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社会根源、嬗变历程与现实意义
2015-06-02陈斌陶冶
陈斌 陶冶
美国作为世界上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功不可没。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是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先驱,在此之后,企业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和运作型基金会等其他慈善基金会形式才陆续出现。可以说,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成长发展为其他慈善基金会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并在整个慈善事业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家庭慈善基金会不断集中的财富改变了慈善机构的影响力和责任度,以及慈善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平衡关系,使个人有机会去直接地、也更为有效地去影响变革。”
一、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诞生条件
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点考察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其产生既是缓解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富家族履行宗教教义、遵从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独特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家族慈善基金会在美国的诞生。
(一)经济基础
十九世纪末,美国工农业的繁荣使整个国家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特征。生产高度集中和资本大量积累的趋势充分显现,工业巨头们在各行业开始形成垄断。为了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抵抗经济危机影响,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使得这种垄断更加牢不可破。垄断财团的兴起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家族,卡耐基的钢铁托拉斯、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据估计,到1890年,美国前1%的家庭手握着美国国民财富的半数以上。一旦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何有效地花钱反而成了比如何更多地赚钱更加困扰富豪家族的问题。建立在雄厚物质基础上的慈善基金会,成为这些富裕家族理性“散财”、提升名望的最终“归宿”。
(二)社会矛盾
二十世纪初,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程度加深,暴露出纯粹的自由市场竞争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弊端,市场失灵的产生亟需外部力量进行纠正。然而,美国一贯的“小政府”传统和人们对于政府能力的不信任,使得政府无法发挥好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对民间力量开展慈善事业的制度需求。富豪家族作为最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主体,理所当然成为了社会期待的制度供给者。“进步主义”运动更是给富豪家族施加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以强硬的态度将富豪家族推到了制度供给的前线。然而,最有希望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富豪家族,却由于社会的反感,无法借助已有的慈善机构发挥力量,只好自己成立家族慈善基金会,开展慈善捐赠和慈善项目。如洛克菲勒由于长期背负骂名,并不容易找到接收他捐赠的慈善机构,只好自己出资直接对教堂、学校、医院等进行捐赠;随着捐赠数额的提高和捐赠项目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慈善活动,“需要建立一个处理这些慈善事务的机构,就像生意上的业务机构一样”,于是他带领家人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以更加制度化的有效方式开展慈善事业,将家族慈善事业发扬光大。
(三)政策制度
税收政策对于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家族财富的分化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动荡,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安定社会民众情绪,美国政府自1913年和1916年分别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并逐年提高税率,驱使美国家族慎重决定留在自己手上的财富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家族慈善基金会扶贫济困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许多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为了表示嘉奖及鼓励这一慈善机构的发展,政府设置了优厚的慈善捐赠与慈善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家族参与慈善事业。并且,政府严格确保税法中的规定良好实施,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税收政策亦是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产生的一个积极推动因素。
(四)宗教思想与文化传统
宗教思想与文化传统是影响家族创立慈善基金会的内在因素。随着殖民开发,英国的宗教也随之传入美国,《圣经》中的教诲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同。他们信奉上帝,认为人分“选民”和“弃民”,通过劳动取得财富是“选民”区别于“弃民”的方式。因此,人们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认为站在权力和财富顶端的人们是竞争中的胜者,理应得到他们能够得到的一切以及世人的最高称赞;而竞争中的弱者则只好承受一切必要的困境。但是,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反对奢侈浪费、挥霍无度,严厉斥责将追求财富作为自身享乐目的的行为,认为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就同时要承担帮助不幸同胞、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只占有财富而不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行为是可耻的。宗教施加在富豪身上的影响迫使他们将剩余的财富用于造福人类。与宗教一样,美国的文化同样发源于英国,但并不是对盎格鲁-撒克逊传统(Anglo-Saxon)的简单沿袭,而是在开辟新天地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其中,个人主义和志愿精神推动了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发展。人们深信为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本并鼓励他们自我奋斗,才是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明智之举。志愿精神则使得人们在追求个人私利之外,还有着对弱者的同情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嬗变历程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起源可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财团家族(如美第奇家族、富格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展。这些大财团家族从事了大量的慈善活动,且家族繁盛上百年,可以看作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先驱。
虽然起源于欧洲,但现代意义上的家族慈善基金会却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此后的一百年里,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增长速度有快有慢,经历了产生——波动成长——迅猛发展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成立年份(单位:个)
(一)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产生阶段
20世纪初,在财富积累日趋惊人和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下,洛克菲勒带领家族成员将家族财富用于慈善,于1913年成功创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并引领了一批富豪家族效仿。现代意义上的家族慈善基金会正式走上美国舞台。富豪家族的举动引发了政府关于其“名为做慈善奉献社会、实为服务财团而牟利”的怀疑。1913年,威尔逊总统上台,就审定基金会与财团之间的界限对基金会发动了“沃尔什调查”(Walsh Investigation)。调查结果是对基金会的指控不成立,反而提高了这些大基金会的声誉。与此同时,联邦所得税和遗产税制度入法,慈善捐赠开始享有优惠扣除待遇,美国国家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被定为慈善基金会管理部门。先行家族慈善基金会的示范效应与联邦税制的确立,激励了更多的富豪家族纷纷成立家族慈善基金会。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末,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数量增加到了479家。
(二)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波动发展
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实力不断扩大,活动领域也扩展到了美国境外。政府害怕慈善基金会从事“非美或颠覆性活动”,于1951-1955年间发起“里斯及考克斯调查”(Reece & Cox Investigation),最终指控仍然不成立,反而巩固了基金会的声誉。社会舆论盛赞慈善基金会的功劳、批评政府的猜忌。1950到1969年间,在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舆论氛围中,家族慈善基金会新增2093家。值得一提的是,政客家族也开始参与其中,如连任哈定、柯立芝、胡佛三届政府财政部长的安德鲁·威廉·梅隆(Andrew William Mellon)与其家族在1969年成立了慈善基金会。
然而,政府内部对于基金会的顾虑并没有打消。1961年,针对慈善基金会设立目的是否为避税的“帕特曼调查”启动,最终将社会舆论扭向不利,政府也开始采取严苛的措施。1969年,政府出台《税制改革法》,对慈善基金会施以了众多限制条款。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陷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能源匮乏;越南战争失败的创伤,使得美国经济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在社会舆论不利、法律政策收紧与经济低迷衰退的作用下,1970到1979年间,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呈现低迷态势,仅新增538家。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迅猛发展
1981年1月里根上台,采用宽松的经济政策,大幅降低遗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削减政府在福利领域的开支,意在让市场机制自行修正所面临的问题。里根经济学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在福利领域的后退,给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空间,蓬勃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1980到1989年间新增数量达4117家。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在造福经济的同时,催生了比尔·盖茨、比尔·休利特、戈登·摩尔等一批新贵家族。他们也自发追随起前辈的脚步建立家族慈善基金会。同时,政客家族的贡献也毫不逊色,如连任三届纽约市市长的布隆伯格与其家族于2006年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值得称道的是,许多来自中产阶级的普通家族也纷纷建立规模不大的家族慈善基金会,为身边的社区和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这使得1990到1999年间,新增家族慈善基金会高达13345家。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家族慈善基金会已经成为美国慈善基金会的重要组成,占领了美国慈善基金会的半壁江山。2010年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数量约为38671个,占独立基金会49%,占全部慈善基金会45%;捐赠总额由2000年的113亿美元上升到206亿美元,在独立基金会中占比由53%持续上升至63%,在全部慈善基金会中的占比为42%;资产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在全部独立基金会中的占比为51%,在全部慈善基金会中占比为42%。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慈善,将其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的、有意义的习惯甚至事业。美国人民有着良好的慈善意识,在2013年世界捐赠指数中位居第一。
三、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运行机制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几经波折,期间不乏争议与质疑。尽管如此,有关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制度却在不断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
(一)管理模式
根据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发展阶段以及参与主体的不同,其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1.由设立家族管理
建立之初,大多数家族慈善基金会采取由设立家族进行管理的封闭模式。此外,小规模家族慈善基金会,受到成本限制,人员较少,也多由设立家族直接对其进行管理。这种完全由设立家族管理的模式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灵活性高,适应力强;能够保证慈善基金会完全按照家族的意愿运行,决策往往比较迅速;由于家族成员不从慈善基金会领取薪酬,管理成本较低。缺点则在于家族成员的经验和能力有限,很难保证慈善基金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慈善项目运作的科学性,一旦经营管理不善,无法良好地发挥慈善基金会的作用,甚至会大大缩短慈善基金会的寿命。
2.由专业理事会管理
聘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理事会对慈善基金会进行管理,是目前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流行的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使得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更为科学有效,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会进行结构调整,吸纳更多专业人士进入理事会,从而由家族成员单一决策转变为家族内外部成员集体决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家族外部成员往往在相关的政府、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任职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保证慈善基金会顺利运营;家族成员与专业人士共同对慈善项目的选择、开展和慈善资金的管理、流向进行决策和监督,能够避免由于家族成员的非理性偏好或外部错误信息等原因引起的失误。然而聘请专业人士往往需要给他们许以不菲的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人力成本。
3.由金融机构/慈善管理公司管理
即创立家族将家族慈善基金会委托给专业金融机构或慈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这些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家族由于家族成员没有经验或精力管理基金会,或者希望家族慈善基金会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故而采用外包的方式对基金会进行管理。进入新世纪,许多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和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将慈善服务纳入了财富管理的业务范畴,专门为家族提供慈善咨询和慈善服务的慈善管理公司也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成立于2002年的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Rockefeller Philanthropy Advisors,RPA)和甲骨文资本集团(Oracle Capital Group)。这些专业的金融机构或慈善管理公司,为家族成员无暇或无力打理慈善基金会的情况提供了服务便利。
(二)筹资方式
美国家庭有着良好的慈善捐赠习惯。有关统计分析表明,大约3/4的美国家庭每年都会进行平均1800美元的慈善捐赠,大约相当于家庭总收入的3.5%。2012年,美国共有1.58亿人进行了慈善捐赠,占全国人口的62%,捐赠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创立家族,既有富可敌国的商人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比尔盖茨家族等;也有声名显赫的政客家族,如安德鲁·威廉·梅隆家族、布隆伯格家族等;更多的则是来自医生、律师、企业高管等行业的普通富裕家族。前两种家族的财力雄厚,他们建立的家族慈善基金会更加广为人知;后一种家族建立的慈善基金会规模较小,活动范围有限,常常默默无闻。但实际上在美国,后一种家族才是设立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主体。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资金全部或主要来自于家族财产,有的通过死后遗产捐赠建立,有的通过生前现金捐赠或股权捐赠建立;家族慈善基金会并不主动对外募集资金,只是偶尔吸收外部捐赠。
(三)活动领域
图2 2010年美国大型家族慈善基金会捐赠领域分布
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活动领域广泛,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公共服务、文化艺术、人权保障、环境保护、宗教事务和国际事务等等。从捐赠数额来看(图2),对美国大型家族慈善基金会而言,最多的慈善资金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26%)和教育领域(25%),公共服务领域(human services)次之(12%),公共事务或社会利益领域(public affairs/society benefit)、艺术和文化领域第三(9%)。
(四)运作方式
与一般性慈善基金会相似,家族慈善基金会多采用资助或资助与项目运作并行等两种方式。
1.资助型
从功能上讲,慈善基金会是慈善资金的筹集者、经营者和拨付者,是慈善捐赠和受助对象之间的重要桥梁,一般并不承担具体慈善项目的运作。大部分家族慈善基金会也采取资助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方式运作。总体来看,家族慈善基金会多通过资助具体项目而非直接对人进行现金资助。这反映了家族慈善基金会关于“授人以渔”的共识:慈善的目的不是暂时的救助,而是要从造成困境的根源上着手进行改变。他们倾向于资助各种改善人们机会不平等的项目,如控制和缓解疾病疫情、改良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教育资源等等。对亟需钱款支持的弱势群体和学生,家族慈善基金会也会慷慨资助。
2.资助与项目运作型
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慈善基金会,除了资助其他非营利组织以外,还自行运作一部分慈善项目。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在1913年成立后,立即建立国际卫生部,合并此前成立的、进行钩虫病防治的卫生委员会(Sanitary Commission),并将其作为基金会创立之初最大的工作重点;国际卫生部在1932年首先进行职业病和精神病等新兴学科的研究、在1937年成功分离出黄热病的疫苗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直到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后,原来洛克菲勒基金会所从事的该领域才逐步被接管。
综上,不同于其他慈善基金会,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家族财富,并不涉及企业或政府的直接资金投入,一般也不吸收其他渠道的慈善捐赠,且一般由家族成员参与管理运行;不同于救济性慈善机构,家族慈善基金会虽然也承担具体慈善项目的运作,但主要采取资助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方式运作。
四、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功能评析
历经百年,家族慈善基金会已成为传承家族善念、合理使用家族财富,以及推动美国教育、科学、医疗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凝聚家庭,传承家族慈善理念与事业
家族慈善基金会作为一项家族事业,对家族本身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不同于家族企业可能引发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权夺利、彼此猜忌掣肘,家族慈善基金会能够集合家族成员内心最纯净的力量,共同为家族的永续传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1.增强家族凝聚力
美国文化中,家族成员作为个体的独立性被充分强化,子女自成年起就必须脱离家族、独立生活。绵延数代的家族,由于代际之间较为疏离的关系,更是很难保持家族的凝聚力。而在家族慈善基金会每年数次的理事会会议上,家族成员有机会齐聚一堂,讨论慈善基金会的发展目标,总结慈善项目的实施进展,在管理慈善基金会的同时,家族成员的感情也得到了维系。为了将这份慈善事业发扬光大,将家族荣耀世代传承,家族成员产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家族事务的兴趣,被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因此,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存在,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使得成员之间和谐共处。
2.激发家族成员道德共识
相较而言,不参与慈善事业的人懒惰又自私,并且目光短浅——他们剥夺了生命中可以获得的最大快乐,放弃了自己改造世界的机会。许多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后代,生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注定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巨额财富并未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引导家族成员加入到慈善事业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道德平台,用自己的财富让社会发生变革、为他人带来快乐,从而获得内心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家族慈善基金会激发家族成员达成了“给予即快乐”的道德共识,凝聚了家族的道德力量,使得家族慈善事业长盛不衰。
3.提升家族社会地位
家族财富的积累,往往伴随着种种非议,并不全是人们的“仇富”心理作祟,也有“资本必定吸血”给人们带来的本能反应。以财富管理者的身份自处,将家族财富回馈于社会,家族慈善基金会能够为家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例,百余年前,他们富可敌国、权势遮天,却时刻受到不利舆论的煎熬;时至今日,他们虽然依旧掌握美国石油、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命脉,在生意场上依旧精明狡诈且唯利是图,人们却对这个家族充满敬意。究其根本,家族慈善基金会对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挽救了家族的声誉,使得家族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
(二)施行善举,推动社会发展
洛克菲勒指出,贫苦无依者和老弱病残总是很容易使人动情、激发人们的善心,而揭示病源寻找疗法的医学工作者却往往煞费苦心也难以得到资金上的援助。善良的捐赠者们多倾向于救急救穷、对弱者慷慨解囊,紧迫性看似较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改良等项目则较难激发他们捐赠的积极性。家族慈善基金会资本雄厚,既可以大力实施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项目,也具备足够的能力在难以集聚慈善资源的领域纵深发展,从源头处对世界进行改造,推动社会发展。
1.教育领域
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和管理者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他们中虽然有些人并没有接受或完成正规教育(事实上,这些人仍然通过自学的方式达到了很高的知识水平),对于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他们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汰,同时也相信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善机会公平,打通劣质人群向优质人群的上升渠道。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也反映出“学习和知识能够使世界变得更加适宜居住”的美国信仰。因此,许多家族慈善基金会将教育作为首先涉足的慈善活动领域。福特基金会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1951年,成立“教育促进基金”和“成人教育基金”两个机构,专门资助教育项目,成立头两年累计资助已过亿;20世纪60年代,基金会为60多家学院的师范生提供奖学金,鼓励培养师资;2012年,335家高校的学生得到了“福特学者奖学金”的资助。
2.科研与文化领域
家族慈善基金会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延伸到了科学研究和艺术文化领域。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巩固了美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科学技术对于美国富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进文明进步作为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宗旨之一,传播文化、发展艺术也是其题中之义。为了帮助人们增进对世界和自身的了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家族慈善基金会对许多科研和文化项目进行了资助。洛克菲勒基金会前期以医学和农业为工作重点,资助了许多医学研究和农业研究项目;1936年福斯迪克任会长期间,正式将人文和社会科学列入重点,三四十年代基金会对于美国戏剧和文学的发展贡献卓越;1963年,基金会在社会科学和文化领域的捐赠总额已达到同期自然科学领域的一半。
3.医疗卫生领域
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常常将社会苦难产生的主要根源归结为疾病。没有强健的体魄,再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都无法得到施展;贫困人群罹患疾病,更是使其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整个家庭都将遭受致命打击。此外,与教育一样,健康水平也是保证机会公平的条件之一。约翰·洛克菲勒相信“健康为人类福利之本,发展医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弗雷德里克·盖茨也表示“倘若科学和教育是文明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那么健康就是心脏”。对非洲医疗卫生环境之恶劣的亲眼目睹更是直接促成了比尔·盖茨夫妇成立基金会。为改善本社区、本地区、本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医疗卫生状况,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开展了不胜枚举的项目。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全球卫生计划致力于开发经济实用、药效突出的疫苗、药物和诊断手段,为最需要的人群提供医疗帮助。1994年至今,基金会已经在全球卫生计划上投资超过130亿美元,约占该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总额的60%。
4.关注弱势群体
在社会福利领域,同样存在木桶效应,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经济状况好、健康水平高的人群的福利水平,而更多地要看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在美国,丛林法则之下的失败者,难以从国家获得足够的保障,生存状况十分恶劣。为了提高国民福利水平,使弱势群体不至于被繁华的世界遗忘,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承担起了拯救这些落魄同胞的责任。创立于1956年的泽勒巴赫家族基金会开展了“改进人类服务系统”“移民和难民”“加强社区建设”三大项目,其救助对象包括弱势儿童和家庭、移民和难民以及贫困社区民众。2012年,该家族慈善基金会在这三大项目上的捐赠额分别为155万美元(31%)、131.85万美元(26%)和75.2万美元(15%),占所有慈善项目捐赠总额的72%。
5.社会改良领域
除了以上领域,美国家族慈善基金会还在改良社会大环境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世界更加宜居。
农业改良问题:饥馑问题向来是贫困问题要解决的关键,也是慈善事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如果粮食短缺,食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类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生命因此就将受到威胁。多年来在贫困国家和地区防治疾病的经验,使得洛克菲勒基金会意识到许多疾病、卫生保健问题与饥饿相关,而这些问题会导致贫困的加剧,因此要消除贫困,关键在于改良农业,使粮食大幅度增产。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样,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改良与开发项目,与当地政府和机构合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福音。
人群歧视问题:虽然性向、肤色等有所不同,同性恋者、有色人种等人群与平常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理应与平常人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哈维·柏拿·米尔克(Harvey Bernard Milk)曾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某些人多么努力,他们永远无法抹去这句话。这就是美国。”许多家族慈善基金会为这些人群提供保障。伊芙琳和沃特·哈斯基金会对同性恋者的权利提供保障;洛克菲勒家族和福特家族有关注黑人的传统,长久以来努力为他们维护权益、提高福利。
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关乎市容国貌,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或设置障碍,更是与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许多疾病是由严重的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保护人类。因此,环保也是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活动领域之一。布隆伯格家族基金会于2011年7月开始对塞拉俱乐部远离煤炭运动进行为期5年、总额5000万美元的资助,希望帮助其在2020年前关停美国1/3污染严重的燃煤电厂,转向利用清洁能源。
五、结语
家族慈善基金会作为家族财富和慈善观念的载体,是家族传承的绝佳选择。美国慈善事业历史悠久,以家族为主体参与慈善的行为更是十分常见。它一方面可以凝聚家族、提升家族地位、传承家族财富与慈善理念,另一方面又在推动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发展方面卓有建树。随着家族慈善基金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家族慈善得以代代相传,在整个家族培养良好的慈善习惯,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之中,不断发挥多米诺效应,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
中国自古就有家族慈善的文化传统。人们常常将家族的长盛不衰与家族的累世善行联系起来,认为前者正是后者的福报所致,并以之作为劝人行善的绝好范例。我国目前的富豪家族基本上处于第一代,《2014年世界超级财富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超级富豪共计1100人,平均年龄53岁,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为后人谋划家族基业已经到了不得不为的时刻。同时,中国人又有“达则兼善天下”的情结,希望与天下共享自己的成功所得。瑞银亚太区慈善及价值投资服务主管董黎滢表示,“目前在家族传承业务方面,前来咨询方案的每5个新增客户中,就有1-2个来自中国内地市场;在家族慈善业务方面,新增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来自中国内地。”目前,中国富豪家族财富积累量惊人,财富急速积累带来的社会不安定感和富家子女不良行为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并存,国家对建立慈善基金会行为的政策鼓励,再加上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慈善情结,中国已经在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等各方面具备了发展家族慈善基金会的条件。这种符合时代潮流和本国国情的慈善方式,作为家族财富与善念的绝佳归宿,值得当下中国富豪家族采纳,并可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