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心悄悄,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问题频现为哪般?

2015-06-02程醉

中国纤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服装

程醉

众所周知,纺织品的纤维成分含量是其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原材料成分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件纺织服装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是判断该产品是否货真价实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国家标准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中强制规定了产品的使用说明中必须要有纤维含量的标识,并且标识的要求应按照纺织行业标准FZ/T 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来执行。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纺织品纤维含量不合格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零售市场:飞蝗蔽空日无色

在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频频出现名不副实,甚至是虚假标注这类型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时候,我们首先就不得不思考其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利其滋生的土壤又到底是什么?

2015年1月中旬,外出务工人员马伟强夫妇回到了四川老家过年。周末时,夫妻俩一大早便搭车前往县城准备给一直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购买过年的新衣服。在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一番转悠之后,他们才发现经济甚为落后的小县城里,稍微上点档次的服装店里品质差不多的冬装售价远比一二线大城市要贵得多。

马伟强在外干的是在建筑工地上做泥瓦匠的工作,虽然他现在每工作一天的收入能够达到三百元上下,但是由于每月刨除刮风下雨、停工待料、停水停电等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开工的时间,平均算来一个月能保证20天左右的工作量就算不错了。因此,他的收入远没有一些媒体吹嘘的泥瓦匠月收入上万那么“惊人”。店里高档服装店里动辄千儿八百一件的衣服,朴实的夫妻也难免有些舍不得。

于是,马伟强便带着妻子来到了相关部门在广场上临时设置的年货集市上寻找合适的衣服。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都纷纷赶回了老家,原本冷清的小县城里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被吆喝声、音乐声、叫卖声、小孩们的嬉笑声笼罩的年货集市里,过年的气氛被烘托得越发的浓烈。在一家销售服装的摊位前,马伟强被“迎新春,3折酬宾”的广告吸引了进去。货架上琳琅满目地挂满了颜色花哨的儿童冬季服装和深色系的中老年人服装,显然这个服装摊主已经十分准确地“圈定”了自己的消费群体。

马伟强拿起一件亮黄色的儿童上衣仔细摸索、观察之后,便向摊主询问起了价格。摊主并未立即给出报价,反而是耐心询问起他家小孩的年龄、身高等问题。随后,她才把挂在衣服里面的吊牌扯出来一边递给马伟强看,一边说道:“这是正宗的羽绒服,原价要1000多,现在打折只要330块钱。”马伟强认真一看,吊牌上白底黑字印着“面料:100%锦纶;里料:100%聚酯纤维;填充物:白鸭绒;其他填充物:100%聚酯纤维;含绒量:90%白鸭绒、10%羽片;统一零售价:1080元”等字样。马伟强觉得这个吊牌非常正规,特别是底下还印有洗涤标示和“企业已经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内容更加坚定了他对于这件儿童服装质量的认可。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马伟强夫妇最终仅以180元的价格便为家中的小女儿买到了这件亮黄色的羽绒服。然而,春节期间由于小孩子燃放烟花爆竹时一不留神把这件衣服烫出一个大洞时,马伟强才意识到自己又掉进了不良商贩预先设置好的“埋伏圈”。衣服被烫坏之后,家长自然最关心小孩的身体是否也受到了损伤。于是马伟强便将这件羽绒服给小孩脱了下来顺手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没想到一股强烈的塑料烧焦的味道顿时引起了他坐在周围的亲戚们的注意。有好奇心强烈的人还把衣服里的填充物扯了一把出来,用打火机烧后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白鸭绒,而是正宗的化纤。

知道上当受骗的马伟强多少有些无奈,县城里售卖年货的临时集市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再说去一趟县城不但来回要花好几十元车费还需要耽误一整天的时间。最后还是孩子的妈妈有办法,剪下旧衣服上一块带着花朵图案的布料将破洞缝补起来。不认真看,并不容易发现衣服上的修补痕迹。实际上,即便是被其他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在当地也不会被人笑话。因为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偏远小山村里,并不是每一个小孩子过年都有新衣服可穿。

不良商家,利用价格便宜的化纤冒充白鸭绒进行销售,其主要目的无非就是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其过程中使用的道具,透明的塑料“羽绒充气标”、吊牌、水洗标等物件,在各种网络交易平台上是随处可见,售价一两毛钱一个堪称唾手可得。因此,赚黑心钱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问题频发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一些企业和经销商通过虚标纺织服装产品面料的纤维成分来达到快速提升销量、清空库存、回笼资金的目的也是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夜幕掩饰中,各种类型的夜市、地摊总是人头攒动,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在这些地方,标榜着“纯棉”、“真丝”的纺织服装产品更如过江之鲫不绝于眼。由于使用历史悠久,我国消费者对于纯棉、真丝纺织服装产品的认知度、认可度都相当高。特别是贴身穿着的内衣、袜子等,大家都以纯棉、真丝面料为首选。

夜市、地摊里,“十块钱三双”的袜子、“十块钱两条”的内裤是最为常见的纺织服装产品。由于价格低廉,恰好又迎合了到夜市、地摊中购物的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乃至“贪便宜”消费者群体的购买需求。所以,这些袜子、内裤也是最为热销的纺织服装产品之一。同样也是因为便宜,购买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也大多不会深究其质量是否合格,面料的纤维成分含量是否名副其实。即便是使用后出现了质量问题,想想也不过三五块钱的东西,消费者一般都随手一扔再换一条/一双一模一样的使用便罢了。他们并不会产生维权、投诉之类的想法。

所以,我国一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以及一味追求低价的不良消费习惯从客观上为纺织品纤维含量不合格的问题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既有不良企业、经销商以追求暴利为原动力来生产制造,又有畅通的销售渠道,还有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一个完整甚至是成熟的纤维含量不合格纺织品的产业链自然也就形成了。在相关各方面、各环节的“不守规矩”,并最后形成的合力才是导致我国纺织服装市场上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产品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消费者们:泪眼问花花不语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的相关情况都是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服装面料使用的各种纤维原材料也是越来越多。简而言之,纺织服装面料涉及使用的植物纤维、动物蛋白纤维、再生纤维等等可以说其“面”是相当宽广。这也在客观上,让生产销售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四川某地级市,历史上便以生产丝绸及其相关产品闻名于西南一隅。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工业经济基本上以丝绸行业为支柱产业。当时的城市人口中,超过三分之一在丝绸企业就业。因此,可以说这个城市里的原住民中很多人对于真丝和真丝绸产品了如指掌。但是,面对其他纤维面料的纺织服装产品时,这里的消费者们就难免无所适从了。

2014年11月的一天,三个操着西北口音的外地人开着一辆皮卡车来到了该市某丝绸厂职工宿舍区。找好位置之后,他们便摆开了架势开始叫卖、兜售起所谓的纯羊毛袄子、马甲等服装产品。四川当地本来就不出产羊毛,加之平常使用羊毛纺织品的概率也很低,所以消费者对于羊毛产品的知识几乎是空白。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这家大型国有丝绸企业的改制,年轻的职工开始自谋出路,到如今仍然住在这个宿舍区里的大部分都是离退休老职工。老同志们白天习惯在宿舍区的坝子里三五成群,聚而聊之。这叫卖羊毛服装的吆喝声,很快便把他们吸引了过去。大家一边拿起衣服来观摩,一边便七嘴八舌地评论了起来。凭借多年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有的人说马甲质量好,有的又说可能是假羊毛。间或一两个喜欢抬杠的老人还争论几句,场面十分热闹。

眼见人气已然聚集了起来,卖羊毛服装的中年人便开始了他的“表演”。此人云,他们是甘肃某毛纺厂下岗的工人,因为企业破产发不出遣散费便以这些羊毛服装充抵。所以,他们兜售的羊毛服装不但质量上乘,并且价格还很“安逸”。随后还像模像样地开始教给大家一些辨别真假羊毛服装产品的“技巧”,比如用打火机烧、看灰迹等。

或许是出于对于这些毛纺厂的“下岗工人”的同情,或许是出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卖东西的没费多大工夫忽悠便有些老同志“慷慨解囊”购买了马甲、羊毛衫等产品。然而,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这些人却突然开始跳水处理剩下的产品。早上卖120元一件的羊毛衫,立马降价到50元;早上卖100块一件的羊毛马甲,现在只要30元就能拿走。

不料,他们的此举又被一位买菜回家的老太太发现了。这位老人上午便花了100块钱买回一件羊毛马甲,一看转眼就降价了70块便怀疑羊毛衫是假货,不依不饶要求退货。从而引起了纠纷,并且引发围观导致更多老年人赶来要求退货。兜售假货的商贩显然不愿意到手的“鸭子”飞走了,自然也是态度强硬拒绝退钱。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双方争吵加剧事态也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接到群众报告的辖区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了现场进行处置。最后在民警的调解下,这伙人给赶来的五六位老年人进行了退款。而更多没有及时得到消息的老同志们,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事后笔者曾经就此事专门与该派出所领导进行过交流,据其所长反映,遇到这种因为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可疑引发的纠纷比较常见,但是对于派出所处理起来也感觉最为棘手。其一,这种消费纠纷理应由工商部门进行解决。但是这类纠纷又经常发展成打斗、抓扯等肢体冲突,又必须由派出所进行处理。其二,鉴定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的工作,又需要质检部门来进行。其三,一旦调解不成功双方最终还得到法院打官司解决。

也就是说,由购买一件纤维成分含量可疑的纺织服装产品引起的纠纷,涉及金额几十或者几百元钱,要走正规程序解决却要牵涉好几个部门的好几个单位。其间花费的当事双方各自的精力,浪费的行政资源,耗费的时间,综合算下来可谓“成本”太高。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或者说因为纺织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进行解决,可能需要政府更高层面全盘进行研究部署,而绝非一个部门一家单位能够自行协调处理的问题。

纺织服装产品的纤维成分含量问题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来判断它,而彻底分析一件衣服、一块面料的纤维成分含量又需要相当的技术水平。同时,服用纤维的种类又太多,因此它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比如说,即便是一位资深检验员,恐怕他也无法熟练地检验出一块麻面料或是丝绸面料的纤维成分含量。更何况,麻纤维里还有汉麻、苎麻、黄麻纤维的不同;丝纤维里也还有桑蚕丝、柞蚕丝等的区别。所以,要彻底解决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的问题必然将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行业自律:面壁十年图破壁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出现的各种问题屡禁不止,打而不绝的现象,窃以为从大力加强纺织服装企业的行业自律,不断增强行业形象这方面入手来进行化解,似乎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行业自律,无非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贯彻,以及用纺织服装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企业的行为两大方面。

与此同时,研究如何解决不断加大对于故意虚假标注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以目前情况分析,只有严罚重处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住这种影响纺织品质量行为泛滥的猖狂势头。

从2014年5月1日起,我国的《纺织品纤维含量标识》新国标实施,新标准规定了纺织产品纤维含量的标签要求等,如天丝、人造棉等这些成分标识将不能再继续使用。

但实际上,就在前几天一位女同事收到其在对口帮扶地区工作的丈夫快递来的一件春季上衣,正当她洋洋得意地在办公室显摆,大秀夫妻恩爱之情时,不慎滑落的衣服吊牌却暴露出了问题,因为其上面明确写着面料:天丝。据了解,新国标实施之后类似“天丝”这样的俗称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正确的标示方法应该将“天丝”更改为“莱赛尔纤维”。虽然说女同事的这件上衣并不一定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其标示的纤维成分含量显然不符合规定,并且由此可以推论出该件上衣属于纤维成分含量与标注不符合实际情况,多少存在一点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实际上,我们长期以来颇多诟病的一些网上服装销售平台在对于虚假标注纺织服装产品的纤维成分含量的处罚规则上,早就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2015年初,四川一位在国内某大型网购平台从事网上服装产品销售的青女士,意外收到了该网购平台的“罚单”。原因是其销售的一款羊绒裤子,描述为纯羊绒,但在被该网站的抽检中,经由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发现实际纤维成分含量为:羊绒50%;棉50%。根据我国《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羊绒纤维含量达95%以上才可以标记为100%羊绒。据此,该网购平台判定青女士的销售的产品是纤维成分材质描述不符,是一般违规或将面临扣12分的处罚。

按照该平台事先制定的规则,“商家因一般违规行为,每扣12分即被给予限制参加其营销活动7天、向其支付违约金一万元的处理”。这样的处罚力度和金额,实际上已经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实体服装店的处罚。想来,不论是哪一个商家因为销售纤维成分含量存在问题的纺织服装产品,而受到如此巨大的损失,一定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从而减少其再犯同样错误的概率。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历来具有诚信的优良传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更是从古至今无数杰出的商业界领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就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正确客观地将产品的纤维成分含量标注于吊牌之上,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之所以目前出现纺织服装产品纤维成分含量的各种问题,无非是很多人还没有读懂先贤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里所说“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这段话而已。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