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5-06-02刘巧芝杨涵
刘巧芝 杨涵
【摘 要】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同时,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 职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每年扩招的人数激增,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笔者对新疆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技能人才似乎成了“香饽饽”,但高职生在实际的择业过程中,却屡屡出现就业难、专业不对口、择业盲目等诸多问题而与许多优秀企业擦肩而过。
一、目前高职生的就业现状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而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峰则还将延后出现,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
1.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上缺少力度
高校加强就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目前还没有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部分学校的领导只重视招生而忽视就业,无法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就业服务。调查数据显示:70%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都希望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人员、教师获取可靠翔实的就业信息,仅有不到10%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和自身努力获取就业信息。因此,学校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不准确
在就业取向上,出于对社会实际和功利等原因,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择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调查表明:在高职学生的择业标准中,38.25%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36.48%的学生选择交通等外部工作环境条件;60.23%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即使专业不对口,只要条件福利好,工作有保障的单位也会优先考虑;72.13%的学生认为即使有工作机会,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这就反映了毕业生对得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渴望,从另一侧面也体现了当前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普遍以自身的主观感受及需求为依据,忽略了对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尚需提高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对这一要求,许多毕业生综合素质尚需提高,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缺。许多食品专业的学生从入校起,就受到区域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面对就业的压力,毕业后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始终不屑于从基础性工作做起,而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做不来、做不好,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4.家庭教育因素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在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是90后,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而家庭贫困的学生占有很大一部分。调查表明:该专业占品学兼优的学生7%左右,他们当年的高考分数完全可以上本科院校,但由于家庭贫困,选择高职院校可以早毕业,并学到实用的技能,可以为贫困的家庭分忧解难。所以,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待遇好的工作是整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与寄托。在部分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些家长会以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环境来考虑孩子今后的发展道路,而很少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因此,更清楚地认清自我、分析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高职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在就业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择业观、价值观是模糊的,很多学生面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及人生定位没有明确的概念。究其根本原因,这和学生在学校缺乏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那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同时,重视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关向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2]夏晓峰.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问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
[3]姚新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4]李炫仪.长春市大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endprint