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6-02王慧高西栋

新课程·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小学生策略

王慧++高西栋

摘 要:学校作为施教主体,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持续性和渐进性。应注意根据小学生发展变化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知情交融”为旨归,以“适切实效”为原则,以“意行相偕”为准的,以“具体多元”为标准来设计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处理个人事务及与他人、集体、环境的关系时所具有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些学校在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盲目跟风,脱离小学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搞跨越式运动。这种做法难以将“自我管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命需求,使得“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来去匆匆的“季风式”运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适切化和有效化的策略加以保障。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反复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制订如下培养策略。

一、以“知情交融”为旨归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占据着人脑信息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人的多数活动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驱使下进行的。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相对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时,必须充分考量此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以“知情交融”为旨归来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使教育教学不仅晓之以理,更能动之以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擅用激励机制,激发好奇心,刺激好胜心,给予自信心,谨慎维护学生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乐意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定期开办“少年儿童成长故事会”,将古今中外名人在少年阶段的成长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先由教师做主讲,然后聘请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士做主讲,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用相互推荐或毛遂自荐的形式来做主讲。这样,让学生在动人的故事中,入其境、动其情、会其心。还可以定期举行“好孩子比比看”活动,让学生心中树立标杆,主动看齐,激发内驱力。

二、以“适切实效”为原则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执行目标和初步规划目标的能力

皮亚杰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1~12岁的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其中二、三、四阶段正是对应小学阶段的低、中、高三个学段。这三个学段,学生的心理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低学段学生具有明显的遵从性,中学段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约定性,高学段的学生则开始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目标意识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制订层级化的培养策略,而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低学段学生,教师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学情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培养目标,如“管好嘴,不说脏话;管好手,不打人,不乱扔垃圾;管好脚,不踩踏花木草坪”等。对中学段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同伴约定,商讨制订“好孩子好习惯守则”等。高学段的学生,可以在同伴讨论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相应的班级和个人自我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

三、以“意行相偕”为标准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萨洛维和梅耶(P.Salovey & J.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意志力在人的情绪和行为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就必须以“意行相偕”为准,根据低、中、高学段的学生的成长规律,制订适切化的培养规则。这样,才不至于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季风式运动”。

在科学调查,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意志力整体相对较弱、从低学段到高学段而又呈现依次增强的基本特征,实施“低年级教之自管,中年级导之自管,高年级适度放之自管”的方针。比如,低年级设计“争戴小红花”活动,由教师制定标准,让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优秀者在班级光荣墙上贴上小红花,其余学生通过“我与红花找差距”活动,向优秀者看齐。中年级设计“小镜子时时照”活动,让学生和身边的人比照,和老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要求比照,和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照。高年级设计“我的目标—我的行动”活动,让学生在制订行之有效的短期近景目标和长期远景目标后,自觉而定时省察自己的行为,看看行为有无偏离目标,行为是否利于目标的达成,做到“日三省乎身”。这样,以意促行,意行相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四、以“具体多元”为标准设计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和处事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并非同质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他把人的智能分为: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等八种组合。在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这种理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小学生是一个智能多元的群体,每个人的成长需求和成长环境不同,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和处事能力,保证培养活动的实效化,必须以“具体多元”为标准,设计不同向度和难度的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元性和能力的差异性。

为此,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调查走访家长和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设“语苑”“音乐台”“数学之角”“欢乐运动场”“自然观察团”等校本化课程。每门课程,分别根据高、中、低学段分组设计梯度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比如,就“语苑”来说,低年级可以开设“学话组”,中年级可以开设“故事组”,高年级可以开设“演讲组”等等。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将自主选择和分工协作结合起来,根据自身和小组需要商讨阶段性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评价办法等,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适当把握参与度和收放度。这样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处事的能力。

总之,要让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适切化和实效化,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对象,以实践为基础,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在厘清校情、辨清学情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养策略。当然,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尺牍之内难以尽言。笔者所述的培养策略,是仅就“必要”层面而非“充分”层面来谈的,难免挂一漏万,祈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乔建忠.情绪研究的取向与动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0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许远理.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朱秀芳.小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誗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小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