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6-03王军齐
王军齐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常常讲“科教兴国”,就是要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的提出使素质教育的概念更加具体明确化。
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充分体现教育的未来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理解、学习、掌握。但我们目前有的教师只要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
的活动或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是走入了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
二、角色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为创新教育构建平台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也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广阔天地,要求教师成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变传统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在作文创新时要学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按照自己个人的思维模式、创作方式、表达习惯,进而对内心感受及外界事物的个性诠释。并不断超越自己及他人,去追求更有新意的表达方式。精心指导学生主题思想和选材的创新、写作方法的创新、语言表达的创新、求异质疑的创新。
三、平等、友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教育营造宽松、竞争、合作的和谐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
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等创新品格。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改变课堂时间、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创新教育创造
机会
要改变师生占用时间比,改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一节课的多半时间的传统,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或课堂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而科学地占用时间,为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要改变课堂教育环节占用的时间比,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占用10~25分钟;机动5分钟;剩余时间由其他环节合理占用。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有利于时间的改变,为学生“学”的创新提供及时的保证,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精心设计、合理组织、科学指导。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搭建平台,作为教师还应该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教学原则,精选教材,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产生兴趣,或有一定的坡度、难度,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诱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针对学生害怕在师生中出丑、发言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等情况,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我们应允许学生在学习上出错,保护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以后敢于发表见解。
六、运用具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创新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理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理顺师生关系,创造一个真正的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言的天地。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只捕捉了一些皮毛。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探索,一定能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为我们创新型的国家做出自己的
贡献!
参考文献:
黄德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3(04).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