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
2015-06-02汪克胜
摘 要:语文不仅是一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传承文化的学科,而小学语文在传承历史文化中肩负着奠基的作用。如何教好语文这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谈了几点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组织教学
一、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和传承性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往前推进,留下丰富的文化印迹。语文教师本身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产物,他的教学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包括知识修养、生活经历、个人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了解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的教学才不误人子弟。比如,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推进就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和传承性,若当今的教师还以教学大纲为执教依据,那么他的教学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好比无水之鱼。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记得我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就赶上了两个变化,一是从一年级起教材版本在改变,二是校本研修已进行到了第二轮。再比如,我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在教我们的语文课文时常提到的两个词就是“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现在我教语文就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再过几年,语文教师在传承文化的时候,方法与手段又会大大地更新了。
二、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有着浓厚的兴趣必然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了。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事倍功半了。我在2004年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我教他语文的时候已经是六年级了,小学快要毕业了。当时的数学老师告诉我说,他的成绩特差,上课基本不听课,作业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好歹总算要毕业了,早点毕业我们也算脱离了“苦海”。哦!下课了,我连忙叫班长把他叫到我办公室里来。“报告!”随着一声洪亮的报告声,我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小孩:身材不高但很结实,圆圆的脑袋,黝黑的皮肤,一双眼睛滴溜溜地扫描着我。这也不算一个笨手笨脚的孩子啊!于是,我开始与他接触。经过一段时间我知道了,他家就在学校附近,而且他家是生产罗马柱的。他爸爸妈妈整天忙于生意,从小就很少管他,他就和水泥、模具一起成长着,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哥哥,成绩非常好,深得家人的喜爱。全家人都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他哥哥的身上,从来不会让他哥哥到厂里干半点活,可却时不时地叫他去帮忙!时间久了,家里不管,老师也自然落得个轻松。渐渐的,渐渐的,他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好办了。我知道他喜欢打篮球,所以每天放学后总喜欢叫他留下来陪我打打球,打累了就写会作业,不会的就当面问我。我也耐心地对他讲解。我趁他上课的时候还到他家去做了个家访。在他爸爸妈妈面前好好地表扬一下他,说他很聪明、很好学、很活泼,将来应该很有前途的,不过要家长一起配合。他的父母听了觉得很意外,不过也愿意尝试一下,看能否提高他的成绩。我要求他的父母要像对他哥哥一样对待他,并不断地表扬他。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蹭蹭地往上涨,课堂上也愿意积极回答问题了,课外活动也总是闪现出他活泼的身影。一个人,只要兴趣上来了,哪有学不好的道理呢?最终毕业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他居然考了82分。这个成绩我相信他和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
三、语文教学必须夯实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学习语文要夯实基本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要夯实的基本功有哪些?又怎样夯实呢?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即要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我认为,语文的基本功是综合的,包括听、说、读、写及思维、习惯等,在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的是汉语拼音的学习和运用,虽然汉语拼音集中安排在小学一年级学习并运用,但它却关乎中考甚至高考的成绩,甚至关乎一辈子的语言交流,所以我们的启蒙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上汉语拼音课是多么的重要啊!其次,就是识字、写字的教学,识字就是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使用方法,识字是写作交流、用词达意的前提。比方说,造句、写话和交流。写字强调的,一是规范,二是正确,这样的事例就太多了,比如“冒”字、“武”字等这些常用字,我们很多成年人都容易写错,还有,有的人写字总是歪着个脖子,甚至有的大学生都害怕提笔写字,依赖于电脑,归根其原因就是小学训练得不够扎实。再次,就是良好的习惯,如果你从幼儿园里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自己整理书包,摆好课桌椅,排着整齐的队伍放学,用完了的废纸垃圾及时扔到垃圾桶里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话,那么不仅今后的教学会顺畅得多,有些习惯甚至还会带出校园、走向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基本功就是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我上课有个习惯,就是每提出一个问题以后总要等等,即使有人立马举手了,我不会马上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一旦先举手的学生回答了问题,其他的学生就不会动脑筋了,习惯于套用别人的答案,所以,这一等,就会给其他学生思维的空间,让每个人都享受思考的幸福,同时养成独立思维的人格魅力!
四、组织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呢?指导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是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一本书,学生拿到手后,总会把自己感兴趣的图画、文章等先阅览一遍,其实,在上一节新课之前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预习,这样在新授时更容易推进教学进度,学生也容易接受。其次,应指导学生多看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对话”,然而话虽如此,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呢?这就要发挥表扬的作用了。我们班上有位学生,他爸爸跟我说她在家里很喜欢看书,第二天,我便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了她,并掀起向她学习的高潮,我还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借阅卡,引导他们借书,这样,班上的书香自然也就浓了。还有,应鼓励学生多表达。这表达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课堂外、购物、走亲访友时,不妨让孩子多说说话,对于孩子表达上的错误,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能呵斥,因为他们毕竟还小,生活阅历和语法知识掌握的并不多。相反,要鼓励、引导学生表达。言为心声,敢说了,会表达了,学生自然开朗了,情感自然丰富了,何愁他们写不好书面表达呢?学生拙劣的日记和不完美的作文都是他们辛勤写作的“结晶”。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说写得好,下次写的肯定更好的话。激励的并不是作文本身,而是在孩子们心目中种下一颗爱读、爱写的种子。
五、要树立大语文观
所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讲的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生活是孩子一辈子的老师。所以,我常跟家长聊天聊到这个话题,希望他们让学生多出去走走,走进大自然,了解季节更替带来的万物变化,了解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走进社区、街道,了解城市的变化和身边的新鲜事物。而作为教师,更应树立大语文观!只有我们自己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会带给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
总之,当教师虽然辛苦,确实一个需要智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教师一生将培育出多少优秀的人才,改变多少家庭的命运啊!我又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愿我们所有的执教者都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参考文献:
章小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J].小学教学研究,1995(01).
作者简介:汪克胜,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就职于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安庆市学科带头人。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