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地延安 大爱无疆

2015-06-02刘春玉胡运森

慈善 2015年3期
关键词:西林延安慈善

刘春玉++胡运森

延安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革命圣地,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3年里,为改变中国历史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更是一座具有传统慈善文化和现代慈善风尚的城市,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的美誉,传说唐朝年间,一位叫尸毗的云游高僧来延安修行,一日见一只饥饿欲绝的老鹰凌空而坠,气息奄奄。这位高僧大发慈悲,将自己的肌肤割舍给老鹰,老鹰得救了,这位老僧却仙化了。由此延安改名为“肤施”,成为施舍与奉献的象征。近些年来,延安人民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而成立于2002年的延安市慈善协会,与县区慈善组织联动,用延安精神做慈善,13年累计募集善款物3.3亿元,设立永久性基金1000万元, 冠名慈善基金3.47亿元,实施救助项目228个,发放善款 3 亿多元,惠及贫困群众78多万人。 在扶贫济困、替政府分忧,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协会 2009年获“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2010年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殊荣; “医疗扶贫新长征工程”慈善项目2011年获中华慈善奖;2012年延安市荣获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六星级称号;2014年延安荣获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称号,名列全国22位,在西部11省区城市中名列第一。期间打造出的慈善新天地名片多彩而亮丽,涌现出许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的人和事,笔者特从中采撷几朵慈善浪花,与读者分享。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圣地有难 八方支援

2013年7月,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特大复合型自然灾害,导致延安13个县区、15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社区的154万多人受灾,3万多间房屋倒塌,死亡42人,78万人撤离,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多元。灾情发生后,全市数10万干部群众挺身而出,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一线。中省和全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救助受灾群众,支援灾区重建家园,谱写出一曲曲大爱之歌。

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下拨救灾资金5000万元;省发改委,民政厅、水利厅下拨资金1400万元。陕西省慈善协会向延安市慈善协会发来慰问电,并先期紧急捐助10万元,用于救助受灾群众。

正在延安参加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恩革命圣地延安行”活动的企业家们,当即捐款740万元,支持救灾和灾后重建。

陕西锦世达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海宁捐赠价值200万元的救灾物资。陕西菁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海龙捐款100万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集团分别捐款50万元和200万元。

市区县机关单位职工捐款1500万元,市上慈善义演捐款18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 在20多天里,全市实现了70多万人大转移,设立安置点852个,安置受灾群众7.98万人。社会各界捐款达两亿多元。一项项捐赠汇成了爱的海洋,成为百万延安人民抗击灾害、战胜灾难的巨大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王西林

在陕西做慈善“七个之最”

“奋斗一生、奉献一生、快乐一生”,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延安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董事长王西林办公室里挂着他自己书写的人生格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王西林的童年是悲惨的,八岁时父亲蒙冤被打成历史反革命 ,一家人1962年离开西安,落户到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玉家崖村,生活清贫的他从小造就了能吃苦拼搏的精神,也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要帮助有困难乡亲。

1987年,王西林凭借当司机的老本行下海跑运输办企业,从承包两辆解放牌汽车起步,经20多年发展,成为拥有8个子公司、一业主导多元发展的民营实业集团。总资产8.4亿元,年产值10亿元,年上缴税费4800万元。从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实业发展,这期间他把爱奉献给了公益慈善事业。

“谁赢得了孩子,谁就赢得了未来”。早在1988至1997年,王西林投入善款500 多万元捐赠给宝塔区玉家崖、王家坪、富县、志丹、大荔等10所希望小学,使1万多名孩子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当年,王西林曾考取中学却不能就读,他希望这样的事不再重演。2001年,宋伟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高达13万元学费,使下岗工人的父母十分焦急,王西林得知消息后将3万元送到宋伟手上。2006年以来,王西林在省、市慈善协会设立了4300万元慈善助学基金。至今资助贫困大学生 3853 名, 发放助学金1537万元。

2004年,王西林投资1.6亿元,建成延安育英中学,办学10年来,每年资助百余名贫困生免费入学,已累计减免和奖励学生的费用达868万元。骨髓炎患者冯化,白血病患者张梅等30多名学生得到他的救助治疗,顺利完成学业。

多年来,只要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都热心参与。作为政协委员,他为陕南秦巴山区投入640多万元,建“慈安桥”118座,解决了16万村民和学生的生产、生活和上学的困难。他投资750万多元帮扶宝塔区麻洞川乡樊村和洛川县黄章村,修道路,建大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先后为汶川、玉树、陕南、舟曲、延安、鲁甸等地赈灾捐款达1482万元。他累计为慈善公盖事业捐款1.16亿元,获得“全国劳动模范” “中华慈善奖”等60多项荣誉,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延安乃至陕西参与慈善时间最长、捐款数额最大、涉及地域最广、参与项目最多、慈善信誉最好、慈善理念最新、荣誉褒奖最高的企业家,被誉为“三秦慈善第一人”。

爱心企业家张平

1.1亿多元回报家乡父老

“人活着要有追求,能为大多数乡亲谋福利是一种幸福”。这是延安治平建工集团董事长、宝塔区李渠镇碾庄联合村党委书记张平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他19年慈心善行、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真实写照。

1963年,张平出生于宝塔区张新庄村,幼年家境贫寒,他和村子里乡亲一样过着苦日子。从小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贫困,帮助他人,回报家乡。

1996年,创业之初,他就捐20万元,为家乡张新庄村修路。随后又投资60多万元给村上引水、修农田、建学校,把村里青年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如何让村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一直是张平的愿望。2005年他捐资3500万元,建设家乡新农村,给村民建成砖窑30院121孔。统一配置了太阳能热水浴室、电视、沙发、饮水机、电话等。同时,建草坪、花坛、植树、硬化道路,修建广场,使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土窑穴居的历史。从2006年以来,每年的农历4月,出资请演员唱大戏3天,免费为乡亲提供美餐,每年有两三万人次观看,尽享传统文化盛宴。2007年,张平出资1700万元,率领大家开山造地110亩,建起产蛋百万公斤的养鸡场,使村民有了致富产业。2014年张新庄村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2008年,张平应碾庄庙圪台村、郭梁畔、石家畔村和九沟村等18个行政村党员的要求,全票当选为联合村党委书记。他捐款1200万元,修通了连结18个村的柏油路。修农田820亩,修鱼塘120多亩,修果园2200亩,建大棚160座,使昔日贫穷封闭的碾庄沟18个村,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一村一品、多业发展的一体化大产业格局。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355元,较2008年翻了两番。为了照顾乡村老年人,2006年就在市慈善协会设立了助老基金,每年为18个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即70—79岁的每人600元、80—89岁的每人700,90岁以上的800元,2008年起又将老年人年龄下延到65岁,同时为张新庄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慰问金。村里的老人高兴的逢人就说:“我们和张平的父母享受着一样的待遇,张平真是一个大孝子。”从2006年到2014年,9年间已慰问乡村老年人3152人(次),发放慰问金217万元。从2004年到2015年,他连续12年春节为乡村7700户农村特困户送去米面油肉等慰问品,总价值380万元。

他还资助贫困大学生1817人,发放助学金570万元。平日里资助残疾人、病患者、困难人群更是举不胜举。19年间,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达1.06亿元。获得 “三秦慈善奖”“陕西省十大慈善人物”“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诸多殊荣。

“张兴庄盛世重建新家新貌一派新景象 平常人慈心善举美德美行八方美名扬”这是张兴庄村口牌楼上镶嵌着的一副对联。这32个烫金大字,可谓是张兴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鲜活反映,可谓是共产党员张平慈心善行、奉献人生的生动诠释。

江苏志愿者范跃宁

自费86次来延做慈善

延安老区的发展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江苏无锡范跃宁就是帮困扶贫延安老区的爱心人士之一。56岁的范跃宁是一名普通公务员,他从1998年至今,已连续18年利用休假时间,自费86次来到延安老区帮困扶贫。不仅个人捐出工资收入40多万元直接帮助困难学生和农民,还带动社会爱心人士完成30多个扶贫项目,捐资捐物总额达2000多万元,资助延安困难学生5000多人、帮助贫困农民3万人,尤其是在担任陕西省和延安市慈善专员10多年来,更是乐于奉献。

范跃宁在延安做慈善,是从1998年随同无锡市党政代表团第一次步入延安黄土地开始的。那天,车队经过一个无名小山村的学校“方便”,竟然这个学校连厕所都没有。只有不足十平米的阴暗窑洞,有5、6张破桌子,20名学生。代课老师是一名23岁姑娘,她每天要往返步行60里的山路,而当时每个月只有50元的代课费,有时还无法按时拿到!代表团一行感动之余急忙把500元钱塞到女教师手中。

“我要学习的就是她的奉献精神!”从此,他有了一个帮助他们的梦:只要大家携手同心,少抽一条好烟,少喝一瓶好酒,就会使这里的师生温暖如春!

延安宜川县程落村近千口人,祖祖辈辈吃着含氟量极高的劣质水,许多人患有大骨节病。他将调研资料带回无锡,联系无锡第一百集团106名党员、劳模、优秀职工与该村贫困村民结成帮扶对子。15年前,范跃宁动员无锡爱心人士捐资20万打井,并把优质泉水从山里引进200多户农民的窑洞炕头,从此至今全村再没有一例新增大骨节病,村民健康有了保障,家家过上了安康生活。

范跃宁率先捐赠5000元帮助延安500名贫困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并首倡“我是一滴太湖水,我要回报黄土地——社会爱心人士为延安贫困农民捐赠医保费活动”。几年里,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数十万元,使延安3万多户贫困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

不仅如此,近几年范跃宁还应江苏、陕西等地邀请,为大中小学,机关,部队,企业作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向成千上万人传播正能量,使许多人自觉加入了热心公益的爱心志愿者队伍。

正因如此,2012年4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加编者按以《公益雷锋范跃宁》为题报道了他的志愿慈善事迹;2013年3月5日中央电视台六集文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第六集专门讲述了他的故事。他获得中省市荣誉达50 多项,还赢得了江苏和陕西、无锡和延安四块“道德模范”奖牌,成为全国唯一的“双省双市”道德模范称号。

慈善阳光耀圣地,爱心之矩暖宝塔。延安正是因为有像王西林、张平、范跃宁、赵玉科、庞永宁、郝成斌、刘新义、纪斗贵等一大批慈善家的爱心奉献,点燃着一簇簇圣地慈善的熊熊圣火,谱写出一曲曲情满人间的动人乐章,使延安成为一座首善之城、大爱之城。如今,延安市委和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延安考察调研“发扬延安精神,建设美丽延安”的讲话精神,各级慈善组织积极聚集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扶贫济困力度,不断续写慈善事业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西林延安慈善
延安的故事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设计
题西林壁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