头来看到那一个遥遥的目光,原来爱一直都在,在那个“目送”里。还有学生感悟到:不仅仅是小小的“目送”这么微小的细节传达爱,仔细想来,他们的一声问候、一杯水、一床回家那日晒好的棉被,还有日历上认真勾勒的我的生日,不都是爱么?
当时我也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一滴眼泪掉下来要多久》写的是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被老师冷落,经常打架,从不掉一滴泪,当看到父母在外打工受伤了回家,更是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但是当知道父母不再外出了,以后在家开工厂时,孩子终于流下了自己久违的泪水。当时我说,我们班也有许多的留守孩子,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心和老师的呵护,要想使自己健康成长,心中就应该有爱,学会回报,学会感恩。
如此的感动,让学生理解了亲情,不再局限,不再片面,打开思维,可以在那些他们熟悉的疼痛和快乐里找到那个美好的自己!我不禁感叹,这种感动是开放带给我们学生的,自然在合作互动中实现了情感的交流。
这三部曲是真实的课堂,带给了我们不少惊喜和收获。于是此刻我从口袋中拿出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颤抖着把它插进锁孔中,伴随着锁的滑落,东方第一缕阳光射入这间尘封的小屋,试着走出了这间小屋,温暖的阳光笼罩全身,放飞自己,打开那扇紧锁的门,敞开心扉,去拥抱阳光,也许你会大喊:生活如此美丽!我高兴,终于捡到了快乐的钥匙!那就是开放的课堂带给我们的。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