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标准化是山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2015-06-03山西财经大学严建渊

大众标准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山西标准化物流

● 山西财经大学 严建渊

物流标准化是山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 山西财经大学 严建渊

人类社会,蒙昧百万年,狩猎数万年,农牧几千年,工商几百年,信息社会几十年,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人类文明最主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标准化”。国际标准组织(ISO)1947年2月23日成立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时空观颠覆性改变了。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产品优质服务的期望值就越来越强烈。

提高社会综合效率的基本方法就是标准化运作。物流作为社会服务的“瓶颈”,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来看,物流标准化起着纽带性的关键作用。只有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的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综合管理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WTO带来的物流国际化挑战,实现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资格和条件。“互联网+物流”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标准化”。

物流在山西

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物流政策、物流需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及物流人才。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政策首当其冲。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组合作用,从产业发展方向、社会资源倾斜、税收、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释放明确信号,大力推进物流产业发展,鼓励专业物流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形成山西“货通天下”专业物流企业品牌。

1.山西应当秉“天时”,为山西物流业发展营造政策环境

一是从“纵向来看”,过去山西是物流大省,但不是物流强省。原因在于物流附加值太低,主要是煤炭、矿产等资源。不仅污染了山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道路等基础设施,政治生态环境也迅速下滑,腐败滋生。

二是从“横向”看,山西在全国物流大环境下,是晋、陕、蒙和大西北物资通往全国的枢纽。同时也是全国物资北上、西去的战略要地。然而,在中部六省、京津冀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由于山西多年来“以煤为基”战略导向,物流产业形成“凹地”,也是事实。然而,山西通过“后发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流向“凹地”的机会,跨越式发展。

2.山西应当凭“地利”,改善山西物流基础设施环境

近年来,公路网络建设不断加快,“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和“天字型”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内畅外联的物流通道网络基本形成。2013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 823 km,铁路密度达到2.4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总里程13.9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 011 km,公路密度达到89.1千米/百平方千米。

在重大物流载体性项目建设方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山西兰花物流园区、山西大同万昌物流园区、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美特好物流配送中心等大型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从上述情况来看,山西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功能明显改善。

3.山西应当籍“人和”,为山西物流产业发展营造文化环境

大力弘扬“晋商精神”,大力倡导“货通天下”,鼓励企业进行商贸物流。山西除了矿产资源外,物产丰富,文化悠久,生态多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富庶之地。

物流标准化在山西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仓储、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技术和工作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物流系统标准化的过程。近年来,中国模式的经济发展引起全球的关注。其中,标准化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系统标准化作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天津新港等发达地区和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大批物流企业基于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多年来,山西省秉承“以煤为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资源诅咒”。“以煤为基”门槛低,赚钱容易,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不需要复杂的技术,不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因此,多年的畸形发展,导致山西人才流失、知识落后、制造业萎缩,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小。“以煤为基”受制于政策、市场的因素,导致山西时至今日的被动局面。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多年来思想传统、“资源诅咒”、没有动力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GDP质量和社会效益不高、物流“凹地”明显。所谓“凹地”,是指从发展水平来说,山西的经济发展相比其他相对发达省份来说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山西省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地理优势,借鉴其它省份的经验,使政策从“高处”流入“凹地”,使资金从“高处”流入“凹地”,使技术从“高处”流入“凹地”,使人才从“高处”流入“凹地”,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后发崛起,转型跨越。

机遇难得,2014年,伴随着改革红利释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物流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物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其中,快递速运、物流平台、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业态保持增长。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加快,产业细分更加深入,我国专业物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市场倒逼机制效应明显增强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业务调整的动力增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物流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快递速运、物流平台、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人才扩散,重要资源的扩散,带来思想的解放,物流模式的转变正在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享受物流标准化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山西本土的物流企业却生存艰难。山西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门槛、土地门槛、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继续政府政策倾斜,促使形成本土物流品牌,壮大本土物流产业,形成本土稳固的经济增长点。时至今日,或由于环境变迁,或由于市场倒逼,物流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Logistics(物流业)是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的重要行业,而快递业是其中重要的‘领军者’”。山西物流产业在中东部地区处于 “凹地”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由于山西多年来为发达地区做出贡献,牺牲了多次发展机会以及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形成的 “资源诅咒”效应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山西转型跨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政府、企业的共识,物流市场集中度加快提升。

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

创新是灵魂,质量是生命,标准是瓶颈。标准化作为质量的基础,其作用日益凸显。山西是资源大省,从物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山西的物流业一直以煤炭物流“一流独大”,商贸物流、服务物流、绿色物流等发展比较滞后。如何从物流大省变身物流强省,如何完善山西现代物流体系,让山西实现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山西现代物流产业,必须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3个方面发力,基于标准化,培育标准化大环境,通过“政府搭建信息平台+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组织能力+企业唱戏”,在统筹规划、资金扶持、低价供地、完善配套、企业参与、协会管理、市场化经营、信息化支撑等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毫不避讳地说,我省的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物流标准化的重大意义。物流标准化不仅是物流设施、物流信息化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现代物流思想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执政理念“标准化”。政府树立高度重视现代物流标准化产业发展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总之,山西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仍然是经济发展思路的大变革,总目标是还山西经济碧水蓝天;总路线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山西经济生态得已恢复;技术路线是率先发展以物流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以物流标准化为“纲”,以商贸物流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建“货通天下”的三晋物流品牌。实现“服务”与“制造”有机融合,“互联网”与“物流”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山西标准化物流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标准化简述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