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府宏观调控责任研究
2015-06-02张辉
张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矛盾凸显,就业压力加大;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值得我们思考。政府作为管理事务的主体,如何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中做好宏观调控,值得我们研究。
一、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中政府宏观调控责任界定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基本方针是,“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调控
高等院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还不能很好满足基层的需要,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把高校人才培养与基层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同时调整各省市、地区的高等院校的分布格局,合理调整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的比例,对民办高校中有良好基层就业前景的专业加以扶持,实行宏观调控。
(二)对经济结构的调控
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经济快速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和经济较好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控。
二、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中政府宏观调控责任的缺失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就不了业;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就业单位招聘不到毕业生,出现了人才缺乏现象。政府作为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体,在宏观调控上存在一定缺失。
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不充分。随着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人才过剩的情况,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上投入不够,而政府又没有有效地进行调控,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地转变就业观念,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对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不充分,现行的产业结构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西部地区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第三产业的发展受一定局限等,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三、落实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基层就业需求
(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应及时出手对高等教育加以调控。在招生规模、专业结构设置上进行调控,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适应基层的快速发展;对就业率统计过程进行调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控制高校的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
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急剧下降,这就需要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提升高等教育的录取分数线,控制高校的招生规模,对就业情况不达标的高校逐年减少招生计划,对生源仍不足的院校(录取率低或报到率底)采取兼并或代管的办法,进行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提升生源质量。
2.合理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基层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及社会需要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让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适应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如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的地域,应积极开展农业、畜牧业及类似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前便进入顶岗实习、带薪实习阶段,把科学技术有效转变为生产力,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最终走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建立新的就业率统计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演变到“自主择业”阶段,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相对较长。就河南省而言,每年8月25日以前各高校将本校本年度的初次就业率上报省大中专学校学生咨询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最后汇总上报教育部备案。近几年来,媒体曝光了部分高校就业率弄虚作假的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就业率的统计可以待毕业生毕业半年或一年后进行统计。其次从目前公布的就业率来看,国家只重视就业率高低、就业人数的多少,没有把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职业发展空间、薪酬水平等包含进去,新的就业率统计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学信网让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进行反馈,学信网应增加学生就业专项栏目,并加以细化,把大学毕业生是否就业、就业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对口就业情况、薪酬等详细指标逐一列出,并及时更新。政府宏观调控,高校只做引导。
(二)政府对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西部、基层等不发达地区,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为主,接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有限,同时接收大学毕业生较多的第三产业又很少,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和基层区域第三产业的扶植和发展;同时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途径增加中小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接收数量,在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后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志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J].中国就业,2010(9).
[2]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3]陈建先.政府责任的多维度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6(6).
[4]王成栋.政府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崔翠利.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庄光耀.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