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与革新

2015-06-03岳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革新教学改革

岳辉

摘 要: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环境学和经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讨论如何利用相关经济规律来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并以基本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环境经济学被定位在全球变化科学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在高校本科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该文针对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环境经济学在本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环境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 教学改革 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06-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等相关组织召开了众多会议,研究人类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宣言》,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主题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讨论会,认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未来人类的发展必须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随后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活动使得环境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调查分析之后,确定了“环境经济”作为当年《环境状况报告》的首项主题。环境经济学的历史演变表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的新兴的学科,逐渐开始为世人所瞩目。环境经济学发展历史虽然不长,却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影响。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西安科技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培养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理论、资源管理方法和环境变化研究的本科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环境保护和应用的能力。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使用基本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的能力,以及利用环境经济规律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结合最新的环境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讨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革新。

1 环境经济学本科教学现状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思维起点是讲授高深学问。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难免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课程教学中产生以下一些矛盾,例如: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重课堂、轻试验;在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课程结构中,过于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和体系性,轻视了与之相关课程的沟通,内容易彼此重复、混淆,学生听课感到乏味,造成对课程学习吸引力降低和兴趣性减小。

2 环境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

高校本科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实践等要素,笔者认为环境经济学应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同时兼顾到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达到教学革新的各个要素协调发展和最优化目的。

2.1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方面,整改距离社会实际较远的传统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过去以理论为中心比较单一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体系,着重突出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环境经济学课程体系突出在三个方面:(1)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系統性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分析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2)环境经济学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环境问题经济分析的视角;(3)环境经济学在应用方面使经济学理论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实践基础之上得到发展,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环境现象和人类行为。因此,高校本科生的环境经济学可以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来构建其课程体系。

2.2 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经济学发展历史虽短但发展十分迅速,现代环境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更新很快,如何在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条件下,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面对的问题。作为教师来说,必须掌握更多前沿的知识,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环境经济学是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特定研究对象的环境学和经济学分支。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到环境保护,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课题。因此,在本科课程教学中需要顾及以下三个尺度:(1)在宏观尺度上,确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地位。将可持续的发展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环境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中。比如,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协定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和理论来源需要在这一部分详细讲授。(2)在微观尺度上,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单位的环境生产力,这就意味着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环境污染量。1992年制定的《21世纪议程》和我国政府在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都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以便把环境因素加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传统的单一经济核算体系。因此,需要把环境科学其他相关课程理论方法,比如,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学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应用在环境经济学中。(3)在全球尺度上,当今的环境污染在形式上的往往不受边界和领土的限制。比如,大气污染和海洋污染,往往涉及多个国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日益紧密链接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环境投资已经成为体现国际竞争力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可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内主要污染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国际合作。

2.3 教学手段

在环境经济学教学手段上,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改革考试制度,比如小组答辩、现场汇报、撰写环境调查报告等新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的试卷考试,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增加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由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申报国家、省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申报和完成创新训练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既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也属于环境学的一个分支。环境经济学不仅是传统经济学领域的横向延伸,还是新兴自然科学向传统经济学渗透的一个重要方向。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不但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人类当前面临的热点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等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和全球性,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又是国际问题。这些问题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往往处于相对独立的状况,影响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大学生如何打下相对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是未来环境经济学这样的边缘和交叉学科亟待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朴明月,滕洪辉,石淑云,等.环境经济学教学实践浅谈[J].广东化工,2013,40(3):104-105.

[2] 严旭阳,陈敏霞.环境经济学的新进展叨.环境科学导刊,2008(3):17-20.

[3] 徐大伟,陈德湖,张琳.环境经济学实验教学摸式的探索性研究[J].2010(3):77-79.

[4] 唱鹤鸣,丁建东.环境工程课程群及创新实验的建设[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1):95-96.

猜你喜欢

教学革新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革新
汽车电气教学革新分析
浅论新电子商务模式下电商设计课程教学革新
浅析工业4.0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