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海小兵
2015-06-02何基刚
何基刚
今年47岁的秦小兵除了是名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法官外,他还是人称“活菩萨”的新四军老战士、无锡市首届“十大慈善公益人物”秦洪的儿子。秦洪于1993年创建无锡民间第一个慈善团体——“恒海希望工程”,坚持做了近20年慈善事业。2012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秦洪因病逝世。母亲走后,秦小兵纠结过,要不要把“恒海希望工程”解散,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自己也落个清闲。
秦洪去世后,工资卡上只有上个月的离休工资和一次性抚恤金。这点钱仅够秦小兵在上海青浦新四军广场帮母亲买块墓地,让她“回归”曾经和她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中去。料理完母亲的身后事,秦小兵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数十本的捐款收据和几木箱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千名捐款爱心者的名单、一封封受助者的来信,还有无锡市、滨湖区两级慈善组织以及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教育部门颁发的一摞摞的捐赠证书、锦旗、荣誉证书,这些“遗物” 彻底把秦小兵震着了。
秦小兵细心整理着,它们既显得普通又弥足珍贵,普通是因为它们用金钱来衡量不值一文;珍贵是因为每件东西都记载母亲这些年辛劳的足迹。秦小兵清楚的记得母亲离休后比离休前更忙,每个月近万元的离休工资到月底就“花”个尽光,还经常伸手找他索要“赡养费”。当他看到这些“遗产”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神经末梢,好像逐渐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会宁愿苦自己,也要把省吃节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做好事,这么着迷做好事,到底图个啥?
秦洪走了,但好事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很多原来恒海希望工程的捐款小组都是秦洪坚定的拥趸,每个月都依然把数万元善款交到她儿子手中,他们继续相信秦洪和她一手创建的“恒海希望工程”。手捧着一笔笔饱含信任的善款,秦小兵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接过母亲的“枪”,做恒海的一名“小兵”,将这项凝聚着母亲心血的好事坚持做下去。
作为“恒海希望工程”的一名“小兵”,秦小兵从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一点一滴的做。日子一长,恒海的老人们慢慢地发现小兵做好事身上有许多他母亲的影子。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秦小兵日常工作很繁忙,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陪爱人逛商场和陪女儿逛图书馆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近三年来,恒海希望工程实施助学、扶危、济困等公益慈善行为70余次,合计支付善款50余万元。每一次,秦小兵都尽心尽力把这些好事做好做圆满。
无锡广播电视台《阿福聊斋》主持人黄波是秦小兵的“粉丝”。一次秦小兵听黄波讲述了惠山区洛社镇沈俊宇小朋友罹患白血病而家庭债台高筑的信息后,“恒海希望工程”很快捐助了医疗费30000元。不久,秦小兵又带着爱心义工向重庆市万州区在锡打工的罹患尿毒症的23岁小伙李彬,送上5000元医疗救助金。身在异乡的李彬收到这笔爱心善款时,早已眼圈发红、唏嘘不止,他拉着秦小兵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这几年除夕夜钟声敲响后,秦小兵都会代表受助者给爱心人士一一编发拜年短信,表达内心一份真挚的谢意。虽然秦小兵懂得大恩不言谢的道理,感谢的语言说的再多,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实际行动的回报,才是真正的谢恩,但他也认为必要的祝福和永久的铭记还是不能少。
秦小兵接手恒海希望工程以来,不但率先垂范,还把爱人叶月容拉进来,并且每年自家向恒海希望工程捐资10000元。他说,劝人为善必须首先做善。三年来,恒海希望工程捐资人员队伍呈现逐步壮大的良好趋势,不但原先的爱心义工队伍没有一个“逃兵”,而且队伍还明显增大了许多。
恒海希望工程这几年在不断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也在思考探索尝试适应时代变迁的方式方法。在捐资助学方面,尝试一次性帮助与长期帮助相结合的新模式。除了每年通过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定向向江南大学20名左右贫寒学生的一次性助学捐款,还尝试向其它贫困地区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中小学生,采取结对帮助直至完成学业的方式,或者采取发放文具、学习用品的实物帮助等方法,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助学方法。在扶危济困方面,仍然要坚持并改进便捷、快速的好传统,形成快速决策、及时行动的机制,在需要的地方第一时间送达温暖。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恒海,关注恒海,支持慈善事业,秦小兵开通了新浪微博“恒海希望工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恒海希望工程”是个做善事的民间组织,也越来越多的知道了恒海有个叫小兵的为人很善良。
一千多个日子里,秦小兵因为接触了太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了一幕幕叩击心扉的场景,他越来越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越来越清楚,大多数帮助他人的人与接受帮助的人素未谋面,甚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擦肩而过的机会都没有,但爱的力量却可以穿越心灵、穿越时空,让需要帮助的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份来自他人的温暖。
一夜春风,楼前的几株玉兰已是满树繁花,暗香涌动。这使秦小兵的思绪不由得飞到了上海青浦新四军广场,那里的白玉兰也正是缤纷烂漫的时候了。绽放的白玉兰洁白无瑕,是他母亲秦洪心中最美的花。它告诉秦小兵很多故事,曾带给他无限温暖,传递给他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